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邱文君)清晨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龙泉片区,晨雾朦胧,一台红外相机悄然记录下一对中华穿山甲母子外出觅食的温馨画面。不远处,摄影爱好者张路明正屏息凝神,将镜头对准田间优雅伫立的彩鹮——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龙泉首次记录到这一濒危物种的身影。
珍稀动物频繁“亮相”背后,是我市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多年来,我市以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为契机,打出“智慧监测+人工巡护+司法保障+制度破局”的组合拳,守护着这片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绿色宝库”。
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方万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江浙之巅”国家公园数字孪生应用系统,查看辖区内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这个2022年底上线的“最强大脑”,融合了卫星遥感、物联设备、无人机等前端感知技术,如同给国家公园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卫星实时监控森林植被变化,无人机定期巡航排查隐患,遍布山林的红外相机记录着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运行以来,系统已捕捉到中华穿山甲、白颈长尾雉等大量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实现了“天上看、空中探、地上查、网上管”的一体化智能感知,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精准的数字支撑。
数字化监管并非龙泉生态保护的全部,护林员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守护力量。在兰巨乡大赛村,护林员熊明松的身影每天清晨都会出现在山林间。他背着巡护包,手持柴刀,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时而驻足观察树干上的病虫害痕迹,时而弯腰清理路边的枯枝落叶。9年来,这样的巡护从未间断,而他只是龙泉327名护林员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巡护更贴合当地实际,我市创新构建“国家公园管理员+护林员+野生动物保护员”“三员”管护体系,招聘147名“三员管护”队员,其中86%是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这些“活地图”们熟悉每一条山路、每一片林地,配合数字孪生系统,形成了“天上无人机、空中探头、地上人员”的三维巡护网络,让每一寸山林都有人守护、每一次异常都能及时发现。
生态保护既要“防患于未然”,更要“严惩于已然”。日前,市人民法院将“移动法庭”搬到了安仁镇的村民文化连廊,一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非法狩猎案件在这里公开审理。4名被告人因诱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等野生鸟类,被依法判处刑罚。庭审现场,村民们围坐旁听,法槌落下的声音,成为最有力的法治宣传。
如今的龙泉,森林覆盖率达84.73%,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地表水水质各项指标均100%达标,居全省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2025年上半年,市林业局共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例、“三有”保护动物17例;全市记录到的鸟类达320多种,昔日罕见的珍稀动物,如今成了山林里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