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我该怎么创优”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9 16:53:24 点击数:

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地掀起“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热潮之时,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该怎么创优”,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细致剖析,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现《今日龙泉》刊发部分党员干部的访谈。

以“三问”叩初心  以匠心筑品质

市城市开发建设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张金树

城市开发建设中心主要负责“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五大城市组团区块的开发,承建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单体项目建设。两年来,中心党组以全方位构筑“城市工匠”几何单元为载体,通过“点”上培养业务能力,“线”上提升综合素质,“角”上涵养干事品格,“面”上筑好责任体系,积极推动干部队伍在学习中成长、在一线中历练。我们深知,新时代的城市建设,需要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更是敢闯善为敢创的企业家精神与为民情怀的深度融合。

围绕“自己与岗位是否匹配、专业技能如何提升、立足岗位如何创优”开展了党员干部“三问”大讨论,全员对标找差,使大家对单位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亦对如何再创新优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作为单位的把舵者,对照“三问”,我深刻认识到不论是干部还是自己,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间。

以“敢闯”进取姿态,在专业水平“如何提”上需再发力。作为一个新单位,“青黄不接”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破解。年轻干部是我们的生力军,但在项目攻坚中仍显定力不足、韧劲欠缺,对复杂局面的统筹驾驭能力有待提升。城建中心全体干部以归零心态再出发,通过开展“以例促学”行动、建立师徒“传帮带”结对机制、设立“知行合一”课堂等,让攻坚克难、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奋斗精神在实践熔炉中百炼成钢,使应对复杂问题的把控能力在经验传承中稳步提升。

以“善为”统筹智慧,在业务能力“怎么精”上需再突破。干部充满活力是我们的底气,但在面对多元诉求时统筹协调不够精准,在“快”与“好”的辩证关系上仍需深化认识。为此,我们全面深化闭环360°全周期管理,开展“吾日三省吾身”和“围炉谈话”、实施项目领办、举行比“五”大赛和竣工项目“回头看”等活动,通过平台锻炼、自我剖析、比拼观摩,让干部在交流互鉴中,提升工作能力,形成你追我赶、你优我学的浓厚氛围,确保每位干部都能成为善作善为的“发展调度师”。

以“敢创”迭代思维,在立足本职岗位“有何为”上需再创优。当前,部分干部在项目设计和建设中存在“散光症”,缺乏长远眼光和精准的判断力,离打造百姓期盼的“品质城市”还有跃进空间。为此,我们正以创新破局,开展“思维破圈”活动、实施“学先进 剖典型”行动、打造“新匠人学堂”,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活创优动能。通过“破圈”,在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方案选取时摆脱原有“路径依赖”,以更加创新、开放方式面向全国公开征集设计概念方案,更能汇聚全国各地顶尖设计团队的智慧结晶,推动视野开拓、档次提升、方案增优、绩效更好。

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心,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建一个项目,树一个标杆,惠一方百姓”,这是我们的目标。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专业与能力绘制出城市的一座座新坐标。

精答“三问”卷  锻造新时代“四能”纪检尖兵

市纪委市监委审理室副主任 苏旎

近年来,市纪委市监委获得了丽水市纪检监察系统“高质量发展奖”金奖、“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成绩突出建模单位”等荣誉。今年以来,委机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眼培养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案能办的“四能”干部,实施“铸剑培英”“塑瓷育才”工程,通过师徒结对、以案代训等形式,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人“三问”考题,审理室作为纪检监察系统专业内核与业务标杆,在此郑重作答。

一问业务能力可堪重任否?以匠心淬炼“金刚钻”。专业精进之路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审理工作是严肃的政治工作,我们将不断提升政治分析能力,锚定“政治之审”根本定位,盯住案件细节,敏锐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全面推进以案促改促治。不断提升政策运用能力,对拟立案处分问题线索的个性表现及共性特征,分类指导、明确标准;对“违规借贷、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等专项整治拟立案处分的问题线索进行整体把关、统筹协调,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定力,精准分类,厘清纪法罪边界,确保标准统一、尺度统一。不断提升审核把关能力,严把案件质量关口,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坚持事实为上、证据为王,坚定斗争意志,做到敢于说“不”与勇于善于说“行”的有机统一,确保审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二问专业提升路在何方?以躬行叩问“活水泉”。专业提升恰似攀登险峰,永无休止之境。我们将以“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为契机,强化纪法教育培训,通过“龙渊思辨”业务论坛、全员大学考等载体,不断淬炼纪法能力,既对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了然于胸,又对监察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学深悟透,努力成为纪法双施双守的标杆。加大案件质量评查,通过开展“审评同步”,建立健全“一案一评一反馈”机制,编发错题集及审理工作提示,督促问题整改,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强化力量统筹,深化片区协作,以“组组”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等形式,通过以案代训、实战演练,提升数据分析、外查取证等能力。

三问立足岗位何以创优?以笃行书写“大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将聚力做实做细做好案件审理主责主业,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以“审理之智”助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制度建设,创新“三室会审”机制,严把检举控告和问题线索办理质量,防止有案不立、有案不查;创新审理员(质控员)制度,从线索处置、措施使用、定性处理等方面对案件质量进行全链条把控,确保执纪执法权规范正确使用。内外协同发力,主动商请司法机关提前介入职务犯罪案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着力破解查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等实践难题,形成反腐败强大合力。系统梳理总结执纪执法实践经验,做好类案分析,提出工作建议,以“纪法之定”破解“腐败之变”。

