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第七届龙泉暑期田野调查班启动仪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为期15天,吸引了华东师范大学、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30多所高校的50余位历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师生参与。
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民间技艺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多年来持续组织在温州、丽水等浙南地区开展田野调查。本次调查围绕“明清以降龙泉的社会历史脉络”主题展开,研究内容涵盖明清以来的市场体系、瓯江航运与水上社会,以及红色文化、青瓷产业等特色议题,是对过往研究的补充和延续。为保障调研顺利开展,市委宣传部(社科联)前期经过精心筹备,进行了调研点位对接与本地文化资源梳理,为师生们深入了解龙泉地域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将主动挖掘历史文化痕迹,并与当下群众的生活痕迹结合,用生动的方式讲好龙泉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王铭禹说,龙泉瓷器的土来自宝溪、瓯江上游山区,其主要活动为土壤采集与窑炉建造,下游地区开展大规模烧窑制瓷,最后瓷器又通过瓯江水运外销。这是一条非常灵动、见证青瓷发展的路线。
首日实地调研,师生们深入龙泉青瓷博物馆、望瓯·陶溪川、档案馆、图书馆、司法档案馆及西街等地,一路走一路看,惊叹于龙泉青瓷宝剑千年的文化魅力,也欣喜地看到了龙泉市对历史资料收集保护的重视。其中,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引发众人浓厚兴趣,让大家对后续考察充满期待。
“刚走过的西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样的地方在国内并不多见。”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冯筱才表示,龙泉能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知识体验,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
师生们分为10个小组,深入八都、屏南、宝溪、小梅等地,通过村民口述、古建筑调查、民间文献收集等方式开展研究,调研成果有望为龙泉历史文化保护、乡村振兴提供学术支撑,让这座古城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胡春麟 通讯员 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