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 政协委员提案 |
吴辉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提案中关于“强化顶层设计,一盘棋推进劳动教育”的建议
(一)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根据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市正在逐步推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协同部门力量,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促进家校社三方协同发力、同向同行。针对劳动教育部分,正在整合全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向家长、学生发布协同育人基地名单,让家长和学生有处可去、有处可学。下步将协同社区,开展开发“家门口”劳动课程课程,让学生在家门口就有资源可选。
(二)健全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落实落细《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省、市、自治区文件要求,明确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具体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估,建立“清单管理-过程督导-成效考核”闭环机制,提高劳动教育重视程度。目前各中小学每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1课时,学校劳动教育不断规范化,在开好必修课、用好教材、办好劳动周等方面卓有成效。目前我市省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5所,市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12所,不断发挥劳动示范学校引领作用。
二、针对提案中关于“家校携手,凝聚劳动教育强大合力”的建议
(一)持续推行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
根据《丽水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已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性水平评估,各中小学校已常态化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工作。各学校劳动教育清单遵循规律,根据学段设置相应内容,并根据本地或本校资源、基础,因地制宜凸显学校劳动特色,让学生劳有所依。后续将建立清单动态优化机制,通过“学校自查+市级抽查”杜绝形式化。
(二)不断创新劳动实践活动载体,推进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1.开展“劳动周”活动,开启劳动项目化学习。全市中小学校在五一劳动节开启劳动教育,创新开展劳动周活动。结合主题班会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未来”的深刻含义,走进班级劳动基地、餐厅、图书馆、报告厅等公共区域,体验不同的劳动岗位。
2.多样开展劳动技能活动,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多校结合劳动周积极开展各样劳动技能大赛,让学生赛中学,提升劳动能力。例如西新教育集团自2001年来已开展了25届吉尼斯节暨劳技大比武展示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宗旨,让学生们在穿衣叠被、穿针引线、我行我秀、水果拼盘、我是大厨项等项目比赛中学习到家务技能,现成为学校街区融合课程建设中的品质课程,也是学校德育课程之一。
3.开辟劳动基地,在实践中教学。我市中小学校均有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体验中养成劳动习惯,同时进行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的教育。例如龙泉市绿谷教育集团兰巨校区建有“绿谷阳光农场”,该劳动基地分为绿玉园、绿卿园、送青园、南山园、半亩园、胜芳园、秋实园、囿苑等区块,学生可体验种青菜、挖番薯、摘橘子、喂山羊等项目。
(三)提升劳动教师引领作用,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我市设有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均配备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建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充分保障。
1.突出课程引领,学会劳动技能。各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课程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不同年级段学生在生活自理、日常家务、公益劳动等方面的要求,并列入学校课程之列。例如查田镇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常规学科融合,还与拓展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相融合。用黏土制作二十四节气作品,给全校师生普及传统节气知识,实现劳动实践与美术学科的完美碰撞;举办李子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赞李子、写李子、分李子、画李子等活动,积极尝试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融合。
2.构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劳动教育新方式。各中小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配备劳动基地管理员负责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此外,各学校在设有专兼职劳动教师之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团队化。部分学校聘任科学教师担任劳动课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其它学科教师也积极将其课程内容适当与劳动教育进行整合,如美术老师开展手工课程,对孩子进行编织、制作袋子等。龙泉市实验小学创新性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不断赋能学校劳动教育工作。
3.推动劳动课程系统化,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开发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推行“普及+拓展研究+实践体验”的教育模式,引导学校劳动课程与传统特色课程相结合。开展劳动教育清单,普及劳动教育课程;结合校内劳动基地,开发学科研究拓展课程;开展实践体验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合到各个活动之中。例如龙泉市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的“金鳌六礼”课程、研学活动、传统节日相整合。如六年级毕业礼,学校把每年三月的植树节作为“为母校留片绿色”,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军营礼与青瓷制作整合,传承礼与聘请校外辅导员活动整合,将劳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
三、针对提案中关于“拓展空间,校内校外劳动教育齐推进”的建议
(一)深化校内外资源联动,构建全域实践网络
在用好校园周边劳动资源方面,我市全面推进“校内提质+校外扩容”双轨模式。校内空间实现劳动基地全覆盖,各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实践场域,如实验小学“金鳌开心小农场”实施“微田园责任承包制”,学生年均参与种植超15课时;该校另租用周边农田建设“校外大农场”,开发“四季农事”课程,实现春耕秋收全流程体验。同时,还积极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如敬老院、宝溪住龙等研学基地挂牌为校园实践基地。
(二)融合研学教育载体,构建全域生态网络
严格对标《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游课程指南(试行)》,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研学活动。协同文旅等部门,整合目前校外研学基地资源,并持续开展校外研学基地创建,开发多样劳动研学资源。例如依托沈广隆剑铺开设 “一日小匠人” 非遗研学,学生体验锻打、磨剑工序;在兰巨现代农业园开展 “智慧农业研学周”,学生操作物联网设备完成育苗、控温任务等,开发多样“研学+劳动”课程。未来将持续以 “基地为点、研学为线、课程为面” 构建全域劳动教育生态圈,让每一寸土地承载育人使命,每一次实践浸润劳动精神。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龙泉市教育局联系,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联系人:潘伟芬,联系电话:7763735。
龙泉市教育局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