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相关工作

纠纷有解 路径精准 “三级调解直通车”助力社会治理升级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9 11:50:13 点击数:

龙泉新闻网讯(记者 周彩萍)日前,八都镇龙竹村与锦溪镇岭根村界石移位纠纷问题,在市社会治理中心“三级调解直通车”机制的发力下,最终达成共识,在现场60多位村民的热烈掌声中,两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在调解协议上愉快地按下手印。

事情的起因,是由龙竹村和岭根村一块刻有“岭根”二字的界石移位而起的争执,争执的焦点在于龙竹村坚持以大樟树为界,而岭根村则主张以老枫树花坛为界,双方各执一词,一度让两村关系剑拔弩张。

得知情况后,市社会治理中心迅速启动“三级调解直通车”机制,安排资深调解员李荣汉带队组成包括市、乡、村三级调解员在内的联合工作组介入,通过深入走访两村老干部、查阅历史档案、召开茶话会等方式,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只用15天时间就解决了长达一年的矛盾。

“突破口主要是那次茶话会,80岁的张大爷说起当年两村合力扛木头修桥的情景,不少村民都抹眼泪。”李荣汉感慨道,正是那份深埋于心的情谊,打破了僵局,让两村抛开本位主义,重新握手言和,成功化解了纠纷。

像这样的纠纷处理,是我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泉心解纷”品牌,构建起”市级专职调解员+乡镇专职调解员+村社兼职调解员“三级联调体系,确保了调解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为了进一步提升调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我市还组建了一支由130名法律、心理、社会工作等领域专家构成的“调解智库”,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市级专职调解员作为中坚力量,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调解经验,能够处理复杂棘手的案件;乡镇专职调解员则更贴近基层,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能够迅速介入并有效调解各类乡村纠纷;而村社兼职调解员,作为最前线的‘和事佬’,他们利用自身对村民的了解,及时发现并化解萌芽状态的矛盾,确保了调解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市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说。

我市还创新性地采用“点单选人”工作模式,对矛盾纠纷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的分类处置。“我们像医院分诊台一样,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处置,群众可以根据纠纷类型,在调解智库里‘点单’,选择自己想要的专家来调解。”市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从群众点单、窗口收单、中心派单到群众评价,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让每一个纠纷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路径。

在城北乡,季大姐为一片毛竹山的权属问题奔波了八年之久。今年初,她向城北乡政府反映了长期未能解决的权属纠纷,该案属于经村社两次调解未成功的疑难纠纷,是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复合型矛盾、需要专业法律认定的权属争议。城北乡申请将案纳入“三级调解直通车”,随后社会治理中心将该案调解机制切换至“疑难纠纷攻坚模式”,市乡两级成立联合工作组,启动“专家会诊”程序。

经过五次实地调查、查阅历史档案,以及三轮调解会,最终各方达成协议,形成“权益确认+补偿抚育”的解决方案,最终让季大姐的山林权益得以确认。她感慨地说:“多亏了调解员们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说清,这个压在心里八年的疙瘩总算解开了。”

在调解实践中,我市各地还涌现出一批调解品牌,如城北乡“有事您说话”调解室,兰巨乡“四诊”工作法,锦溪镇“草根调解超市”,让矛盾化解更接地气。除了专业调解,我市还聘请了19名社会观察员,深入社区倾听民声,成为社情民意的“传感器”。

如今,在我市无论是山林权属、邻里纠纷,还是征地拆迁、劳资矛盾,越来越多的“死结”被巧妙化解。2024年,我市各基层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2655件,其中重特大矛盾纠纷45件,案件调处成功率达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