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相关工作

规模增加129.3% 营收增加570.9% 我市国资国企三年改革“含金量”足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9 11:52:11 点击数:

龙泉青瓷 龙泉宝剑众创空间

林岭线改造工程

嘉兴秀龙山海智造园

凤起路安置房建设项目效果图

记者 吴琪琪 通讯员 张宇宇 金兴鑫 陈丹菲

“最近,我们又有2家新商户顺利签约入驻,今年园区的租金收入预计可达60多万元。”近日,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俊卿兴奋地告诉记者。

上海—龙泉双创园是市国控公司的一处域外资产,由下属子公司上海龙垄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目前,园区已成功招引6家商户入驻。沈俊卿表示,接下来,要继续加大招租力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收益最大化。

国资国企改革,是城市长远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之举。2022年以来,我市以国有资产整合集中攻坚行动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3117宗闲散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和确权登记,全面厘清家底。

随后,我市启动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力度,系统推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体系重构、制度重塑。全市90余家市属国企被整合重组为国控公司、城发集团、两山集团、文旅公司、经开集团五大核心公司,形成边界清晰、主业突出的国企矩阵。

在运营管理上,实行委托管理和自主管理两大模式,并积极拓展了机制砂产销、瓷土研发、新型服务业等业务渠道,激活国资国企“一池春水”。

比如,通过战略重组成立的市国控公司,主业是资金资产的运营管理、财务监督、市场投资开发和运营等,涵盖了资产租赁、医药、测绘、人力资源、新能源等业务领域。2024年,资产总额突破14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78亿元,同比增长47.1%;连续3年保持“AA”信用评级,完成市场化融资12.64亿元。

如果说国控公司承担了国有资产“大管家”的角色,那么城发集团则承担了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的角色,让城市形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战略重组改革后,城发集团锚定建材贸易、建筑施工、砂石产销等赛道,在重点项目建设、城市运营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有效带动营收从2021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8.3亿元,增幅776.6%。今年,城发集团计划实施国企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2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57亿元。

此外,两山集团在高效运营“龙泉剑瓷商城”数字化平台的同时,强化“天下龙泉”品牌系列产品研发,同步推动“丽水山泉”水经济、瓷土资源等特色品牌建设;文旅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以“一核两山两水”为抓手,以“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做深做实文旅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重点领域文章;经开集团则坚决扛起工业空间拓展“主攻手”之责,推进兰巨大汪、安仁昌文、剑池芳野、石达石岭后和项坊等6000多亩工业平台建设……

一轮市属国企优化重组,赋能了投融资实力、产业发展活力,逐步显现了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的影响力、竞争力。我市国有资产规模也从2021年的244.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60.2亿元,增幅达129.3%;国企营业收入从4.8亿元攀升至32.1亿元,增幅达570.9%。这组让人欣喜的数据,成为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效的最佳注脚,更是改革接续奋进的生动诠释。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内部资源优化重组,加强国企中层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市属国企中层干部40周岁及以下人员占比提高到49.4%,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到39.8%,激发了国有企业内生动力。

在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下,市国控、城发、经开三家国企公司先后获评AA信用评级,国企投融资能力持续提升,2022-2024年,五大核心公司累计完成市场化融资219.34亿元,重点项目投资87.92亿元,其中2024年国有企业市场化融资达95.1亿元,2024年国企项目计划投资额规模超70亿元,占年度政府(国企)计划投资额的70.11%。

国资国企改革关乎全局、利在长远,新的一年,我市将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思维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向深水区突破、向新领域拓展,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国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