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相关工作

夏季凉如何变为长年热?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06 16:28:33 点击数:

处暑过后,“秋老虎”发威,高温酷暑持续,全国多地还是“蒸笼”模式,成都、重庆等城市最高气温逼近40度,“热得只差一把孜然了”成为网络热梗,“到哪避暑”也被推上热搜。

日前,一则展现龙泉屏南镇在炎炎夏日仍保持24度宜人气温的抖音短视频,仿佛一道清凉的微风拂过人们的心头,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点击率突破1000万。

高山村落里民宿一房难求,寻清凉的游客三五成群、拖家带口,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龙泉作为避暑胜地“出圈”了!做大、做活“避暑经济”,龙泉有哪些“凉”方?龙泉特色旅游如何“四季常青”,从“网红”变“长红”?

去披云山感受云雾缭绕的清凉,在瓯江源体验天然氧吧的清新,漫游百山祖国家公园探寻古木参天的神秘……来龙泉避暑的游客几乎“承包了”屏南、龙南、宝溪、住龙等地的民宿,原本寂静的偏远山村竟频频上演一房难求的现象。

“4幢民宿50多间房基本订出去了,其中7月到8月的客房预订率达到饱和状态。”宝溪乡高山村“卿·山不负”民宿主理人张艳珍表示,她听到最多的是游客们对当地生态气候的称赞。

龙泉,山川秀美,气候宜人。以凤阳山为例,夏季气温稳定在20-25度之间。当各地还在酷暑中煎熬时,龙泉的高山乡镇却以令人羡慕的宜人气温,成为了一个个新兴的避暑天堂。无论是登山探险还是静坐观景,都能让人忘却夏日的炎热与烦躁。

龙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龙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文昌盛,古村落、历史文物古迹、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丰富。这里星罗密布了50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浙江省级传统村落、8个丽水市级传统村落,被列入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品,亲身体验不灭窑火中流动的勃勃生机;亦或是胸怀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感受宝剑文化的厚重与历史沉淀……

“避暑休闲季已成为全方位展示消夏避暑旅游资源、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市文广旅体局负责人介绍,把避暑休闲产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多业态、沉浸式的旅游场景,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推动工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和文旅融合深度发展,传统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因一场赛事、一个展览、一部戏剧而奔赴一座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为旅游业态升级提供契机。

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环境资源与地方文化、特色美食、乡村风光等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游客打造一场身心共赴的文化娱乐休闲康养盛宴。

丰富城市特色文化展示。望瓯·陶溪川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成为了集艺术展览、文化交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关于龙泉青瓷的展览,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并参与到各种文化沙龙和讲座中,深入感受龙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西街,至今完整保留着手工编织店、裁缝铺、打铁铺等传统业态,以传统文化为底色,融合现代科技元素举办的绍翁文化节、“寻宋·西街”宋韵生活节以及三江口月光集市等,让游客在NPC互动、水幕和声光电加持下感受宋韵文化魅力,一秒“穿越”宋朝生活。

精心筹备文化娱乐赛事。环浙骑行活动,不仅展示了龙泉的自然美景和清新空气,还通过精心规划的路线串联起多个文化景点,使参赛者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龙泉的历史与文化。2016年以来,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让全国各地的越野跑爱好者体验了千八线的终极“虐恋”。“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已持续举办7年,累计举办130余场,带动发展农家乐(民宿)100余家,实现经济效益超3亿元。

特色美食彰显地方风味。“诗画浙江 百县千碗”活动中,我市推出的十大名菜和十大特色小吃,深受游客喜爱,竹筒饭、野生菌火锅等佳肴,不仅令人垂涎三尺,更是蕴含了当地深厚的食材文化和烹饪智慧。龙庆景毗邻乡村香菇文化漫游季暨龙台两地共祭菇神吴三公活动中,各地游客齐聚龙南乡下田村,纳凉祈福,共品菇乡盛宴。这些美食不仅是游客舌尖上的享受,也是对龙泉独特生态和文化的一种品味。

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项目和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也成功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了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

在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我们还看到,龙泉旅游发展仍存在夏热冬冷、规模不大、品牌效应不强、营销能力欠缺等问题,亟需引导扶持壮大。

如何让龙泉之游更好玩、更有深度,实现季季有热度?

生态环境绿下去。比如,森林覆盖率超过80%,生态环境质量常年居全省前列,是我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唯一的非沿海、低海拔城市,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素有“浙江绿谷”之称。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的红线就是生态开发的底线,一体守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宣传推广嗨起来。与黄山、庐山等著名避暑胜地相比,龙泉的避暑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不断拉长链条,找到打开“避暑胜地”的N种方式。比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AR/VR、无人机等新技术,发展深山旅游、低空物流等新业态、新服务,形成山林、水面、空中、地下一体的多元产品矩阵,让短时间的避暑游变成深度游。

消费体验更丰富。“一方水土之美,不在外貌而在灵魂;一方水土之大,不在面积而在格局。”许多避暑胜地不仅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风情。可以把凤阳山、白云岩等避暑胜地与市区的博物馆、城市文化客厅、下樟古村落等人文景点串联起来,结合一年上千场的“文润龙泉 臻致品质”群众文化四季风活动,借助非遗文化加持,使龙泉在众多的避暑胜地中别开生面、脱颖而出。做好“民宿+”文章,满足游客多层次消费需求,游客既可以在山间市集里听演唱会、跳摇摆舞,也可以体验攀岩、漂流、山地车的“速度与激情”。

服务游客要“走心”。通过独具匠心的线路设计和优质热情的旅游服务,赢得游客青睐。比如,住龙镇立足当地实际深挖红色资源,以住溪红军街为中心,将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创新设计各种沉浸式、体验式红色研学活动,让红色教育更加鲜活更加有吸引力。屏南镇民宿业主签订《民宿行业规范经营十条公约》,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效,培育服务品牌。该镇还通过产业延伸与消费场景创建,依托千年梨花古村、年俗等旅游资源,形成“春季看梨花,夏季避暑,秋季来爬山,冬季来过年”的全年经营思路,拉长“避暑经济”持续时间。

“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龙泉诗人管师复婉拒了宋仁宗赏赐的官职,归隐于云坞古村,醉心山水,自得其乐。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打工人”向往这种“诗意栖居”。不妨来龙泉吹一吹自由自在的风,过一过“耕云种月”的生活。

杨震山 王苏珍

特约摄影师 张有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