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托起龙泉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6 09:35:01 点击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也是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2024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6.99万人,占总人口的24.6%。近年来,我市紧盯“养老服务”这一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政策机制、服务供给、社会参与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在龙泉正逐步成为现实。

“浙丽乡村好医”守护山区老人健康

公益敬老活动

查二村老年助餐服务点

长寿仙仁康养系列活动

老年人阅读会

老年电大

体育锻炼

优化养老设施  密织养老服务网

时值正午,查田镇查二村老年助餐服务点热闹非凡。餐桌上,一道道餐食热气腾腾,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断。另一边,不少餐食已被工作人员打包完毕,准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正在用餐的方爷爷告诉记者,这里的餐食价格便宜、味道好,还可以依据个人健康需求定制高血压餐、糖尿病餐,老人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

设施建设是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有力举措。2024年,我市全面完成32个村社老年助餐服务点建设和7个老年食堂的提升改造,在6家养老机构和3个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置了老年益智木玩产品,为15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了智慧点餐机、人流检测等智能服务终端设备,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可及性与质量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养老这一老龄事业的薄弱环节,我市积极推进山区养老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创建了2个示范性养老服务枢纽平台,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山区养老管家”服务队伍,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居家探访关爱、信息采集、需求摸排、政策宣传和供需对接等服务,让服务跟着老人走。

2024年4月,查田镇一老人独自在家中,因高血压出现危急情况。“山区养老管家”潘爱莲在走访中及时发现,将其送往龙泉人民医院就诊,现已康复。

据统计,2024年“山区养老管家”服务队伍累计探访关爱2.16万户次,助力破解山区农村养老难题,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衡覆盖。

我市对全市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布局做了分析规划,至2035年,将新建12个养老机构,养老床位累计达到3329张,每万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少于300张。19个乡镇(街道)皆建成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城镇社区至少建成1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形成步行15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圈。

深化医养融合  提升服务专业化

“以前走路需要别人扶着我,现在我可以自己走了,特别感谢这些专业医生。”老人陈义补开心地说。

2024年7月,我市开展老年康复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为期一年,由浙江省康复医院派驻2名康复治疗师长期驻点,以3个月为一个服务周期,为有需求的特困、低保低边老年人开展康复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在城区中心敬老院开展第一期康复治疗,完成54人次治疗。城区中心敬老院的陈义补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此前他因双下肢肌力下降导致轻度失能,经过几个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今已能够独自行走且无跌倒风险。

推进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我市整合医疗资源,深化“医养”融合发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城北乡把养老服务中心地点设在乡卫生院大贵溪分院隔壁的闲置房产内,将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相结合,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看病就医、医疗康复等服务。

“1个月只要交800元,就能享受一体化的吃住医行专业化服务,不仅我们自己满意,我们的子女也很放心。”入住老人方秀明说。

2024年,我市新建康养联合体5家,实现了19个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全覆盖。康养联合体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合作,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设备,开展自理能力、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急救绿色通道、送医送药、健康义诊等服务。19个康养联合体全年共开展康养服务600余次,累计服务老年人1.37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在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休闲养老中心和城区中心敬老院3家大型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配备执业医生或护士,为院内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慢性病护理、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并针对机构养老护理员采取“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的方式开展康复护理能力提升服务培训。

鼓励社会参与  探索服务新模式

养老服务成本高、家庭功能薄弱、专业人才缺失等,是养老服务的共性难题。对此,我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行业,通过“公建民营”及“民建民营”等多种投资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活力。

2024年12月10日,中大朗颐(八都)“一老一幼”联合体正式开业,引进“物产中大金石集团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为八都、上垟、竹垟、宝溪等乡镇的老年人、婴幼儿提供居家养老和托育服务。

该联合体采用“老幼共托”养老服务新模式,将托老与托幼服务融合在同一空间下,在实现老幼照料的同时,促进代际学习和互动交流,填补了西乡片区养老机构和托育机构空白的短板。

2024年,民办养老机构龙泉市休闲养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工程用地10572平方米,建筑面积8432.3平方米,新增床位300余张。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家养老机构(1家国企运营,1家民办,5家公建民营);19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已实现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运营。2024年,龙泉最大的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休闲养老中心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养老机构。

用好养老资金  创造适老化环境

“这个床边的扶手很实用,扶一下省力很多!”80多岁的周秀珍家住龙渊街道东升社区,完成适老化改造后,新安装的床边扶手、洗澡凳和马桶扶手等小设施让她的居家养老生活变得很方便。政府提供的补贴,还帮她节省了60%的费用,共4000多元。

2024年,我市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领域资金资源投入使用方式,开展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床边扶手、智能马桶、智能沙发等一批实用的“小设施”,给居家养老带来了“大方便”。改造中,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改造服务商进行改造,或通过网上平台自由选购适老化产品。只需在《适老化改造项目补贴范围目录》内,即可享受最高60%的补贴。2024年,我市适老化改造共补助335户,累计支出资金293万余元。

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关键还在于人才。2024年,我市出台《龙泉市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补助办法》并落实补贴制度,为对口人才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同时,针对养老护理员缺口大、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我市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家庭照护者培训,累计1108人次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979名家庭照护者获得结业证书,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24.66人。

最美不过“夕阳红”,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晚年。

养老服务“爱心卡”让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更加省心便捷;老年电视大学为银发族提供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7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投保为老年人增添坚实的保障……一项项贴心的养老服务,汇聚成适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幸福晚年。

记者 邱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