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一剑一瓷“破圈”记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1 17:07:41 点击数:

龙泉,这座镶嵌在浙西南绿谷中的千年古城,因“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和“坚韧锋利、刚柔并济”的龙泉宝剑闻名于世。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龙泉青瓷是民族瑰宝,一定要好好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殷切嘱托,紧扣“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主线,以创新理念重塑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剑瓷产业扩量提质、链式升级,从“非遗保护”迈向“富民产业”。

2024年,全市剑瓷营业收入38.89亿元,同比增长8.1%。近5年,剑瓷产品电商销售年均增长134.7%。

特约摄影师 张有钢 摄

集群发展:

从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

龙泉青瓷产业园的标准化厂房内,青瓷大师工作室与现代化生产线比邻而居,传统釉色研究与3D打印技术同步推进;电商直播基地里,年轻创客正通过镜头向全球展示龙泉宝剑的千年魅力……这样的场景,正是龙泉剑瓷产业从“单打独斗”向“集群作战”转型的生动写照。

曾经,龙泉剑瓷产业面临“大师作坊多、规模企业少”的困境。如何让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市委市政府以“一盘棋”思维统筹产业发展,先后制定《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龙泉市刀剑管理实施办法》《关于推进剑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10余项引领性、规范性、扶持性文件,构建“一厅两镇六园一中心”产业布局。近年来,我市政府性投资40余亿元,拓宽产业发展空间1600余亩,建青瓷产业园、宝剑小镇等10大平台,形成集研发、生产、展示、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龙泉青创空间四期入驻路演现场,火药味十足,来自福建的跨境电商团队“瓷语东方”凭借龙泉青瓷海外营销方案斩获最高分。“瓷语东方”团队创始人许道坚坦言:“看中的不仅是免费工位和公寓,更是园区配套的共享选品中心和跨境物流专线。”这场路演,标志着龙泉青年创业平台完成第四次迭代升级。

2022年以来,我市聚焦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力打造青年全链条服务平台,先后推出窑望青创园4期(一期)、河滨坊青创园(二期)、青创园(三期)等青年众创空间,配套建设青年共享窑炉、青创共享食堂、青创展示交流中心等创业配套设施,以“政府供给+场地补贴”形式,实现青年创客“拎包创业”。

截至目前,我市引进青创团队1400余支,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中国八大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艺术类高校毕业生。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17624户,青年占比60.32%。

像青年众创空间一样,十大产业平台各具特色又相互赋能:青瓷宝剑苑作为文化会客厅,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户年均增收15万元;龙泉市青瓷刀剑检测中心集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知识产权等为一体,年检测量突破10万件次;上垟青瓷小镇吸引不少大师设立工作室,衍生出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宝剑小镇已建成国家级3A旅游景区,成为集文化传承、产业创新与文旅融合为一体的省级特色小镇。

“我们不是简单的地理聚集,而是构建产业生态。”市青瓷宝剑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通过土地置换、旧厂改造等方式盘活工业用地,配套建设青瓷刀剑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这种“大师引领+集群孵化”模式,已培育剑瓷经营主体8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限上企业29家,五年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税收年均增速10%。

政策组合拳同步发力。在宝剑小镇,铸剑师江龙展示着新获批的“管制刀具生产备案证”。他说:“过去快递都不敢收我们的货,现在通过‘龙剑链’系统全程追溯,产品能发往全国。”龙泉创新推出“龙剑链”管理模式,通过“备案制+实名登记”破解管制刀具产销难题,惠及320家企业。这套由“一公告二自律三举措”构成的管理体系,已为全市320家刀剑企业解决物流难题。

产业升级:

从“曲高和寡”到雅俗共赏

传统剑瓷产品工艺复杂、价格高昂,如何让“阳春白雪”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剑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我市以“标准化筑基、数字化赋能、年轻化转型”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推动剑瓷千年技艺实现产业化突破。

历时多年攻关,我市聚焦剑瓷产品等级、原材料等开展标准化研究,出台《龙泉青瓷生产操作规程》《龙泉传统宝剑》等10余部省级地方标准,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龙泉青瓷协会会长陈爱明说:“按照生产操作规程执行后,青瓷的成品率从过去的不到50%提升至90%以上,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普通消费者也能以更合理的价格买到高品质青瓷。”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益,也让青瓷从高端收藏品走向大众市场。

