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6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355476147/2024-03301   生成时间:2024-07-08 10:01:20 发布机构: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李子龙等5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进一步推动龙泉市农文旅三产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你们对龙泉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农文旅融合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市乡村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规模持续扩大、业态逐渐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局协同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坚持走农文旅融合的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旅游业态,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功能,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变,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推进“百千万”工程。按照“一村一品”建设目标,不断健全景区镇、景区村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功能,标准化推进、样本化打造,截至目前已创成农旅融合国家3A级景区1家(兰巨现代农业观光园),景区镇19家,其中4A景区镇8家,A级景区村190家,其中3A景区村18家。二是培育融合基地。加强对文旅企业的服务指导,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品牌的挖掘培育和运用保护,助力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旅游+”基地38家,其中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家、省采摘体验基地4家、“丽水山景”示范基地5家,创成省旅游等级民宿11家,溪头村申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不断提升龙泉文旅品牌影响力。三是建设共富工坊,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发休闲观光、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业态,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15家,其中示范级“共富工坊”1家。四是文化普及惠民,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聚焦农业资源、时令民俗、节庆活动等内容,深化“四季风”群文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大力扶持乡镇(街道)举办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漫游节,目前已累计举办300余场,逐渐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乡一品牌”的乡村文化漫游体系。

下一步,我局将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联合农业农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高质量推进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立足实际,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充分发掘村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发掘独特价值,通过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等方式,做精做特景区镇、景区村,将自然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推动村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整合景区、景区村、休闲农场等乡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持续推广龙泉市茶乡养生度假2日游、龙泉“山水茶瓷”休闲养生度假游等特色游览线路,集中力量打造“百山探秘、灵草寻仙”“高山蔬香、田园寻味”等农旅融合精品线路,同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介会等平台,以“线下+线上”矩阵,组织有计划、有节奏的系列宣传推广。

二、整合资源,与“新兴业态”深度融合。在不断挖掘乡村文化的基础上,以乡村产业为核心,持续开展乡村文化漫游、乡村文化赶集、“不灭窑火”等农文旅活动,推动农文旅纵深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创建“旅游+”基地,逐步形成集基地种植、休闲观光、房车露营等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三、强化支撑,推动融合业态落地见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紧盯《龙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布局,强化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统筹考虑旅游资源分布、旅游线路推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适宜性因素,做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资源互补、设施共建、市场共享、协调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修订出台《关于加快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业务指导和政策保障工作;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引才育才并举,大力培育一批“乡村工匠”“乡村经纪人”“乡村文旅运营师”、大学生农创客,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系,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旅游工作,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联系人:吴颖妮,联系电话:0578-7750249。



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24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