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南群山间,千年剑瓷之都龙泉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青春变革”。以往只能在博物馆里看的传统剑瓷非遗,如今被一群年轻创业者玩出了新花样,有人用3D建模做龙泉宝剑,有人把青瓷做成几十元的冰箱贴、挂件,这些新业态让老手艺“活”了起来,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澎湃动能。而龙泉也拿出实招,从政策扶持到搭建创业平台,打造出“青年创新+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让这座千年古城与青年创客实现了“双向奔赴”。
















从“非遗”到“潮流” 互联网为千年技艺打开新赛道
走进青淬造物(青创三期)众创空间,返乡青年汤辰星正在电脑前用3D建模软件雕琢一把龙泉宝剑,屏幕里的宝剑纹样与传统龙泉剑的锻制技艺相融合,既保留非遗魂,又透着潮流范儿。“以前手绘一张宝剑设计图要多天,现在用3D建模半天就能完成,还能实时调整细节,设计出来的款式更受‘95后’‘00后’喜欢。”汤辰星说。
在我市,像汤辰星这样用新方式激活非遗的青年创业者不在少数。“这把剑采用传统‘覆土烧刃’技艺,剑鞘也很有亮点,适合收藏也能当装饰。”望瓯・陶溪川直播基地的“墨隐星落”刀剑直播间里,主播正手持龙泉宝剑,通过抖音平台向全国网友讲解锻制工艺,后台订单提示音不断响起。
这个今年3月从山东泰安引进的团队,如今已成为龙泉刀剑直播带货的“标杆”。全网粉丝超700万,场均直播2.5小时,实时在线人数最高超1万,入驻至今带动龙泉刀剑销售11万单,销售额近2000万元,多次登顶抖音电商文玩藏品类目销售榜首。“直播让非遗技艺走出博物馆,变成年轻人追捧的‘网红爆款’。”团队主播梁义智坦言,龙泉完善的创业生态是他们扎根的关键。
青年敢闯,政策护航。团市委和市人力社保局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指导下,从2022年的“青创十二条”到2025年升级的“青创十八条”2.0版,全面构建起覆盖青年创业“吃、住、创、享”全链条政策体系,为青年将非遗“变潮”提供了土壤。
这种“筑巢引凤”的诚意,让“以青引青”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墨隐星落”团队的带动下,上个月,拥有全网近500万粉丝的全国武术对抗赛个人全能冠军璟天带领的团队正式申请入驻经开大厦(青创四期),他们计划用短视频和直播,让刀剑技艺和刀剑产品通过互联网“活”起来。
从“传统”到“日常” 轻量化文创打开大众消费市场
在青淬造物(青创三期)的“无边陶瓷工作室”里,21岁的雷舒雯正在瓷片上刻画新图案。这个年轻团队通过将龙泉青瓷与景德镇陶瓷风格融合,开发出扩香石挂件、卡通冰箱贴等轻量化文创产品。“我们要让青瓷从收藏架走进日常生活。”雷舒雯说,这些单价几十元到上百元的便携产品,既保留青瓷温润质感,又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成功打破了“青瓷仅受中老年人青睐”的刻板印象。
过去,龙泉青瓷多以摆件、茶具等大件产品为主,价格高、使用场景有限,难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而轻量化产品降低了消费者接触非遗的门槛,让青瓷从“收藏架”走进“书桌”“背包”,成为可日常使用的文化载体。
隐泥青瓷工作室主理人吴颖妮的转型经历也颇具代表性。这位前旅游从业者提取城市文旅、人文底蕴、景观印象等元素,打造出城市纪念款冰箱贴等“可携带的城市记忆”。其中一款产品销售额突破30万元,成为游客必购的龙泉伴手礼。“传统文化需要更生动的表达方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龙泉青瓷,了解非遗文化。”吴颖妮说。
近年来,龙泉打造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龙泉宝剑小镇等文化地标,建成窑望(青创一期)、河滨坊(青创二期)、青淬造物(青创三期)等众创空间,通过政府“搭台”让轻量化文创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2024年“世界非遗・龙泉记忆”走进上海活动中,青创专区单日订单超百万元;青年文创产品成功入驻龙泉青瓷博物馆、丽水古堰画乡、温州机场等平台,实现从“地方文创”到“国民IP”的跨越。
从“个体”到“生态” 跨界融合催生产业新业态
在龙泉经开大厦(青创四期)“云边文创工作室”,汪岳廷夫妇的直播团队正以文化故事讲述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没有夸张的吆喝,只有文化的分享,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让工作室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用文化讲故事,让非遗“可触摸”、可共鸣。汪岳廷他们代表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业模式——跨界融合。通过将互联网运营经验与龙泉特色文化产业相结合,在提高产品销售效率的同时,构建一个连接设计、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这样的创业者,正是龙泉人才招引工作的生动写照。欣喜的是,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龙青回归”“龙漂涌入”工程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的1500余支青年创业团队,涵盖剑瓷产业、文创策划、跨境电商、文旅运营、数字经济等多领域。这些青年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更是跨界整合的思维——当互联网运营经验遇上传统工艺、文创策划能力对接剑瓷文化,催生出的不仅是新商业模式,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重构。
星翼智能无人机公司的发展便是龙泉“技术+服务”新业态的典型案例,也代表了龙泉青年创业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将先进技术与本地实际需求相结合,在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提供三年免租的办公场地和青创公寓,通过‘青创贷’等金融产品,创业青年最高可贷8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飞手柳忠直言,“看到龙泉这么‘香’的创业政策,我们团队立马就来龙泉了。原本以为申请政策会很麻烦,没想到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一路陪跑,项目很快落地。”
眼下,星翼智能不仅开展无人机操作员培训,还为农户提供农业播撒化肥、喷洒农药等作业服务。“低空经济这一新鲜事物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无人机作为主力军,除了推动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将催生新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柳忠信心满满地说。
政策支撑与产业培育的双重驱动下,龙泉已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青年创业生态圈。从非遗传承到文化输出,从跨境电商到无人机服务,青年创客们正以多元业态重塑经济格局。随着《支持青年创业创新十八条政策》的深化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龙泉必将吸引更多怀揣梦想的青年,在这座千年的剑瓷之都开展一场由青年主导的新经济变革,让龙泉在新时代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记者 崔建霞 通讯员 金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