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4年龙泉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执行情况(第二期)

索引号:331181000000/2025-61958   生成时间:2025-03-05 14:16:41 发布机构: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过去一年是乘风破浪、乘势而上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八八战略”,紧扣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工作主线,聚焦“六个品质城市”建设,苦干实干、扎实奋进、勇毅前行。这一年是大发展、大丰收的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全神贯注拼发展,有力落实“两重”、“两新”、“8+4”经济政策体系等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201.48亿元、增速7.5%,连续5个季度保持在全省前列、丽水前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丽水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丽水第二、全省第三,荣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奖;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24个、丽水第二,完成全年招引任务的141%;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9%、列山区海岛25县第二,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6.43亿元、丽水第二,争取各类政策资金40.2亿元、历年最多、丽水第一;争取用地计划指标5165亩、增长60%;财政绩效管理、低收入农户致富工作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丽水第一。

一年来,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跃升”强根基,发展支撑力持续提升

主导产业加速升级。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20个,完成制造业投资16.8亿元、增长10.3%,吉利智能热管理产业园(一期)进入试生产,科博乐项目正式投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总成生产实现从“0到1”的跨越升级,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丽水唯一,汽车热管理产业产值增长30%,精密制造、经典时尚等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7%、17.9%。完成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45个,实施设备更新改造73家710台(套),与上汽、中汽等头部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5.8%、丽水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4%,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4%、24.8%、49.1%。竹木产业向新升级,拆除“两违”建筑23.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空间1190亩,规上产值增长19.6%,强力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成功列入省竹产业重点县。

产业平台加速扩容。安仁昌文区块完成供地,兰巨大汪、塔石岭后、塔石项坊、剑池芳野区块加快推进,新拓展工业空间2575亩,新出让工业用地1005亩,可供工业用地达2233亩、丽水第一,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加快转变。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完成批而未供处置3861亩、低效用地整治72宗1031亩,新增入驻小微园企业23家,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20.8%、丽水第二,土地含金量和产出效益不断提升。

企业主体加速壮大。扎实开展“一对一”联企服务、“千名干部驻千企”等助企活动,全面推进创新主体孵化、研发机构建设、“一链一策一批”融资服务等专项行动,因需施策助力企业茁壮成长。创成首个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亿元以上企业4家,“小升规”企业14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4家,国镜药业获评省级生物医药高成长企业、丽水唯一,三田集团成为首家产值突破10亿元的本土制造业企业。

(二)聚焦“投资创业”蓄势能,发展突破力持续提升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积极用好“互看互学·互比互评”“一库两清单”“龙易督”等项目推进机制,掀起全员谋项目、干项目、抓项目的热潮,省、丽水重大项目和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161.3%、140.8%、106.4%。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创历年新高,省“千项万亿”项目13个、丽水第一,水南未来社区、凤起路安置房、城市文化客厅等19个项目列入省城乡提升工程、服务业“百千万”工程等重大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招引产业项目5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6个,制造业项目占比83.3%,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7.8亿元。中泰新能源、星煜智能、瀚德车辆部件等一批优质汽配产业项目,唐工阀门、纽工机械等精密制造业项目,以及五养堂灵芝三叶青、森旺黑木耳液体菌种等食药用菌特色产业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并再度携手科伦药业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高端医药项目,为全市大健康产业再添新引擎。组织开展招才引智活动61场,落地“绿谷精英”项目17个,引进青创团队508个、高校毕业生346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245人。

营商环境优化提质。全面落实减负降本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惠企政策15项,通过“龙财通”兑现涉企资金2.2亿元、惠及企业2237家次,为2430家小微企业开展授信服务,额度超34.6亿元,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41.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7.4%。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形成产业链“一类事”增值服务95项,中介服务办理时间平均缩减一半、收费减少20%。开展民企法治护航专项行动,积极推广“综合查一次”,减少检查频次57.6%,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达97.3%、丽水第一。

(三)聚焦“扩容提质”优格局,发展承载力持续提升

城市更新更加精美。国土空间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并正式实施,高质量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完成土地征收面积5448亩、为丽水最多,成功解决一大批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最长达21年的遗留问题,征收成本平均下降23%。公园路入口区块、龙建区块、林业车队区块、三江口基础改造提升二期、浙大路安置房等项目全面完工,剑川大道北延、龙梧线、武石路等重要城市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华楼街东延-执中大桥竣工通车、龙窑路西延-河山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环城东路、学院路、金沙路等市政道路焕新升级,水南未来社区、城东二期安置房、罗木溪防洪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着力以城市“微更新”撬动民生“大幸福”,7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开工建设城市阳台,棋盘山中央公园迎来靓丽蝶变,城市“后花园”日渐成形,打造“金角银边”、口袋公园等14个,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乡村建设更加富美。连续两年捧回“神农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6%。打造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基地171个、菌棒种植增量达2190万棒,黑木耳产量列全省第一。新建优良茶叶品种基地1060亩,新增灵芝种植面积1225亩、实现3倍扩种,高品质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列入省农业“双强”十大成果。荣获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成和美乡村、未来乡村、精品花园乡村等57个,住龙镇创成龙泉首个省5A级景区镇,西独线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全省唯一,完成“大搬快聚富民安居”搬迁692户2520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6.9%、20.2%。

