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龙泉低收入农户收入再创新高: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8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全省山区县第2,连续四季度领跑丽水市。
难能可贵的“第一”背后,揭示了龙泉农民增收的奥秘所在:始终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发力“扩中提低”,建立健全“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全域结对帮扶扩增收机制,不断拓宽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双增”路径,持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内涵。
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龙泉的“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正是聚焦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一“双增”重点。在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回应百姓对共同富裕的期盼,龙泉创新建立健全的“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发展新路径所激起的“木桶效应”,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乡村振兴的具象化探究。
全域全覆盖打出“共富”组合拳
“家里厨房、客厅都改造了,墙面里原来看上去很黑、很脏,现在干净清爽多了,人一走进来就觉得很舒服,用电也安全了。”十几天前,龙泉市查田镇东皇村村民李彩华家通过墙面粉刷、电路改造等一系列改造,整个房子焕然一新。
谈起今年家中的变化,李彩华不住地感慨,“这房子20多年来一次也没装修过,这次翻修后整个房子是大变样了。房子一改造完,我就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清扫整理了一番,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对于61岁的李彩华来说,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一家三口的开支就靠我一个人干活,这些年多亏有政府的帮扶好政策。小儿子一直有个从军梦,也是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镇里的工作人员也给了他很多建议。”
李彩华早年丧夫,独自一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大儿子因为智力障碍没有劳动能力,为了方便照顾,李彩华只能在就近工厂里打工,家庭条件虽然困难,但“日子还算过得去”。去年,通过镇里及相关部门摸底上报审核,她在村里得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的工作,“这岗位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能增加945元的收入,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从去年到今年,短短几个月间,李彩华一家的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看得见的变化有家庭收入、生活居住环境,而更多“看不见”的变化涉及医疗保障、兜底保障、就业帮扶等,而这些都源自去年龙泉建立的“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全域结对帮扶扩增收机制。
一个村或者一个人的乡村全面振兴或许容易,但如果把这个数字扩大到214个村和万名低收入农户,无疑成了一个大命题。
着眼于一盘棋,谋定而后动,龙泉在关键领域进行硬核突破。去年11月,龙泉高规格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拉开了龙泉进一步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的序幕。其中,“扩中提低”是关键着力点,实现路径则是建立健全“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全域结对帮扶扩增收机制。
在龙泉提出的“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中,着重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志愿帮扶、教育成才、健康养老、文化供给、医疗保障、兜底保障、设施保障等九方面着手,同时通过制定万名低收入农户奔富、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全域共富工坊建设等3个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低收入农户“菜单式”帮扶、低收入农户农产收购等系列政策8项,深入实施山区共富提效行动,全力推动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
“扩中提低”牵涉区域、产业、就业、收入、医疗、帮扶体系、生活品质、城乡结构等方方面面,并不能通过某一方面单打独斗,也不能靠某些领域修修补补,而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综合施策、系统驱动。“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这一共富组合拳,正是从共性维度入手,精准推出“个性画像”,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持续深入发力。
自去年以来,按照这张“统考卷”,龙泉各领域、各条线纷纷开动脑筋、开展行动。比如在市直单位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的基础上,组建蚂蚁部落爱心协会等15支志愿服务队伍和19支乡镇(街道)志愿服务总队,扩面将136家企业、31家示范家庭农场和22家社会组织(驻外商会)纳入结对帮扶;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45家,吸纳就业人数72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800余人,覆盖全市19个乡镇(街道),将工坊精准布局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建设龙泉灵芝、黑木耳、铁皮石斛等一批特色产业工坊;在15个乡镇43个没有村医或村医服务能力薄弱的行政村,实现全市乡村医疗网点全覆盖,为偏远山区的800余名低收入农户提供医疗兜底保障……
奔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龙泉,“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实现的是81个重点村、七千余户低收入农户1.2万人帮扶结对全覆盖。在经过第一阶段的深入推进之下,龙泉全社会动起来、加把劲,各方潜能从“物理叠加”变为“化学反应”,正点燃龙泉共同富裕强劲引擎。
眼下,位于竹垟畲族乡金田村的森旺菇业二期厂房的短棒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菌棒装袋,在菌棒束口后,工人们会在菌棒中插进一根塑料管,为后续的液体接种预留空间。
“由于八九月就是黑木耳的菌棒生产期,所以我们赶在7月建成了二期厂房。预计短棒的年产量能达到600万棒,再加上一期生产线300多万棒的年产量,单是短棒生产加工,一年就近1000万棒。”森旺菇业负责人叶林森说。
