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龙泉市现代“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机构:龙泉市 时间:2024-06-28 10:38:20 点击数:
分享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现将《龙泉市现代“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1日




龙泉市现代“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丽水市委、龙泉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省委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乡村人才引培力度,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据《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浙委〔2024〕1号)、《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2021-2025年)的意见》(浙农办发〔2021〕12号),结合我市乡村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三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围绕我市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以服务产业为立足点,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大力培育具有新理念、新素养、新技艺、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农人”,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的人更有信心,为龙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品质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激活主体。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乡村人才培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现代“新农人”主体地位,激活资源要素,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坚持产业为基、联农带农。突出创新驱动和示范带动,加快建设乡村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广泛创业充分就业。

——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推进。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健全联动培养机制,实施梯度培育政策,分层分类推进,务求实效。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深化现代“新农人”培养、管理、使用、激励等制度改革,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推动部门、金融机构和农业经营主体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协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二、工作举措

(一)实施乡村人才“十百千万”培育工程

1.实施“十名产业领军人才”选育计划。落实《龙泉市农业产业人才专项政策》,依托农业“双强”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农业产业领军人才选育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支撑引领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计划选育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0人。

2.实施“百名乡村头雁”培育计划。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通过“四个一”的培育模式,重点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等四大课程模块,着力“做新”教学方案、“做优”集中培训、“做实”线上学习、“做特”实践体验、“做强”帮扶指导,聘请名师专家,建立导师团队,对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计划培育一支100名以上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实现我市乡村产业“头雁领航、雁阵齐飞”新局面。

3.实施“千名农创客”培育计划。紧扣全省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按照储备一批、发展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农创客队伍和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农创客平台建设和创业创新,持续推动政策扶持和环境优化,培养造就1000名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带动农民的农创客队伍,打造一批成长性好、示范性强的农创客示范基地。

4.实施“万名新农人”培育计划。深化落实“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立足全市食用菌、茶叶、蔬菜等主导产业,聚力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乡村农旅发展、乡村实用技术、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文化艺术、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经营管理、乡村数字化等“十路”人才引育,推广双师制、走出去、订单式等培育模式,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新、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全力打造具有现代化特质的万名“新农人”大军。

(二)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能级提升工程

1.构建农民培训品牌化建设体系。按照“统筹、创新、提质、共享”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化区域和专业布局,逐步构建全市乡村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共享互通平台。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学堂、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的作用,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根据不同涉农群体设计不同培训内容,开发适合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发展需求的精品课程,培育农民培训特色品牌,重点打造“龙泉菌师”等农民培训促富品牌。

2.强化现代“新农人”培育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为农民办好学,让农民上好学”的宗旨,立足产业导向,以助农带农为核心,聚焦特色产业、农业科技、三产融合等领域,通过完善体系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师资队伍、增强培训实效等多方面举措,建立产教结合的主阵地、农民培育的加油站、科技成果的转化器,计划创建乡村振兴实训基地5家、乡村振兴实训示范基地3家、基层农民田间学堂3家。

(三)实施乡村人才引育机制培优工程

1.抓柔性引进,推动专家教授与农业产业“联姻”。依托平台载体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精准扶持特色产业,打通高端人才与龙泉市农业产业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黑龙江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机制,聘请知名教授担任农业产业首席专家,推动我市农业产业与各专家及团队协同创新、共谋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本地人才成长,推进黑木耳新品种选育、瓯江彩鲤新品种选育等项目实施。

2.抓校地合作,推动高校院所与地方政府“联手”。高定位推进科教融合和校地合作,聚焦人才联手培育、平台联手打造,形成地方支持高校发展、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实践。联手共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农业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动龙泉市食用菌研究所与黑龙江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培育黑木耳新品种;推动水产技术推广站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选育瓯江彩鲤新品种;推动龙泉市菇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开展黑木耳全程机械化生产设备。

3.抓技术下沉,推动专业人才与镇村末梢“联通”。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各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直达基层一线,发挥技术和专长,助力乡村振兴。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年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共15人以上。着力优化创新选派和服务方式,坚持“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着力拓宽科技特派员选派领域,加大驻龙高校人才选派力度,引导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由一产向二三产、由技术服务向科技金融、创业服务等方面拓展;另一方面,着力组织科技特派员跨专业、跨单位组团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组建龙泉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全面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切实加强农业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能力,为农业科技发展、科技决策、产业提升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

(四)实施乡村人才创业创新拓展工程

1.支持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应用先进理念、技术、模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粮食、生猪等规模种养,扩大数字农业、植物工厂等技术应用,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平台建设,提升特色蔬菜、名优茶叶、精品水果、水产品、食用菌、笋竹、木本粮油、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

2.支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支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从基地到市场、到用户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条。拓展农(林)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功能农业、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农创客基地纳入工会疗休养线路。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农博会等重要展会设立农创客专区,支持主办方给予场租等费用补助。

3.支持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组建合作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创建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推进田头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4.支持从事品牌营销。支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家特色小吃品牌等为重点的农业品牌体系建设,鼓励农创客联合会、产业协会等创设使用公用品牌。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商,培育网上商城和企业店。实施农播达人孵化计划,鼓励通过主播探店、直播带货等形式销售农产品。

5.支持参与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鼓励以独立发起、股份合作等形式,创办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促进就业增收。支持创办传统技艺企业,开设手工艺等传统产品制造工作室,深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传统工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上下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全市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提高服务宗旨意识,切实加强政策和业务技术服务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整合现有各类政策,积极推动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为乡村人才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带动人才回流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

(三)注重宣传总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乡村、创业创新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人才先进事迹的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龙泉市2024年度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任务清单


附件:

龙泉市2024年度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任务清单

序号

指标

目标值

1

“十路”人才

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140

2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580

3

乡村电商促富人才

120

4

乡村农旅发展人才

140

5

乡村实用技术人才

700

6

乡村规划建设人才

110

7

乡村文化艺术人才

350

8

乡村公共服务人才

230

9

乡村经营管理人才

120

10

乡村数字化人才

160

现代“新农人”

2650


主办: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578-7752189  邮编:323700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建议IE8,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标识码:33118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8102000123号

浙ICP备13024068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