生态基底更加秀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二,水质达标率保持“三个100%”,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瓯江源头水生态修复工程完工验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平方公里,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9.5公里,龙泉溪获评全省最美家乡河。启动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557座,让9.8万人的饮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完成国土覆绿、森林抚育1.2万亩,美丽林相建设3.9万亩,松材线虫病得到积极处置,获评林长制工作考核优秀县,低碳试点县评估优秀。

(四)聚焦“创改融合”增后劲,发展驱动力持续提升

改革步伐蹄疾步稳。全面开启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专项行动,盘活国有资产(资源)2亿元,完成市场化融资95亿元、重点项目投资25.5亿元,实现企业营收32亿元、增长119.6%,五大核心公司资产总额突破550亿元、增长18.7%。开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好医到家”等省级以上重要改革试点15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列入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汽配产业、刀剑行业增值服务入选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管制刀具监管入选省特色产业监管“一件事”,成功争取省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建设试点。

科创引擎动力澎湃。丽职院龙泉分院开办全国首个全日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热管理)专业,建成龙泉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6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成功争取省“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项目3项,兑现科创政策资金7587万元、增长11.5%。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04%、山区海岛25县第一。

开放协作势头强劲。综合交通建设投资突破37亿元、丽水第一,仙庆公路龙泉下庄儿至兰头段实现完工,义龙庆高速龙泉段开工建设,322国道安仁段、528国道西街至兰巨段等项目提速推进,奉庆公路道太至塔石段完成工可批复,温武吉铁路完成预可研报告送审。积极推动外贸出口扩量提质,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综合体经开大厦建成运营,对“一带一路”沿线、RCEP成员国出口分别增长38.1%、62.4%,外贸出口额增长30.3%。深化与秀洲、萧山、前湾新区等山海协作,萧龙科创园正式开园,争取帮扶资金1246万元,完成消薄飞地返利2720万元。

(五)聚焦“文产共振”扬特色,发展吸引力持续提升

文化传承焕发新生机。龙泉剑瓷精彩亮相巴黎奥运会、中国进博会等国内外大会大展,发布全省首个非遗项目图文表述使用指南,龙泉青瓷大系复刻项目成功复刻103件经典器型,《龙泉青瓷志》《龙泉宝剑志》完成复审,“不灭窑火”迭代项目、宝剑文化活化项目入选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培育名单。“龙泉论剑”吸引40个国家130名国际艺术家共话非遗传承,龙泉剑瓷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文脉春秋》精彩播出,火爆全网。

剑瓷产业展现新活力。高品质举办“世界非遗·龙泉记忆”走进上海活动,加快推动龙泉剑瓷深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走向全世界,签约重点项目12个、协议资金达30亿元,现场售出产品3.2万件。携手省二轻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剑瓷产品走进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达成产品订单1万余份。宝剑现代产业园、宝剑小镇大师园等项目提速建设,瓷土标准化基地完成选址,陶瓷工艺品制作师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剑瓷电商经济呈现良好态势,新增剑瓷行业市场主体1029家、“个转企”25家,剑瓷产业增加值、税收分别增长9.4%、30.1%。

文旅融合呈现新气象。新宝剑博物馆开门迎客,西街宿集项目开工建设,青瓷博物馆上榜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名单,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非遗主题街区、省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望瓯·陶溪川项目获评中国文旅先锋奖,宝溪溪头村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全省唯一、全国七个之一,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的典范。开展龙年游龙泉、开龙窑、赛龙舟等系列特色活动26场,“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龙泉论剑武术大赛”入选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全球知名户外运动品牌机构“班夫中国”落地龙泉,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成功创成省5A级景区城,实现全域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4.4%、11%。

(六)聚焦“群众关切”暖民生,发展向心力持续提升

群众增收更有保障。大力推进“龙易创·泉面享”行动,建立首家青年人才驿站,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411万元。举办招聘活动69场,新增就业211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103人。新建共富工坊30家,带动新增就业岗位1050个、人均月增收2008元,“石斛花开”“竹垟一家亲”入选省共富工坊典型案例,79辆“流动便民共富车”奔波在龙泉大山深处,投入低收入农户帮扶项目资金1239万元。“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066元和35059元,分别增长3.3%和6.5%。

公共服务更加暖心。教育“两市”创建通过省级评估,龙泉中学省属重点大学以上录取率突破40%,完成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新增公办园学位660个,公办园占比达92.8%、提升15.6个百分点,“上公办园难”问题得到全面破解。健康龙泉建设持续提升,中医院迁建工程、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人民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等建成投用,康宁医院一期工程、谢氏骨伤医院迁建工程有序推进,首家公办托育机构投入运营,“浙丽乡村好医”入选省基层卫生健康创新示范项目,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4.8%。城市篮球场、足球场建成使用,得到广大体育爱好者点赞好评,打造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康养联合体等18个,全民健身中心、新殡仪馆、市级公墓开工建设,首个“一老一幼”联合体落地开业,休闲养老中心创成省五星级养老机构。“七优享”“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社会治理更加精细。深入推行“周五开门接访日”制度,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率98.9%。打造县乡村三级“调解直通车”模式,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044件、成功率98.7%。城市运营中心开展试运行,归集各类问题2.1万件,处置办结率99.5%。扎实推进平安龙泉、法治龙泉建设,创成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个,完成19个应急消防管理站和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开展老旧商场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强力完成尊龙商贸中心消防隐患处置,并彻底根治老龙渊商场重大风险隐患,实现省平安县“十九连创”,荣获省首批“安全发展铜鼎”。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