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3年龙泉市政府绩效目标执行情况

索引号:331181000000/2024-01302   生成时间:2024-03-20 10:15:25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过去一年,是充满挑战、难中求成的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毅笃行“丽水之干”,紧扣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工作主线,聚焦六个“品质城市”建设要求,实干奋进,担当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183.5亿元、增长8.1%,增速列丽水第二,创近10年最好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2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万元和3.29万元,分别增长4.8%和8.2%。回首去岁,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期的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实施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创历年最多,项目投资动能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招大引强成效创历年最好,新招引项目数、投资额分别增长50%、219%,10亿级、20亿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城市空间优化力度创历年最大,重点区块规划全面出炉,城区面积从14.1平方公里规划拓展至26.1平方公里,高效打赢留用地处置等历史遗留难题攻坚战;共同富裕步伐创历年最快,奔跑共富工程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列山区26县第一,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态势日趋强劲。

(一)稳预期,强信心,市场主体加快回暖

一是政策落地打出组合拳。出台经济稳进提质政策“三十八条”,配套“8+4”政策体系资金17亿元。有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实现减负降本13.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17万户。着力提升政策兑现效率,通过“龙财通”等数字化平台落实涉企政策资金2.36亿元,兑现时间平均缩短70%。企业经营效益恢复向好,规上企业营收增速逐季回升,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7.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8.9%。

二是服务效能跑出加速度。启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列入省区域性“评定分离”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运行,全面推动可办事项下沉基层网点。企业办事时间成本缩减50%以上,新办企业一日办结率达100%,“一件事”集成办事环节减少近一半,企业迁移“一件事”办理最快缩短至半个工作日,涉企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减50%以上。

三是营商环境焕发新气象。入选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创建名单,全面开展“千名干部驻千企”“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等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协调解决涉企问题671件,企业满意率达97.9%。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715家,提供法律服务1262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供转贷服务6.7亿元、无还本续贷39.8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30.3%。

(二)强基础,快转型,工业动能加快积聚

一是平台打造加速向大。着力推动工业“五大平台”建设,安仁昌文二期、八都溪坪区块实现完工,塔石岭后、兰巨大汪区块快速推进,芳野下坑源、塔石项坊区块开工建设,塔石鞋城向智能制造园华丽转变,新拓展工业空间1500亩,完成工业用地出让655亩。集中力量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深入开展“五未土地”处置,完成批而未供处置2565亩、闲置土地处置2185亩,建立“地企对应”数据库,完成低效企业整治92宗1488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25.2%,产业空间实现量质双提。

二是产业升级加速向上。实施制造业“1+3”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汽配产业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系丽水唯一,产值增长10.4%,精密制造产业产值增长6.6%。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45个,三田“数字基础设施集成场景”、新劲“工业设计中心”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得到国家、省级认可,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6.6%,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列丽水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9.7%、17.4%,经开区成为省开发区“链长制”示范试点单位,创成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三是企业培育加速向优。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针对不同阶段重点企业“成长烦恼”,开展项目申报、市场开拓、用地保障、金融支持、技术攻关等逐项逐条精准突破行动,新增“小升规”企业15家、亿元以上企业3家,创成创新型中小企业51家、省级“隐形冠军”2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三)优格局,强功能,城乡品质加快提升

一是城市建设大刀阔斧。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谋划布局“五大区块”重大项目59个、总投资120亿元,武潭-临江、火车站站前广场、河山田、剑川大道北延线区块完成详细规划。综合体双子楼全面建成,城东“匠心之城、活力之心”街区获评省高品质示范街区;城市文化客厅精彩亮相,有力推动城西板块空间重塑、景城合一,成为龙泉一张新的靓丽名片。三江口基础提升一期工程、江滨南岸南秦安置房等实现完工,水南未来社区、凤起路安置房等开工建设,剑川大道北延、华楼街东延、龙窑路西延等城市重点交通工程高效推进,棋盘山城市中央公园加快打造,建成“一街一景”道路11条、口袋公园5个,创成省(市)首批现代社区5个、首个省级未来社区。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责任担当,攻坚遗留近二十年的留用地问题,妥善处置留用地3834植,完成“房票换地票”1329植,腾出用地空间249亩,让龙泉成功甩掉“历史包袱”,实现“轻装上阵”。

二是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捧回省首批“神农鼎”,获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入选省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实施县、省畜牧业重点县,建成第一批省级农事服务中心,获评“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系丽水唯一。举办第四届中国(龙泉)灵芝大会,完成灵芝食药物质试点,实现“龙泉灵芝龙泉检”,龙泉灵芝、龙泉黑木耳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建成黑木耳核心基地10个,新建茶园1000余亩,实现“竹茶菌蔬”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2%、6.3%、2.4%、3.5%。创成“红色山水·休闲旅宿”县域风貌样板区,创成和美乡村、精品花园乡村等54个,完成“大搬快聚”搬迁8053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6亿元、经营性收入突破1.1亿元,分别增长23.3%、42.5%,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且总收入30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创成丽水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三是生态环境增绿添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水质达标率保持“三个100%”。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通过丽水市级验收,创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瓯江源头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投资4280万元,耕地保有量净增加1046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4平方公里,实现国土绿化1.05万亩、美丽林相建设10.6万亩,大力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完成机制砂、矿山行业整治。积极谋划争取国储林项目,获评省林长制工作考核优秀县。

