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五一”假期龙泉向远近游人展现了独特的魅力。踩准假日节点,借助文旅优势,提供优质服务,龙泉精细谋划精心准备,游客们玩得尽兴,龙泉也火热出圈。
“玩泥吧打宝剑”受热捧
“五一”假期,我市创新推出“玩泥吧 打宝剑”非遗体验活动,将千年剑瓷文化从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解放”,让游客亲手触摸历史温度,在指尖重塑文化基因,吸引众多游客奔赴这座浙南小城,深度体验剑瓷文化。
据了解,本次活动精选22个体验点,覆盖青瓷拉坯、古法锻剑等核心技艺,以“可触、可造、可带走”的沉浸式体验设计,串联起从泥土到青瓷、从矿石到宝剑的文化溯源之旅,以“参与感”为钥匙,解锁非遗传承新密码,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体验闭环。“我们不想让游客只是拍照打卡,而是让他们成为文化的深度体验者。”龙泉市文广旅体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望瓯·陶溪川锻造工坊,铁锤与砧板的碰撞声此起彼伏。“‘五一’期间单日接待量突破600人次,电话都被打爆了!”负责人江龙难掩兴奋。“为迎接客流高峰,工坊特别推出宝剑热锻、小宝剑装配、刻铜画等项目。孩子们能亲手组装刻有姓名与生肖的迷你宝剑,在打磨中领悟‘付出即收获’的匠心真谛。”江龙指着工作台上未完成的小宝剑说。
各“打宝剑”体验点现场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研学团队带领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关于宝剑的锻造工艺,也有许多家长陪着孩子一起举起铁锤参与锻打……在清脆的敲击声中,矿石经千锤百炼化作寒光凛凛的剑身,这种“参与式传承”让非遗不再遥远,而是可感知的。来自温州的游客方洁笑道:“我们从网上看到这边有推出这种特色活动很感兴趣,特意避开热门景区,带孩子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为体验点的尚唐瓷艺发展有限公司也特别推出不同价位的陶瓷制作体验,以及赠送宝剑煅烧,小红书、抖音打卡等优惠活动。陶瓷体验区内座无虚席,大家跟随工作人员学习揉泥、拉坯、雕刻,见证泥土在旋转中蜕变。“一天的客流量就已经500多人了,基本都是爆满的状态。有些游客在体验后也会直接下单或者定制产品,带动了一定的青瓷宝剑产品销售。”尚唐瓷艺负责人蒋俊杰对记者说道。
这种“双向奔赴”的体验设计,巧妙拆解了非遗的高冷门槛。当游客带着自己手作瓷杯、迷你宝剑离开龙泉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件纪念品,更是一粒文化的种子。
“我们将围绕非遗资源推出更多优质旅游产品,联合商家推出优惠活动,组织文旅打卡行动,全面展现龙泉‘非遗+生态+产业’融合新图景。”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5-6月,正阳铸剑、龙舟大赛、大窑龙泉窑国家遗址公园团队预约等活动将陆续登场,持续擦亮“剑瓷之都”名片。
记者 叶驰龙 吴欣诚(见习)
沉浸式宋韵之旅引爆西街
“五一”假期期间,西街三江口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寻迹三江口 宋韵西街游”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将宋韵文化与非遗展示完美融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共同感受千年古街的独特魅力。
随着夜幕降临,西街三江口的灯笼渐次亮起,游客们穿梭于古街巷陌,仿佛置身千年前的宋代市集。游客们不仅可以偶遇“龙泉顶流”叶绍翁、欧冶子、青姬等历史人物NPC,还能参与抛绣球、古礼称人等传统互动项目,亲身体验宋代市井生活的趣味。市级非遗项目如悬丝木偶戏、龙泉婚俗、方言猜谜等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与文化交融的盛宴。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打卡点位,每个点位都有独特的文化展示。水塔旁的“市井糖鼓先生”摇着拨浪鼓迎接游客;官圳亭的木偶戏老师表演非遗节目《阿庆嫂智斗刁德一》,引得观众连连喝彩;杨碓埠码头的越剧舞台剧《高机三春》唯美动人,即使听不懂方言的游客也被其艺术魅力感染。
民和舞快闪、更夫出谜等互动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宁波游客陆先生赞叹道:“这里人文气息很重,一路逛过来,美食、美景、表演都很棒。”
系列主题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宋韵文化的机会,也让本地市民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底蕴,既避免了外出旅游的拥挤,又能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记者 周彩萍 吴根武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溪头村引来全国游客
“哇!太漂亮了!”5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不灭窑火”开窑仪式,在“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宝溪乡溪头村上演,吸引了全国数千名游客,共同见证泥土蜕变为“青如玉”的东方珍宝。
“这个瓷器叫做牡丹瓶,瓶身刻有蕉叶纹与长枝图案,牡丹是国花,长枝寓意长长久久……”窑主杨乐平一一介绍嘉宾们从“盲盒”里开出来的青瓷作品。
