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创业到乡村致富带头人,龙泉80后青年陈文华,从小赛道突围,把小工坊做成年产值上千万的大工坊。
6月9日,安仁镇的华丝锦巾帼共富工坊内,一片繁忙景象。工坊负责人陈文华正专注地将线上店铺的窗帘订单进行打包发货,装袋、打包、贴单,动作一气呵成、娴熟无比。不一会儿,他身旁就堆起了一座快递“小山”。
线上“6·18”购物狂欢节,订单量十分可观,平均每日有五六百单,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八百多单。“我们得赶在下午4点半前完成装袋,这样才能搭上当天快递发货的‘末班车’。”多年来,陈文华一直保持着每天到厂里和工人们一同劳作的习惯,越是忙碌,他心里就越觉得踏实。
出生于1987年的陈文华,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安仁镇上。聊天过程中,记者发现,陈文华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了生活的不易与辛苦。2011年,为偿还父亲因生意变故欠下的债务,刚刚退伍的陈文华与兄长陈文飞、陈文彩一同前往江苏南通寻找工作机会。“仅靠打工挣钱,还清债务简直难如登天,所以我们决定创业。”当时的南通是声名远扬的“纺织之乡”,也是我国家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兄弟三人经过一番筹备后,办起了一个加工四件套的小厂。凭借肯吃苦、善钻研的精神,工厂生意渐有起色,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然而,随着南通家纺市场趋于饱和,价格战愈演愈烈,陈文华的工厂陷入降成本与亏损的恶性循环,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死守同质化市场没有出路,日新月异的家乡或许是新的起点。2014年,陈文华带着设备和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回到安仁镇,创办了来料加工点,并将目光投向家居类当下相对小众的窗帘遮光布领域。这类产品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他将营销方向锁定在电子商务领域,借助淘宝平台实现自产自销。
返乡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安仁当地大多是木玩厂,会踩平车的熟练工人少之又少,订单摆在眼前却无人生产。“来料加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没有工人寸步难行。”陈文华坦言,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为招工发愁,至今记忆犹新。不过,他没有轻言放弃,决定亲自培训工人。从裁剪、缝纫到电商售后,他耐心细致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教,一步一步指导,手把手地带领工人们从“零基础”成长为熟练技工。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陈文华的事业迎来了曙光。厂房从最初租用的100多平方米搬迁到如今自建的26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线上销售排名位居天猫窗帘定制类行业TOP榜前10,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带动了50余名留守妇女及居家老人就业,年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如今,随着对外部市场的深入了解,陈文华的思维更加开放。他深知纺织行业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稍不留神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近几年,工坊累计投入超百万元更新生产设备,引入自动裁高机等机械化设备替代手工,配备智能化系统实现生产的全流程管控。
展望未来,陈文华已有了新的规划,打算开发更多新产品,探索其他领域,实现工坊的多元化发展。
记者 吴琪琪 王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