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叶绍翁:少年出门远行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5 09:17:41 点击数:

从少年叶绍翁的视野望过去,龙泉岩后村周围的古树常年绿茵环绕,似乎天地万物亘古不变。村里的奇石、奇岩、古树、水潭,消弭了世事沧桑。但是在叶绍翁日后的人格养成中,有一抹忧郁是古树林的绿色消解不了的。从岩后村往山外走20里地,是以宝剑和青瓷闻名的古城龙泉,从龙泉再往北走600里地,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少年叶绍翁悠闲地看山、看云,享受他的成长时光。

在《秋日游龙井》里,叶绍翁颇有野趣地写道: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毫无疑问,诗里诗外隐藏着的,是他对大自然的深爱。而叶绍翁也的确是一个有爱心、有禅心的人。他仰慕先辈管师复的“好德”之风,常去离岩后村只有三里地的白云岩古庙凭吊和写诗。“白云古庙”古朴雅致,暗喻了管师复的生活情趣。管师复是个喜欢过陶渊明式生活的人,隐居在山上,甘当隐士。“白云古庙”里有管师复当年留下的对联:“入寺层层百级梯,新堂更与白云齐。平观碧落星辰近,俯见红尘世界低。”叶绍翁看了,很有晨钟暮鼓、当头棒喝之感。山外世界的诱惑,突然袭击了叶绍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叶绍翁想走出岩后村去看一看。这样的渴盼,终于在某一天,冲动成叶绍翁的人生选择。

他上路了。目的地是——临安。

对乡村小子叶绍翁来说,临安是个目迷五色的所在,而岩后村只有单纯的一种颜色——绿色。或许可以这么说,岩后村只是乡村风景,是简单生活的容器;而临安不仅仅是用来生活的,更是承载梦想、奋斗的所在。

但是很遗憾,在临安,叶绍翁发现帝国只是个苟且偷安的帝国。那些仕途中人,无非是蝇营狗苟之辈。叶绍翁不想成为其中一分子,他想做的,是丰满自己孤苦伶仃的心灵。让自己的心灵高地,从贫瘠,走向富庶。

他开始以诗言志,以诗抒情,成为这个时代的行吟者。而他的朋友圈里,也多这样虽然失意却心灵高蹈的文人。

比如葛天民。这个曾在台州黄岩做过僧人的失意文人,此时和叶绍翁一样,正在做一个京漂。葛天民在京城临安,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叶绍翁对他的诗非常推许,出版有《无怀小集》。

比如姜夔——叶绍翁朋友圈里知名度甚高的人物。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于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虽然流落江湖,却不忘君国,所谓感时伤世。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态度,叶绍翁见了,那真是惺惺相惜的。特别是姜夔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中出世与入世情景交融的意境,对叶绍翁影响颇大。

再比如赵师秀,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赵师秀虽然是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却仕途不佳,用他自己的话说“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赵师秀晚年宦游,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其诗学姚合、贾岛,代表作《约客》一出,顿时洛阳纸贵:“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叶绍翁的诗也是“江湖派”风格,赵师秀对其影响,不可谓不大矣。但叶绍翁并没有师从赵师秀一人。他以天地为师,以人间意境为主旨,试图为他这一代失意的人儿发声、代言。虽然已经出走岩后村多年,但家乡的母题永远在叶绍翁的心里。叶绍翁感悟,有时候从极简朴出发,经过人间万象,再回归极简朴,便是一个时代的心声;甚至可以穿越时代,成为人类的心声。而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这样的心声不期而至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为这首诗取了个名字《游园不值》,但如果从悲天悯人的角度出发,这诗跟游不游园其实没什么关系。它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意念、理想或者是信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有的梦想都不会被辜负,都在呼之欲出,哪怕梦想之外,围墙森严。此时的叶绍翁,不再是岩后村一味关心野趣的乡野小子,而是关心人类共同母题,具有忧患意识的大诗人。一个超越时空束缚的诗人。他的精神世界,终于从世俗功名战场转移到人类共同的心灵场,并最终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作者 范军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擅写七绝,诗风淡泊清悠,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叶绍翁著《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叶绍翁故乡——岩后

张有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