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急管理部对全国11个成功避险避灾的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我省上榜6例,我市源底村“5·22”成功避险案例名列其中
我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之一,灾害多发于梅雨季和台风期。今年5月22日,强对流天气突袭之际,上垟镇源底村的村干部、应急管理员在巡查中发现,一村民家中存在安全隐患,立即果断组织转移,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5月22日16时20分,上垟镇源底村应急管理员潘永琪和村干部潘志军、谢棉根在防汛巡查时发现,村民吴陈郁家厨房墙体出现明显裂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他们立即向上垟镇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报告了险情。
上垟镇防指办接报后,迅速研判,果断启动转移安置方案。工作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向夫妻俩耐心解释房屋危险状况,告诉他们必须及时转移。16时45分,我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在工作人员的沟通和劝导下,17时整,吴陈郁夫妻被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隐患点也即刻安排专人值守,织密安全防护网。
5月23日9时,我市启动防汛和突发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仅仅一小时后,吴陈郁家厨房便发生了整体垮塌。正是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精准处置——巡查细致、上报迅速、转移果断,让潜在的人员伤亡事故消弭于无形。
此次成功避险,也是“乡自为战、村能自战”应急小单元作战能力提升的鲜活范例。近年来,我市依托该基层应急小单元作战体系,广泛发动基层力量进村入户走访,深入排摸各风险区域受威胁人员底数,提前制定人员转移方案,分类分级、精准锁定转移区域和人员,确保转移避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目前,全市19个乡镇(街道)实现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同时高标准构建高效协同网络,推动全市所有行政村组建10-20人应急队伍,实现100%覆盖,并积极发挥基层“吹哨人”作用,深入排摸风险、精准锁定转移对象,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全域应急管理体系,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邱文君 通讯员 叶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