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苏法强时,他正伏在工作台前专注创作。“这是吉丁虫,我要把它做成翅膀可扇动的蒸汽朋克作品。现在机械零件设计和翅膀扇动结构改造已完成,只要再装上梢翅就大功告成了。”介绍作品时,苏法强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自豪与热情。
1995年出生的苏法强,岩樟乡人,是一名蒸汽昆虫制造师。他所说的蒸汽朋克作品,是以老旧的钟表机械零件为道具,装饰于死去的昆虫躯体之上制作而成的昆虫标本。一只只寿终正寝的昆虫,被他打造成了独特的“蒸汽朋克昆虫”。在创造昆虫艺术的同时,苏法强实现了月入过万,网友称之为“昆虫复活师”。
“让这些小生命以另一种形态留存数百年,我觉得很有意义。”在他看来,这是别样的“二次生命”。
打开“蒸汽朋克昆虫”新世界
蒸汽机诞生于1698年,其运作原理是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进而驱使机械运动。后来蒸汽机效率低下,逐渐被人们淘汰。虽然蒸汽机消失了,不过由其衍生出的蒸汽朋克风格一直延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现如今成为一种艺术。
蒸汽朋克艺术在国内尚属小众领域,“蒸汽朋克昆虫”更是鲜有人知。这位95后小伙为何会选择从事这一门手艺?
2017年,当时还在女装网店做客服的苏法强,在论坛首次接触到“蒸汽朋克昆虫”。“那是一只呈展翅状态的甲虫,腹部上装满了细小的齿轮,在机械零件的装饰下,它仿佛从标本变成了艺术品。” 苏法强在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岩樟长大,一直喜欢观察小动物,这种“用机械延续生命”的创意让他觉得很酷,好奇心油然而生。
于是,苏法强开始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四处搜寻制作教程,钻研昆虫种类、结构、解剖及标本制作方法。他还从网上购置材料,下班后便迫不及待地尝试制作。“一开始毫无头绪,就用胶水随便粘,做出来的东西丑得不行。”回忆起初次制作的经历,他觉得好笑。
从客服跳槽的“门外汉”
让苏法强意想不到的是,他将制作过程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第一条视频就有好几千个赞。”视频的意外走红,让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
在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苏法强毅然辞去工作,注册了属于自己的网店,独自承担起标本制作、摄影、打包、发货等工作。网店上架的每一件作品,他都精心拍照留念,价格也因大小和工艺复杂程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制作“蒸汽朋克昆虫”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对于苏法强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起初,他就照着圈子里一些“大神”的作品,依样画葫芦。慢慢地掌握制作方法后,他就开始在昆虫身上赋予自己的想象力。很多个晚上,苏法强独自研究着这些节肢动物千奇百怪的骨骼,根据不同的昆虫形状来制作不同的“铠甲”。
做的时间久了,苏法强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改造昆虫表面,他开始给昆虫创造场景和主题。蝎子大战蜈蚣、蝈蝈重获自由身……苏法强觉得自己像一个导演,这些静态的场景仿佛是一帧帧电影画面,而死去的昆虫是主角,经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会弹会跳的机械战士,充满战斗力。
让死去的昆虫再“活”数百年
“我们岩樟的生态环境好,在这里,你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昆虫。”为制作出更精美的标本,苏法强时常回到村里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栖息环境和习性,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我做过10多厘米的竹节虫,也做过只有3厘米的吉丁虫。这些昆虫的腹部只有1-3厘米,要在指甲盖大小的腹腔上,装上十几个齿轮零件,除了有技术,你还必须十分了解它们的构造。”苏法强说。
如今,苏法强的作品已不单单是艺术品,它还成为情感的寄托与记忆的载体。“印象最深的是,有位杭州网友养了4年的大蜈蚣去世,他通过短视频平台找到我,希望帮忙制作成标本留念。”他回忆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昆虫,放在胳膊上,足足有半个手臂长,就感觉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当苏法强把制作好的标本寄回时,网友的感激让他深受触动,他为自己能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而开心。
9年多的时间,苏法强在“蒸汽朋克昆虫”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创作出数千个昆虫标本作品。“每月收入都能过万,我喜欢这份工作,可随时创作,无时间限制,创作时还能尽情发挥想象。”苏法强表示,他会坚守这份爱好,期待未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记者 吴琪琪 王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