“不灭窑火”开窑活动是溪头村“五一”假期文旅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杨乐平提前4个月前就开始和师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张晞准备此次活动,作品以龙泉青瓷传统造型为主,合计1000多件。
看了开窑仪式和开匣钵后,来自重庆的游客尹健说:“早就听说溪头村的大名,我是慕名而来的,不仅看到了传承千年的‘不灭窑火’开窑仪式,刚才体验了一把开青瓷盲盒,每一件作品都很精致,跟传说的一样‘温润如玉’。”
自溪头村获得“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称号后,宝溪乡就着手利用这块金名片,不断丰富业态产品,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扩大溪头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一”期间,游客们不仅可以在宝溪乡参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活动,当地还准备了龙窑宴、千层糕、特色豆花、大碗茶等文化美食体验嘉年华和音乐会。今年还推出别具一格的非遗主题夜游项目——“火的狂欢”,以传承千年的窑火文化为灵魂主线,点窑火、火把行、烧火塔、火壶非遗展示表演,致力于打造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为更好迎接八方游客,我们以整村为载体,重点融入青瓷文化体验元素,营造出浓厚的青瓷艺术氛围。围绕‘玩泥吧’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传统青瓷文化深度游,设置了拉坯体验区与不灭窑火演绎区。”宝溪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游客既能感受传统青瓷完整的烧制流程,也能参与拉坯、绘画等活动,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从泥到瓷的艺术之旅。
不仅如此,在“国际竹建筑文创基地”设置青瓷文创产品销售和展示空间,通过宝溪籍青瓷大师艺人所烧制的龙窑作品,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青瓷艺术的魅力所在。
到宝溪,打卡竹建筑也必不可少。青山绿水间,游客穿行在竹建筑之中,耳边传来优美的音乐声。来自市音乐协会的音乐爱好者们在这里为休息的游客演奏音乐。游客严思沁说:“走累了,坐在这里,听着音乐,和着潺潺的流水声,很惬意。”
溪头村还在村文化礼堂内准备了“簸箕超市”,超市里的农特产品都是从村民家中收集而来进行加工包装出售,既解决了村民销售难问题,也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村民们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一个上午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村干部毛岩花说。
有了“人类非遗”和“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两张金名片的加持,整个假期,溪头村27家民宿的房间基本预定一空。据初步测算,5月2日当天,溪头村就迎来了市内外游客2000多人次。
记者 胡春麟
“文化民俗+农事体验”激活消费新场景
5月4日,游客朱磊一家清晨便驱车抵达锦溪镇上锦村,手持特制钓竿的父子在虾塘边屏息凝神,随着小龙虾跃出水面,小朋友兴奋得手舞足蹈。
朱磊感叹:“城市孩子第一次体验钓虾,既锻炼耐心又亲近自然。”锦溪镇上锦村的稻虾轮作基地成为假期“黑马”,单日小龙虾捕捞量突破1000斤。基地负责人介绍,钓竿租赁与活虾销售形成双重收益,日均营业额超2万元。目前基地正筹划增设体验项目,通过农旅融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今年“五一”假期,我市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和旅游线路,吸引各地游客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和传统文化,亲子游、自驾游成为游客主要出行旅游方式。据统计,“五一”假期全市酒店迎来爆发式增长,国际大酒店、温德姆等9家酒店连续三日满房。
距城区不到10公里的下樟古村则展现出千年文脉的生机。该村通过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环境等举措,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达6000人次,多家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
杭州游客陈婧华穿行古村街巷探寻历史遗迹,在青山绿水间邂逅诗意。她说,“这里将文化与古建融合得非常好,而且风景秀美,非常适合旅行。”龙泉音乐爱好者王建泉与友人至下樟游玩并练习洞箫,悠扬乐声与古村风貌相得益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更具野趣的探索发生在屏南镇。5月2日至3日,82个家庭参与“云端趣玩”户外活动,孩子们在教练带领下识别植物、制作标本,并在8.5公里越野赛中穿越蔬菜基地与生态林区。“既锻炼体魄又培养自然感知力。”家长金桔科表示。活动带火当地民宿经济,坪田村200多个床位提前售罄。
作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宝溪乡溪头村,则在5月2日上演重头戏。陈家窑开窑仪式上,千余件青瓷惊艳亮相。村内“簸箕超市”展销农特产品,竹建筑群中的民乐演奏、篝火晚会更添雅趣,全村27家民宿基本满房。
我市通过“农趣垂钓”和“古村民俗”等多种文旅活动,成功地将传统的农事活动升级转型为新的消费场景,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
记者 崔建霞 胡春麟 丁航津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