在宝剑产业方面,标准化同样带来显著变革。全国首个《日用刀具产业链标准》的出台,使龙泉宝剑从单一的工艺收藏品拓展至实用刀具市场。龙泉市蒋氏刀剑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蒋氏刀剑成立于2003年,最初以传统工艺剑为主。随着我市推行“龙剑链”备案制及标准化生产,蒋氏刀剑迅速调整战略,推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日用刀具”系列,如厨房刀具、户外刀具等。标准实施后,光是厨房刀具系列销量就翻了两番。

2025年,我市剑瓷产业迎来数字化变革新机遇。青瓷宝剑产业局与省文交所合作,在“数智通”APP平台开辟“龙泉宝剑数字版权交易专区”,实现双品类协同运营。

在创意设计领域,龙泉与供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青瓷智能化AI产品设计软件,实现全网采集、3D作品生成等功能。这套系统能快速提供多套设计方案,大大提升了设计效率。

龙泉剑瓷正加速“破圈”发展。与米哈游、网易等网游公司的合作持续深化,多款融入剑瓷元素的游戏皮肤和周边产品获得市场热捧。瓯江青瓷日用瓷入驻北京人民大会堂,标志着龙泉青瓷国宴用瓷高端品牌的崛起。更富创意的是,剑瓷文化正与鞋帽服饰等行业进行时尚融合,拓展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开放创新:

从“久居深闺”到包容并蓄

在宝剑小镇,“宁缺堂刀剑坊”掌门人余久星正用手机直播磨剑过程,数千网友争相下单手工铸造的不开刃兵器;远在杭州的一游戏公司,设计师们正将龙泉青瓷元素融入热门网游的角色皮肤,预售首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这些看似跨界的场景,正是龙泉剑瓷产业通过产学研跨界资源整合、文旅融合线上场景拓展等多途径创新赋能“破圈”的生动缩影。

推动剑瓷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也是激活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龙泉充分挖掘和整合优势资源,加快走好剑瓷文化开放创新之路。

2022年,龙泉与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美院龙泉研究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联合开展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项目,开展《高铝—莫来石质龙泉强化青瓷产业化技术研究》《龙泉青瓷装饰板产业化技术研究》等剑瓷类科技项目118个。

产学研联动结出硕果。全市累计获剑瓷专利1700余项,其中“建筑青瓷幕墙”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首创的高性能幕墙解决方案。该技术采用背槽式干挂工艺,在青瓷板背面复合高强度安全层,解决了传统瓷板易碎、难安装的难题,使其能够安全应用于高层建筑幕墙,填补了国际建筑幕墙领域的技术空白;《龙泉青瓷志》《龙泉宝剑志》等典籍的编纂,为技艺传承留下“基因库”,让剑瓷产业在“博采众长”中不断传承,持续创新,迭代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我市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立足自身的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持续擦亮“天下龙泉”品牌,形成“文旅+”流量链条,打造宋韵西街历史文化休闲街区、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推出“不灭窑火”“剑瓷潮玩”“非遗市集”等活动项目,丰富剑瓷特色文旅消费场景。

“过去游客只看不买,现在人人抢着DIY。”在溪头村“不灭窑火”活动现场,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正将亲手制作的青瓷杯送入窑炉。近年来,溪头村每年举办数十场“不灭窑火”龙窑烧制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沉浸式参与青瓷制作。

更年轻的尝试,在“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展开。这里定期举办“剑瓷潮玩”市集。数据显示,市集70%的摊位主打年轻化、平价化的文创产品,青瓷盲盒、宝剑造型蓝牙音箱等创新产品深受欢迎;30%的摊位提供DIY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

创新推出区块链数字藏品、米哈游IP联名等产品,通过“数字人直播+跨境电商”模式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推进“剑瓷出海”行动,设立海外展示展销点并联合DHL、京东等物流企业优化跨境渠道……随着“剑瓷出海”行动全面启动,我市依托“数字+品牌+跨境”三驾马车,加速驶向百亿产业新蓝海,让世界读懂龙泉匠心。

从深山窑火到世界舞台,龙泉剑瓷产业发展的嬗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千年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共生,一幅“富民强市”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把淬炼千年的“剑瓷利剑”,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记者 周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