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对外合作交流中心、龙泉青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
文章来源:丽水市委编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0 17:24:05
点击数:
单位名称 | 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对外合作交流中心、龙泉青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王剑伟 |
住所 | 龙泉市中山东路99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掘和资料整理,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览、展示活动。负责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刊、资料。负责建立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2502064161444D | 举办单位 | 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掘和资料整理,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览、展示活动。负责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刊、资料。负责建立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工作。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做好非遗主题活动,绽放非遗魅力。一是持续举办“不灭窑火”系列活动,除例行开窑活动外,还顺应龙年主题举办了“龙年龙泉开龙窑”暨“不灭窑火”甲辰龙年第一窑开窑活动,配合全省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提升活动举办“大家一起烧龙窑”活动;二是丰富假日非遗活动。春节期间,在望瓯陶溪川举办了“非遗妙会喜迎龍年”系列活动;端午节期间,在西街三江口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宝剑小镇举办端午“正阳铸剑”活动等有一定知名度的系列展示展演;三是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丽水市“非遗亮活乡村行”活动,先后在云和、庆元、松阳等地展示龙泉青瓷、宝剑项目。(二)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培育新生力量。一是稳步推进非遗融入国民教育工作,在城区小学设立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兴趣课程,组织非遗传承人建立讲师团,支持菇民防身术、安仁板龙舞在校园内开展教学体验活动,全年共开展课程100余场,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二是在城东小学设立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在江南小学设立龙泉窑传说非遗传承保护基地,举办江南小学第一届“少年非遗说”传统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用好校园力量,培育后备人才;三是与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文化润疆”龙泉青瓷进校园活动,活动地点分别设在新和县丽水小学、新和县第二小学以及浙江龙泉市实验小学,通过视频连线,展示非遗技艺传承,增进两地文化交流与艺术素养提升,推动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三)宣传活动展风采,助力非遗扩大影响。一是配合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节目录制,展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联合丽水老白谈天节目,进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线上直播,沉浸式体验龙泉非遗代表性项目;二是借力中国工艺美术馆、磁州窑博物馆等平台,成功举办“不灭窑火——当代龙泉青瓷精品展”,进一步提升龙泉非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协助龙窑研究会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达成短视频营销矩阵合作协议,在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主流新媒体平台发布视频,宣传推广龙泉青瓷文化。(四)紧贴市场,构建非遗文创体系。组织企业参加2024“浙派好礼”比赛,获金奖2个(沈广隆青古铜乾坤剑、莲鱼之梦青瓷),银奖2个(碧血剑、无界旅行套装青瓷),铜奖1个(红豆杯),参加2024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获金奖2个(身边石拿九稳的雪域江山、《三生有幸》茶生活雅集)、银奖1个(飘霞脱胎大漆茶盘)、铜奖1个(鸿运当头茶具)。(五)持续推进非遗跨界融合。一是争取省级特色称号,沈广隆剑铺入选省级非遗体验基地,禺沐青云茶空间创建省级非遗茶空间,成功创建龙泉青瓷省级非遗工坊2家,龙泉青瓷“不灭窑火”助力乡村振兴路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有效提升龙泉青瓷宝剑的品牌形象;二是以非遗为抓手,积极丰富研学内容。如根据不灭窑火活动开展场次,依托世界最美乡村宝溪乡溪头村,开办2025冬令营之溪头村乡村振兴创客营;以剑瓷为脉络,积极推进丽水文元高级中学千人研学团队走进龙泉望瓯·陶溪川;三是“一剑钟情从瓷开始”申报2024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指导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申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六)传承人保护与培养。一是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为传承人传授非遗保护理论知识、创新发展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提升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和传承能力。如2月举办2024年第一批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培训班,帮助学员们了解龙窑系统性知识、掌握龙窑烧制技艺基础;二是举办非遗名录图文表述使用培训会,进一步统一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宣传,规范名录使用;三是积极组织传承人参与上级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如2024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浙江师范大学“非遗工坊带头人”培训班、浙江非遗发展共创营活动、“山海协作.共富共美”文旅走亲活动、2024年“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暨第一届非遗(陶艺)传承交流会等。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非遗项目保护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由于财政经费有限,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形势较好,部分县、市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发展相对滞后,造成项目间传承发展参差不齐现象。二是部分非遗项目面临失传风险。受市场接受程度低、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技艺、仅限家族性传承等因素限制,传承人老龄化、青黄不接的现象突出。同时,因生存压力大,职业荣誉感缺乏,使得部分在生产生活中已用不到的技能项目面临传承危机。(如龙泉窑传说)三是传承人评定名额不足。龙泉市非遗项目众多,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等项目的潜在传承人较多,因传承人评定名额有限,部分掌握优秀的技艺传承人常常与“传承人”评定失之交臂。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加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力度一是完善传承人考核机制,对传承人的传承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激励传承人更好地履行传承职责;二是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传承人培训班,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鼓励传承人开展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后备人才。(二)持续举办非遗特色活动一是“不灭窑火”开窑活动迭代升级,实现流程标准化,2025年全年计划举办20场;二是做热假日非遗主题活动,持续举办大年初一“一起烧龙窑”活动、端午“正阳铸剑”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三是承办2025丽水市“非遗亮活乡村行”活动。通过举办系列特色非遗活动,推进非遗资源深化、强化、固化,同时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非遗体验互动,释放文化的澎湃动力。(三)创新非遗展示与宣传方式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非遗展示、宣传活动,扩大龙泉非遗的传播范围;二是制作高质量的龙泉非遗宣传片、纪录片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播放,提升龙泉非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举办龙泉非遗专题展览、演出等活动,让龙泉非遗走向世界。(四)深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挖掘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潜力,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和线路,持续推广“一剑钟情从瓷开始”旅游路线,深化西街非遗主题街区文化内核,活态展示非遗传承;二是鼓励文旅企业开发蛇年主题文创产品,如青瓷冰箱贴、生肖宝剑等,以文创产品,吸引游客深入地方特色文化,推动非遗旅游产业的发展。(五)推进非遗进校园常态化一是建立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长效机制,将非遗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和社区文化建设中;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4月10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5年1月26日龙泉市非遗中心被表彰为2024龙泉市“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化品质龙泉”年度先进集体。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