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春风吹热“花经济”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8 16:32:41 点击数:

春日,油菜花海翻涌成金浪,樱花、梨花、桃花、杜鹃相映成趣……从“颜值”到“产值”,以“赏花经济”为切口,我市正走出一条“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特约摄影师 张有钢 摄

一路“繁花”美如画

阳春三月,龙泉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各地的油菜花、梨花、桃花纷纷进入最佳观赏期。

小梅镇黄南村的千亩油菜花热烈绽放,金黄的花海如浪涛般翻涌,微风拂过,花浪起伏,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每到周末,大批游客纷至沓来,穿梭在花海间,感受着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在这片花海中,精心设置的多个拍照打卡点成为游客们的热门聚集地,大家纷纷摆出各种姿势,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石达石街道李山头村的千亩油菜花梯田也毫不逊色。从高处俯瞰,层层叠叠的梯田与金黄的油菜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这里,除了壮观的花海景观,街道还独具匠心地采用小成本的气球在梯田内搭建摄影场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前来进行旅拍。粉色、蓝色、紫色的气球在油菜花的簇拥下,充满了梦幻色彩,为游客们打造了一个浪漫而又独特的拍照空间。

屏南镇琉盘村车盘坑自然村几百株古梨树在春日里迎来了绽放时刻。这些古梨树树龄达三四百年的有100多株,上百年的有200多株,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生机勃勃。漫山遍野的梨花如雪般洁白,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古老的村落也因这梨花的绽放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游客们或漫步在梨树下,纷纷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岩樟乡郑庄村的桃花则如烟似霞,粉色的花海绵延山野。桃园基地面积达一百多亩,种有艳红、新川中岛两个品种。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游客们置身于桃花丛中,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游客张女士兴奋地说:“岩樟桃花太美了,都不用加滤镜,就特别出片。我特意和姐妹几个一起来拍抖音!”

“赏花+”模式迅速破圈

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仅是“种地卖花”,而是通过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城乡之间的双向赋能。我市的“赏花经济”也并非单纯的赏花,而是与美食、赛事、研学、露营、旅拍等相结合,打造出多元化的消费新场景,让赏花的市内外游客们拥有更加丰富的体验。

在小梅镇黄南村,美食区成为了消费主动力源。这里不仅有本地的美食摊主,还吸引了城区、庆元等地的农民来摆摊赚钱。小刘主要做凉粉冻、杨梅干、腌萝卜等特色美食,平时在城区卖,这两天看到赏花的人多就赶到黄南村摆摊,他兴奋地说:“没想到这么好卖,每天准备的美食全都销售一空。”

依托千年古村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千亩花海的生态优势,黄南村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场景化、场景互动化,打破了传统的赏花打卡模式。据小梅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游客比往年增加了30%以上,经营收入近几天已超20万元。

石达石街道李山头村策划的“奶奶的春天”系列宣推活动,以赏花之名撬动“银发经济”。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体验,让小小油菜花成为推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元素。据统计,自开启赏花季以来,李山头村有家农家乐日均接待用餐游客超200人,带动村民租赁桌椅、销售农特产和烧烤套餐等。街道强村公司还在当地销售起了“油菜花气球”、小风车等产品。

屏南镇车盘坑自然村在赏花季推出了梨花宴集、非遗体验、集章打卡挑战等特色活动。午饭时间,开在半山腰上的水清农家乐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负责人郭水清难掩内心喜悦:“梨花一开游客就特别多,一到饭点都是爆满状态,再加上卖香菇干、梨干等农产品,仅这段时间就可增加三四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屏南镇还做深“文旅+”文章,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引入新的市场主体共同运营及运维等方式,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业态日渐丰富多元,打造乡村新的运维系统,进一步优化游客赏花体验。

住龙樱花谷有1400多亩樱花,是省内品种最多、花期最长的樱花观光园,吉野樱的淡雅清新、香水樱的洁白粉嫩、红樱的色泽艳丽……踏入这里仿佛闯进了一个粉色的童话世界,漫山遍野的樱花树如天边云霞般灿烂,非常壮观。住龙樱花谷负责人周志康说:“今年光门票收入就有20多万元了!”

赏花还带动了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二次消费,真正实现了风景摇身变为“钱景”,“颜值”成功转化为“产值”。“赏花+”模式正在破圈。

“春风十里”不如你

在发展“赏花经济”的过程中,我市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为赏花之旅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蕴。

小梅镇黄南村凭借千年古村的历史底蕴,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感受古村的韵味。漫步在古村的石板路上,触摸着古老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村里的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都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屏南镇车盘坑自然村的古梨树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在举办赏花活动时,当地注重对古梨树文化的宣传,让游客了解这些古梨树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同时,通过非遗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岩樟乡郑庄村在发展赏花经济的过程中,也积极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将乡村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例如,推出与桃花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桃花诗词朗诵会等,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赏花经济”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点燃了我市的乡村文旅市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全新活力。通过赏花与多业态的融合,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我市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记者 吴琪琪 孙琳霁

如何从春日限定迈向“四季长红”

近年来,我市“赏花经济”蓬勃发展,繁花似锦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乡村文旅市场注入活力。然而,要让这股“赏花热”持续下去,实现赏花经济的长效繁荣,还需从多方面深入探索。

从时间维度来看,花期短暂是赏花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市可借鉴成都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早花油菜,延长花期的做法,通过科技手段,培育不同花期的花卉品种,让赏花季从短暂的春日扩展至更长时段。例如,除了当下的油菜花、梨花、桃花等春日花卉,还可引进适合夏秋季节观赏的花卉,像向日葵、薰衣草等,使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在龙泉体验赏花乐趣。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也是关键。我市特色美食如凉粉冻、杨梅干等已在赏花季受到游客欢迎,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以花卉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如玫瑰鲜花饼、樱花果冻等,将“春天的味道”留住,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游客在赏花之余,还能带走独特的伴手礼,使赏花经济的收益从旅游旺季延伸至全年。

在空间布局上,避免同质化竞争是赏花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各地“赏花经济”存在跟风现象,部分地方因缺乏特色而无人问津。我市拥有千年古村、古梨树等众多独特资源,应立足自身优势,打好特色牌。如小梅镇黄南村依托千年古村的历史底蕴,将古村游览与赏花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花海的同时,感受古村韵味;屏南镇车盘坑自然村可进一步挖掘古梨树背后的文化故事,打造以古梨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从单纯的赏花观光向文化深度体验转变。在交通方面,优化通往赏花地点的公交线路,增加旅游旺季的班次;在景区内合理设置休息区、卫生间等设施,提升游客的游玩舒适度。

从产业融合关系上,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多业态联动发展是核心动力。国家提出深化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我市在这方面已有一定探索,如石达石街道李山头村策划的“奶奶的春天”系列宣推活动,撬动了“银发经济”;车盘坑自然村推出梨花宴集、非遗体验等活动,增强了游客与当地文化的互动。未来,还应进一步拓展融合领域,除了现有的美食、旅拍、非遗体验,可结合亲子互动、研学康养等业态。通过精心培育赏花节庆品牌,像“滚雪球”般不断上新文旅元素,打造具有龙泉特色的文化IP,突破赏花经济的“保鲜期”和“天花板”,让我市的“赏花经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绽放光彩。

孙琳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