(四)扬文化,增特色,剑瓷名片加快擦亮

一是文化传播精彩出圈。高品质举办第六届世界青瓷大会,吸引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会,“听瓷语·观世界”龙泉青瓷展亮相法国、比利时等国家,连续10年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定制礼品,龙泉青瓷成为亚运国礼瓷,为世界带去惊鸿一瞥。青瓷博物馆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海贸明珠”“碧海遗珍”等考古展“吸粉”无数,龙泉剑瓷登上《传承中国》栏目,传播覆盖全球160余个国家。

二是剑瓷产业稳步壮大。青瓷产业园二期交付青创空间5719平方米,宝剑现代产业园、宝剑小镇等高效推进。组建青瓷研究所、剑瓷产业运管公司,完成剑瓷产业大脑搭建,出台《瓷土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瓷土资源。成立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启动编纂《龙泉青瓷志》《龙泉宝剑志》,发布《龙泉传统宝剑》《龙泉菜刀》《动漫刀剑》“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成功争取制定陶瓷工艺品制作师、刀剑制作师国家职业标准,剑瓷产业增加值、税收分别增长10.2%、16%,实现“个转企”38家。

三是文旅经济逐步复苏。举办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等高规格赛事,组织“一剑钟情·从瓷开始”团队游等活动32场,引流19.8万人次,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增长10%。旅游集散换乘中心建成投用,龙泉山景区业态全面提升,青瓷小镇入选省诗路旅游目的地培育名单,望瓯市集、三江口青春文旅市集入选省重点培育文旅市集,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夜间消费集聚区,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6.9%、19.5%。

(五)促开放,强创新,发展后劲加快汇聚

一是合作共建势头强。坚持以非常之力推进“双招双引”,举办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龙泉大会等高规格会展,省汽摩配行业商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专业委员会落户龙泉,引进产业项目75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4.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7个,天诺制动、华晓精密等一批产业龙头型项目签约落地,成功招引总投资21亿元的吉利项目,成为龙泉引进的单体投资总额最大、带动产业升级最快、引领区域发展最强的制造业项目,汽配产业入选省“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引进高校毕业生4548人,青创团队513支。争取山海协作资金5578万元,达成合作项目79个。交通投资增长111.5%、列丽水第一,智慧物流港开园运营,G25高速龙泉东互通改建实现通车,528国道西街至兰巨段开工建设,义龙庆高速完成施工招标,322国道安仁段、仙庆公路下庄儿至兰头段提速推进,温武吉铁路、金南铁路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

二是改革创新步伐快。“益林共富”入选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龙财通”入选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国企活力持续迸发,制定集团公司三年发展规划,建立国资金融联动机制,城发集团获AA级资质,盘活国有资产资源10亿元,完成市场化融资65.3亿元,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471.5亿元、营业收入达14.6亿元,分别增长30.3%、95.6%。科创活力加快释放,浙江大学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特色中药材农业科技园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汽配、竹木两大主导产业入选省科技特派团帮扶试点,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项目15个,入选“绿谷精英”项目14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6家,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95%、列山区26县第一。

三是蓄势跨越动能足。快马加鞭抓项目扩投资,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谋划推进综合交通、水利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建设项目76个,列入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等14个,省“千项万亿”项目,省、丽水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149%、162%、146%,结构指标全面优化,民间投资占比列丽水第一,建安投资增长23.7%、列丽水第二。要素保障有力有效,争取用地计划指标3227亩,为平常年份4倍。完成向上争资13.4亿元,成功争取省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第一档次、获4.5亿元专项激励,争取新增一般债券额度6亿元、列全省第一,财政管理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六)解民需,护民利,民生福祉加快改善

一是创业共富有热度。推出窑望青创园、河滨坊青创园、青创园三期等创业空间,集聚创业团队205个,为青年创业授信3亿元,“青年发展环境”“青年社会参与”指数获省测评双优秀、系丽水唯一。出台万名低收入群众奔富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共富工坊85家,带动就业3470人、人均月增收2416元。打造“在龙好就业”服务品牌,举办招聘活动65场,开展技能培训8797人次,“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9%。

二是公共服务有温度。完成中职“双高”建设,龙一中省重点大学以上录取率达37.2%,创历史最好成绩,成为省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办学改革试点,完成6所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学位1825个,公办园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上公办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获评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康宁医院开工建设,中医院迁建工程、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有序推进,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竣工,新增两个片区医疗中心。创新打造“浙丽乡村好医”服务场景,实现村医“空白村”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获得全省改革突破奖,成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20个县域案例之一。建成城市书房16个、百姓健身房10个,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8个、康养联合体11家。

三是社会治理有力度。扎实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攻坚行动,解决社会治理问题296件。打造“周五开门接访日”品牌,走深走实信访矛盾化解“最先一公里”,现场解决问题720个,初次化解率95%以上。针对“一老一小一弱一残”等群体,实施“银发守护”“邻里有爱”“益路童行”等社会公益项目,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平安护航杭州亚(残)运会,实现省平安县“十八连创”,荣获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