在金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黑木耳。对于金田人来说,森旺菇业这样的现代化菌菇生产企业,无疑为这富民产业又添了一把兴旺之火。尤其是对于低收入农户来说,当地依托森旺菇业,以“企业+强村公司+村集体+低收入农户”发展模式建立黑木耳共富基地,已连续三年带动了44户低收入农户增收70余万元。
“农户每年投资1万元,年底加上分红和政府菜单式帮扶,至少可以拿到1.75万元。除了分红,低收入农户还可以在共富基地和森旺菇业享有优先务工权,手脚麻利的农户,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竹垟畲族乡常务副乡长吴金美告诉记者。
不久前,龙泉还推出“黑木耳最低保护价”收购模式,组织天和农业集团、晨光食品有限公司、芳野食品有限公司、龙泉山食品有限公司等15家黑木耳收购商与各乡镇(街道)代表签署了《黑木耳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按照协议约定,此次黑木耳收购周期为今年种植的冬耳批次,即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的黑木耳。企业和收购大户为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种植兜底,但同时农户也要保证销售的黑木耳满足企业收购标准,严禁掺假。
黑木耳是龙泉食用菌第一大产业。2023年,龙泉栽培黑木耳1.36亿棒,总产值达9.7亿元,产量和产值均位居浙江第一。近年来,龙泉坚定不移把发展黑木耳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黑木耳产业提质扩容行动也成为“扩中提低”的重要抓手,今年龙泉黑木耳栽培规模预计达到1.6亿棒。
同样进入“生产”高峰的,还有龙泉6000余亩的再生稻头茬收割,位于八都镇的龙泉市浙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烘干中心内,9台烘干机正24小时不间断运转。工作人员将当天收割的稻谷送进生产线,12个小时后,新收割的稻谷便粒粒干爽。
“中心包括育秧、烘干、农资、农机四大板块,这里的烘干、植保等设备都是丽水最先进的。”中心相关负责人毛大有告诉记者,农事服务中心配有大中型拖拉机、履带式旋耕机等多套农机装备,是集工厂化育秧(苗)、稻米烘干加工、农技服务、农机维修、农资配送、农产品营销、仓储保鲜、农事研学中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
据毛大有介绍,浙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是全省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服务辐射范围涵盖八都、竹垟、查田、锦溪等乡镇,有力弥补水稻育插秧、粮食烘干等薄弱环节,受益3000余户农户,为农户节约成本约120万元,服务性收入200万元,助力龙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5%。
美好生活可感可及可期待
“这里的菜烧得好吃干净,还便宜,让我们省时又省力。”记者在查田镇查二村老年助餐服务点看到,正在用餐的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墙上贴着每天两荤两素的“一周食谱”,每张餐桌上则贴着依据堂食老人个人爱好和健康需求定制的“口味清单”。
今年4月,查田镇查二村老年助餐服务点正式投入运营。助餐点设有休息室、活动室等,并设10个日间照料床位,有固定堂食和固定送餐两种模式,每月服务辐射周边乡镇7个村,600多人次。
正在用餐的王维兰老人告诉记者,助餐点里,69周岁及以下的老人8元一餐,70周岁至79周岁的老人6元一餐,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经政府补贴后仅5元一餐。“村里人都知道助餐点,特别是老人家都把助餐点当做自己家,饭后很多人还会留在这里活动,看电视、聊家常,也是我们的娱乐场所。”
11时许,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饭“整装待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离助餐点较远的高龄留守老人送饭菜上门。“查田镇及周边乡镇有许多偏远村,‘买不到菜、做不了饭’是村里许多留守老人的生活难题。他们有用餐需要的,我们就直接把饭菜送上门,老人们在家等着就可以了。”助餐点负责人叶德霞说。
不仅如此,在查田,还有一支17人组成的山区养老“管家”队伍,重点聚焦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常态化居家探访关爱、信息采集、需求摸排、政策宣传和供需对接等基本养老服务,每一个养老“管家”配备一个健康工具箱,用于日常监控监测。
在龙泉,巡回诊疗车、爱心义剪队伍等都不约而同地“上山”,推动着山区公共服务延伸至大山深处。截至目前,龙泉已建立养老服务、扶贫助困、助医助学、农技培训、法律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540支。“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的故事中,都离不开人的身影,而所有美好故事的主角始终都是广大农民群众。
日前,一则展现龙泉市屏南镇在炎炎夏日仍保持24度宜人气温的抖音短视频,仿佛一阵清凉的微风拂过人们的心头,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我们这里海拔高,温度适宜,北京、上海等地的很多游客都来避暑,我家13个房间每天都客满。”这些天,屏南镇坪田村耀耀农家乐老板李光明很高兴,“这半个月经营收入就达2万多元,多亏镇里强村公司的妥善安排。”
曾经山高路远的屏南镇,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越野胜地、避暑天堂。这一切的美丽嬗变,源于屏南镇推出以强村公司为核心载体的“全域整合,整镇经营”区域联合共富模式。“屏南镇曾面临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我们成立强村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市场运作、产业升级,探索出一条高山远山乡镇农村联合共富的路子。”屏南镇党委书记杨金福说,2023年,强村公司实现利润352万元,同比增长198.3%;带动全镇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625万元,同比增长23%,经营性收入404.9万元,同比增长54.8%。
“民宿、小吃街、农家乐,村里业态越来越多,乡亲们吃上‘旅游饭’,钱包鼓起来。”“饭菜可口,有人照料,老人舒心,我们儿女在外也放心。”……一个个幸福和美的场景,汇聚成龙泉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的新图景。
于龙泉而言,建立健全“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全域结对帮扶扩增收机制,是“扩中提低”的关键点,也是全域乡村全面振兴的先手棋。久久为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通道大为拓宽,品质龙泉的美好场景竞相涌现。
乡村全面振兴,肩负着构筑可靠性、孕育可能性的使命。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把握乡村所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持续深化改革,定能打开未来宽广空间。从老百姓的口碑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五覆盖五提升五不少”将给出更美的答案。
来源:源新闻 丽水日报记者 沈隽
通讯员 叶晓龙 周亦菁 郑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