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教育局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深化“书记工作室”创建,规模从2018年的1个发展到7个,在“建、管、用”3个字上下足功夫,扎实推进书记项目、书记清单、书记论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建”好书记工作室,提升组织引领力。一选组织。选择党建基础实、带动作用大的五大小学集团和2个公办园集团建立书记工作室,在组织架构上保障书记工作室可辐射至所有农村学校和幼儿园。二选书记。注重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兼顾学科结构、年龄梯队。调整退出2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书记,贤者上、庸者下;调整优质校校长到相对薄弱校任书记,强队伍、促均衡;推进党总支学校校长书记分设,充分保障书记履职,把方向、管大局;选任7名80后业务型校(园)长作为书记后备人选,调结构、优梯队。三选成员。“组织推+赛马拼+自己荐”相结合遴选成员。开展青年干部“比武亮剑”、公开竞聘,6名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校园级领导、工作室骨干;实施“青马工程”梯队型、差异化培养72名“85后”干部,加强名教师进阶培养新增名优骨干教师157人,吸收推荐83人成为党建工作“合伙人”。
二是“管”好书记工作室,释放头雁影响力。一重“育”,坚持名优书记和校长“双培养”、党员和名优教师“双培养”,安排专项经费120万元,开展校长书记和骨干教师高端培养,选派2名优秀书记到新加坡交流学习,新增浙派名师名校长等省级名优师7人。二重“领”,发挥雁阵“领头”效应,打造支部书记领学、领干、领航“三领”工作法,书记通过主题教育、主题党日带领党员学习,领头实干、打造2个党建项目,引领党建与业务双向深度融合、教育提质增效。三重“考”,建立评价考核体系,从队伍建设、内涵发展、管理优化三大维度进行评估,进行“一年一考核、三年定绩效”,促进工作室创先争优。
三是“用”好书记工作室,打造群雁执行力。一重教育帮扶,实施“1+3+N”机制,分别组建9—16人帮扶团队,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需求,“统一配置”+“量身定制”,每月送教,教研互动,质量捆绑,师徒结对,带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快乐成长。龙泉二中书记工作室选派1名业务骨干到农村薄弱初中——安仁中学任校长,一年内安仁中学教学质量由初中末位跃升至第一名。二重领办实事,书记领衔推进民生实事,两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0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超过77%。三重带动共富,优化调整小规模学校布局,书记带头入村、多元引导,做好入班就读、入托住宿、往来接送、学业帮扶等保障,完成50人以下10所学校、100人以下2所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实现281名学生121名教师优化调配,预计乡镇学校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成本从8.6万元下降到2.1万元,为偏远山区学生享有更优质教育托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