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我市召开高水平开放品质城市建设推进会暨“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部署会,动员全市上下大力弘扬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坚定不移走好对外开放之路,高水平打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活力迸发的开放品质城市。现刊登企业家、新就业群体代表,以及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组织部、经济开发区在会上的交流发言(摘要)。
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扛起使命
企业家代表 陈庆华
三田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龙泉市工商联主席及总商会会长
当前,龙泉创业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我倡议全市企业主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将个人成长、企业发展融入现代化品质龙泉建设中,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共同谱写龙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锚定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出台系列扶工扶企政策,并邀请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三田集团也是在这样的创业浪潮中,从默默无名的茶丰“跑五金”小厂,成长为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产品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窥一豹而见全身。过去的一年,龙泉经济发展披荆斩棘,全市GDP更是迈上200亿元新台阶,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企业变革和效益提升的双向奔赴,各行各业奏响经济发展“春天的乐章”。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三田集团早已闻风而动,近三个月,我们的足迹走遍东南亚的泰国、印尼,欧洲的希腊、德国,南美的巴西等国家,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目前,三田的海外办事处从2处增至5处,新增了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 3个重点海外仓和贸易中心。
狭路相逢勇者胜,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从来都是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企业的壮大蜕变都来自敢于变革的凤凰涅槃中。全体三田人将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引领,勇扛高质量发展使命,以三乾新材料精密铸造项目为新增长点,确保全年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以实干实绩为龙泉经济发展再添新光彩。
创新创业没有捷径只有脚印
新就业群体代表 叶小林
浙江省首届“最美外卖骑手”
2022年饿了么平台“全国单王”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对在座的创新创业者们说:创新创业和送外卖一样,没有捷径,只有脚印。你可能会被拒单、会超时、会摔跟头,但只要你肯坚持,下一个转角可能就是惊喜。
2017年,我入职饿了么,成了一名外卖小哥。2024年,我坚持在岗 364天,累计配送43400多单,跑了88550公里。7年来,我一共跑了50多万公里,平均每天200多公里。这一个个数字,对我来说,是用车轮和双脚丈量出的生活,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2022年,我拿到了“全国单王”的称号,去了阿里巴巴总部领奖。站在西溪园区的大楼里,我摸着奖杯上的名字,突然想起5年前那个手忙脚乱的新人。原来,坚持迟早会被看到,付出终会被感应。后来,我又被评为“浙江省最美骑手”,在浙江电视台的舞台上,灯光让我有点恍惚,但主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叶小林,你跑出了骑手的‘天花板’。”
其实哪有什么“天花板”?我不过是把别人觉得苦的事,一天天熬成习惯。有人问我,你打算跑到什么时候?我的答案是:只要车轮还能转,只要客户还需要,我就会一直跑下去。因为我知道,我送的不只是一份外卖,更是一份温暖。
以企业家前辈为榜样 在突破中超越
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代表 黄慧凯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
龙泉市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龙泉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底蕴与产业基因的城市,父辈们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以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企业发展的丰碑,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我们既要传承创业精神,更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龙泉经济注入新活力。
传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传承,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传承企业家前辈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企业家前辈们当年创办企业时,大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但他们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步步将企业做大做强。甚至在我们毅力公司内部,也期许可以实现着“毅力百年、百年屹立”的伟大愿景。因此,我们要将诚信和质量视为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经营、注重产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我们还要传承勇于担当、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龙泉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我们需以创新为引擎,开辟发展新路径。我们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团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创新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战。我们毅力在常州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就是近距离拥抱科技和人才,前几年我一直负责这块工作,深有体会。
