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谢富忠:小菌种培育成“金钥匙”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2 09:17:36 点击数:

城市的脉搏由千万双炽热的手掌托起。在龙泉,穿梭街巷的外卖骑手,搏击商海的创业青年,淬炼匠心的能工巧匠,带领致富的乡村带头人……他们虽无惊天壮举,却以坚守的信念、破浪的勇气、耕耘的赤诚,在平凡中绽放光芒。

“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不仅关乎政府与企业,更源于普通人对创新、责任与梦想的追求。创业再出发,你我皆主角。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新“360行”》系列报道,讲述“360行”里当代奋斗者的新故事。

三伏天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谢富忠的脚步。从西南云贵高原的深山侗乡苗寨到陇南山区的菇棚,从东北黑土地到闽赣丘陵地带,他进深山跑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户食用菌生产技术,细心破解一道道技术难题,把“致富钥匙”送进千家万户。

龙泉市是全国十大食用菌先进县,也是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强县,食用菌产业产值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谢富忠所在的安仁镇,就是闻名的全国黑木耳菌种之乡,而在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的40个年头里,他潜心钻研香菇、黑木耳、灵芝生态化栽培技术,驯化了小香2号、赤芝5号、黑优6号等众多菌菇新品种并在各地推广栽培,带动全国众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打响了“龙泉菌师”品牌。

走南闯北

破解食用菌技术难题

8月,受苏州吴中农场之邀,谢富忠前往江苏昆山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助力当地开拓林下经济新路径。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他提出种植黄金菇、猴头菇、羊肚菌等品种建议。

云贵高原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是食用菌生长的天然宝地。今年,云南省景东县的农户们从谢富忠处购买了菌种后,除了电话联系、视频交流,谢富忠会不定期上门指导,确保了香菇长势和效益,种植的农户都有了好收成。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带,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传统黑木耳栽培面临挑战。谢富忠过去后,积极引导当地农户探索“微喷灌+遮阳网”的节水栽培模式,并引入耐旱新品种,顺利帮这里的菌农解决了关键问题。

……

像这样全国各地的“出差”,对谢富忠来说是常态化工作。他所创立的龙泉市富菌物产有限公司,每年外销菌种30多万包,涵盖黑木耳、香菇、桑黄、灵芝等40多个菌株,远销浙江、福建、安徽、甘肃、云南等十多个省市。菌种销往哪里,谢富忠的技术指导就跟到哪里。

“从谢老师处采购的小香菇菌种,不仅出菇率高,而且品质上乘,在市场上很好销售。”云南省双柏县健臣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尹世祥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现在不仅自己每年要跟谢富忠采购5万多包原种,企业效益还成为一张“活广告”,许多同行朋友也加入和谢富忠的合作行列,购买龙泉菌种。

“14年前,我到龙泉考察,从谢老师家购买了菌种包,当年种植的1万袋黑木耳,净收入就有3万多元,看到效益这么好,很多村民跟着我一起做,现在已经成为县里的食用菌专业村。”福建省尤溪县后楼村的黑木耳种植户杨孝桂告诉记者,虽然尤溪食用菌产业起步早,但缺技术,一直以来产量和产值都不高。自从谢富忠帮着村里带出一个食用菌主导产业后,县里的农业部门也经常请他来尤溪实地指导和培训,如今产业已然实现提质提效。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指导和默默付出,谢富忠用专业和真诚,为各地菇农带去了丰收的希望。

驯化野生菌

把更多美味带上餐桌

走进谢富忠的菌种培养室里,空气裹挟着菌类独有的芬芳扑面而来。一排排菌包整齐摆放,上面细心地标注着黑木耳、桑黄等菌种类别。

驯化野生菌,试种新品种,把更多美味带上市民餐桌,是谢富忠孜孜不倦的乐事。“我18岁就开始学习菌种制作,到处学习拜师,回来后自己再摸索实践,慢慢地就上路了。”谢富忠说,他是菇农的儿子,从小对菌蕈怀有特殊的感情。

让谢富忠记忆犹新的是,2021年他在云南深山采集到一种小香菇的野生菌种,带回龙泉培育试种,历经三年,终于成功驯化并实现了量产,这让他很有获得感。“这种小香菇夏天出菇,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谢富忠说,只要想到能为菌农增收多添一份力,就觉得动力十足,一切付出都值得。

这些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谢富忠探索出了一整套珍稀野生菇驯化和仿生态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先后驯化了小香2号、f127香菇品种,赤芝5号、黑芝8号灵芝品种以及黑优6号黑木耳品种等新品种,为菌农带去致富福音的同时,把自己的菌种事业也越做越大,从小作坊发展到现代化菌种场,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授人以渔

技术共享带共富

“谢老师家的菌种品质好,技术指导更是专业,去年我家木耳的价格每公斤比别人高两三元。”说起谢富忠,住龙镇碧龙村农户翁福根称赞不已。当时,村里买谢富忠菌种只有翁福根一家,但和别家不一样的是,谢富忠会经常跑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查看发菌情况、木耳长势,热心且专业。

“食用菌种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农民挣这几块钱很不容易。”谢富忠说,自己能做的,就是精心培育好每一包菌种,确保品质更优、产量更高。

为了让食用菌这一富民产业惠及更多人,谢富忠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信念,将技术推广视为己任。一有空,他就下基地、走访种植户,热心地交流、分享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印香菇、黑木耳高效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6个版本、20多万字的手册,分发给种植户作为科普读物……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倍加重视,实施黑木耳产业提质扩容行动,通过构建产业集群、深化技术支撑、强化利益联结,推动黑木耳全产业链振兴发展。”谢富忠告诉记者,借助政策东风,他正筹备建设一座规模化的菌种场,通过全面提升菌种培育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增产增效。

从菌种产销到技术溢价变现,从单打独斗到产业共生,在谢富忠的带动下,小菌种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致富宝”。

记者 王苏珍 见习记者 季紫晴 王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