尽审之责,依理求是。我们将始终保持因党而生、为党而战的本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不断淬炼从政治和大局高度把握问题的能力,提高精准运用政策、贯通适用纪法的水平,不断提升案件质效。

以头雁之为 协群雁之力 筑品质之基

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蒋加强

市委部署开展的“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吹响了企业家创业进阶、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创优、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的冲锋号角。医疗卫生事业是高水平生活品质城市建设的“基础桩”,作为市中医医院行政管理的“领头雁”,我始终秉承“‘医’心为民办实事,提升品质惠民生”的执着追求,以“个人率先干”为起点,以“全院一起干”为路径,力促实干践宗旨,赋能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院长,我始终将专业能力提升作为第一要务,以三个“坚持”树起行动标杆:一是坚持深耕一线。我基本每天早到一小时、迟退半小时上下班,以“小处方”彰显“大关爱”,让患者从细微之处感受医院的满满温情。在医院党委的引领和个人的带动下,医院门诊量从2020年的17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36万人次,医疗收入从3700余万元增长至1.1亿元。二是坚持以训促学。推行岗前集训、临床轮转、专科进修等多元培训模式,用好继续教育培训班、模拟实训中心等平台,切实提升人员专业素养。近四年,选派赴省市三甲医院进修的骨干医护人员50人,全院发表论文25篇,各类竞赛获奖50余项。三是坚持对外招引。高层次人才能有效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四年,累计引进研究生8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2名。在人才的支撑下,创成省级中医药优势学科1个,丽水市县域龙头学科1个,入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

“一人拼命干,不如全院一起干。”这次主题活动对党员干部队伍的“三连问”发人深省。对照要求,个人仍存在跨学科融合创新引领作用不够,部分科室和医务人员仍存在中西医综合诊疗运用不够,现有激励考核体系仍存在对“传帮带”成效、特色技术创新量化评价精准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头雁”领航路径不清晰,“群雁”齐飞动力不充沛,亟须以头雁之为、协群雁之力,凝心共绘发展新篇章。一是“头雁领航”。个人带头建立“双导师制”,既拜名老中医为师深研经典,又与管理专家结对提升医院治理能力,聚力打造骨伤、推拿、针灸、脾胃病等特色优势学科,逐步提升肾病、急诊、重症医学等学科水平。二是“群雁齐飞”。落实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才振兴“八条新政”,积极引进外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等学科带头人,构建高层次人才引领、骨干人才担当、后备人才丰富的人才梯队。三是“雁阵协同”。聚焦“中西医结合、防诊治融合、医教研结合”,系统实施诊疗能力提质、智慧中医赋能、区域协同共享“三大工程”,筑牢医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新时代大潮浩浩荡荡,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市中医院将全面实施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创优行动,引导全院党员干部弘扬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砥砺锤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极致匠心品质,努力让更多龙泉百姓感受到医疗服务升级的新变化、新成效,为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好“三问”  争做新时代“敢为、能为、善为”党员干部

市财政局绩效管理科科长 王炜祎

近年来,市财政局通过大力实施“选育管用”全链条干部培育机制,加力“以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创新“财政青年突击队”载体,进一步打造敢闯敢拼、能文能武、善作善成的财政干部队伍。2023年,成功列入全省财政系统变革型财政组织创建优秀试点单位;2024年,龙泉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案例入选全省财政系统“五个一”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优秀案例。“我该怎么创优”,是“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发出的第二问,这个问题,应由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回答。

一问:岗位能力是否匹配?思想破冰,争做新时代“敢闯敢拼”财政党员干部。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形势,针对现行预算绩效管理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等多个省级试点的先行先试,使龙泉财政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洪流中“破浪前行”。面对别人没淌过的路,没答过的题,没有可寻找的经验,唯有探石过河,不仅作为一名财政党员干部,更作为全省财税政策研究人才库的一员,必然要有敢闯敢拼的“敢为”精神,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做到“唯旗必夺”,努力走出具有龙泉特色的创新之路。

二问:专业技能如何提升?能力破茧,争做新时代“能文能武”财政党员干部。面对专业为本的财政业务,最大的危机是素质危机,最大的挑战是能力挑战,最大的恐慌是本领恐慌,“靠党建强身、靠业务吃饭”,专业技能就是财政干部的看家本领“金刚钻”。两年来,龙泉财政青年突击队工程的创新实施,使财政年轻干部进一步克服了恐慌、磨砺了技能、增长了自信,通过财政金融业务能力大比武、财政讲堂、青年辩论赛、青蓝工程成长帮带制、财政改革难题揭榜挂帅等系列活动,全面淬炼财政党员干部精研业务的“文韬”和深入基层破难的“武略”。

三问:立足岗位如何创优?工作破局,争做新时代“善作善成”财政党员干部。面对干事创业的革新使命,作为一名财政党员干部要将对党忠诚扎根心底、落到实处,将“没有领先就是落后、没有特色就是问题、没有用心就是懒政”的紧迫感转化为主动谋划、担当争先的行动自觉。在“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中拿出财政担当,立足岗位实际,结合龙财“191”工程,以揭榜挂帅财政科学管理省级试点为契机,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姿态,把精神状态调到最佳,把工作标准调到最高,咬定目标不放松,努力将工作中的“不可能”转化为“一定行”。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我将以此次主题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锐意进取、主动作为,以创优争先的实际行动为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