Deepseek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借助新一波互联网技术新浪潮,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参加国内外展会和经贸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讲好我们的品牌故事。我们还要结合龙泉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努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传承是责任,发展是使命,创新是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前辈为榜样,在坚守中开拓,在突破中超越,共同书写龙泉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全面推动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创优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 李小春
市委组织部将紧扣“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部署,聚焦专业能力提升,全面开展党员干部专业能力创优行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建设提供过硬队伍支撑。
全员讨论提升党员干部“思想高度”。我们将牵头全市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我该怎么创优”这一命题,开展一场“专题研讨会”、组织一次“企业服务行”、实施一轮“干部大访谈”,推动党员干部充分汲取企业家“精神富矿”。在活动中每位党员干部要主动问一问自己与岗位是否匹配?专业技能如何提升?立足岗位如何创优?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不争先进就是落后、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抢先机就有危机”的思想和行动共识。
多维培育拓宽党员干部“视野广度”。我们将更加注重培训质效,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学习能力、思维逻辑、工作方法、细节管控、制度执行”等能力素质,实现干企同行奔跑。强化主体培训,积极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在各类主体班次中大幅增加经济发展类、改革创新类、项目谋划类等课程,邀请知名企业家、业务带头人、优秀管理者进课堂答疑解惑,让好学善思蔚然成风。深化青马品牌,用好“青马讲堂”“青马之声”“青马一线”等载体,持续打造专业化青年干部队伍。深耕业务讲堂,指导全市各单位围绕本职、聚焦业务,打造有特色、有创新的专业化培训品牌,开展单位内部“业务技能大讲堂”不少于100期,补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之“钙”。
技能赛比夯实党员干部“专业厚度”。业务技能是广大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将持续强化“赛马竞跑、实干比拼”。强化专业效能,在“双招双引”、项目管理、资源规划、财政金融、依法行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征储政策等八大领域组织“赛比互学”,让更多干部成为“业务通”“多面手”。强化执行效能,进一步深化勤廉基层单元建设,通过选树一批正面典型,整治一批反面案例,完善一批制度机制,在“学查改促”中疏通抓落实的“中梗阻”问题。强化考核效能,积极借鉴企业KPI管理经验,持续优化全员绩效考核机制,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全市上下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一线帮带锤炼党员干部“实战力度”。坚持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让年轻干部在实战中磨炼成长。坚持帮带促成长,通过思想政治引领、专业技能传导,全覆盖推进全市年轻干部与单位业务骨干“青蓝结对”。坚持历练促成才,探索实施“项目专员”计划,结合“周三下村日”,促进年轻干部“沉浸式”培养、“压担式”历练。坚持增技促成功,对标新时代“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工作,实施干部技能提升行动,促进党员干部学用技能精准衔接,为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有专业技能、有实战经验的创业型干部。
高质量抓好产业和科创飞地建设运营
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周光洪
近年来,萧龙科创园以及萧山、平湖产业飞地在科创资源集聚、跨域合作、效益反哺龙泉等方面成效越加显著,先后落地欧盟中国委员会浙江中心等7个产业服务平台、2个重大产业项目、引入50余名高端人才,实现固定收益3800余万元、缴纳税收超1亿元。
深化飞地建设运营,是推进龙泉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开放品质城市的关键,开发区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务实的行动,统筹资源、补齐短板、深化协作,推动飞地从“物理空间共建”迈向 “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协同,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萧龙科创园 “桥头堡”作用,主动对接杭州创新资源,促成更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五金汽配项目合作,加快探索推动“研发在萧龙、产业在龙泉”发展模式,鼓励入驻企业在龙泉设立生产基地,加速飞地成果转化;立足于龙泉企业高端研发人员难招引的现实困难,鼓励支持龙泉企业在萧龙科创园设立研发中心,切实解决人才瓶颈制约;依托浙大科技园、楠江公司资 源优势,全力招引产业研发中心,吸引高端研发人才,加强新能 源汽车热管理等产业技术研发,全力打造萧龙科创园研发高地并 反哺龙泉产业发展。
聚焦合作,构筑区域发展“新纽带”。抢抓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升完善“ 山海协作”新政策,学懂吃透新政策的内涵,加强与萧山经开区沟通对接,做实做强做好“山海协作”新篇章;全力加快萧山益农区块产业飞地项目开发建设,重点盯紧盛达铁塔等项目开工建设,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飞地”产业集群;借助益农区块平台优势,探索联动招商办法,争取主导产业在益农,上下游配套产业在龙泉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聚焦人才,打造智力汇聚“新高地”。开发区经开集团虽然去年通过2A的评定,但还存在着资产总量小、现金流体量少、融资能力弱的现实挑战,飞地产业作为开发区集团公司最优的资产,必须为经开集团做优做强做大发挥作用,紧盯产业招引,督促浙大、楠江、平湖开发区的招商主体作用,全年做到萧龙科创园承租率达到80%以上,平湖飞地承租率达到90%以上;紧盯运营管理,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加强园区 企业管理,加快飞地成果转化,提升飞地品牌效应,萧龙科创园 全年争取纳税 1.5亿元以上,创收5000万元以上;紧盯资产的盘活,进一步做优飞地资产,不断盘活释放飞地资产优势,反哺提升集团公司融资能力,新增融资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