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龙泉是瓯江的发源地,自古便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是人类青瓷文化的杰出代表地、是中华宝剑文化发扬光大的圣地、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历史底蕴深厚。数千年来,龙泉的先民在这方山茂水清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龙泉宝剑、龙泉青瓷、木耳香菇、灵芝仙草、木构廊桥、抗战遗存等,见证了龙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
为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全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龙泉故事,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市建设局组织编制了《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落实和深化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纲要与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4年3月启动,3月18日,通过在政采云平台发布《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编制采购公告;3月29日,在政采云平台通过竞争性磋商后,由浙江城市空间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展相关编制工作,签订合同后,编制单位及时启动编制工作。9月3日,形成《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初步征求相关部门与各乡镇(街道)意见;10月16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召开《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评审会。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十大章节。
第一章节为规划总则。主要对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背景进行解读,对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原则、规划依据以及相关规划衔接进行说明,要求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更高的站位和标准加强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让山水颜值更高,让人文气质更佳。
第二章节为基本情况分析。对龙泉市“瓯婺八闽通衢”的地理区位,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脉络,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评估。提炼龙泉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地理五大类别的文化价值特征。以价值特征研究为基础,从区域交往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贡献等方面,凝练归纳龙泉文化价值特色,对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为《规划》编制明确目标。
第三章节为保护传承目标。以龙泉市历史文化资源及价值的研究分析为基础,推动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以剑瓷文化、浙西南革命文化、香菇文化等重要文化线路为骨架,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普查和保护,推动遗产的活化利用,弘扬龙泉历史文化,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中,进一步提升龙泉的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以文化为引领推进龙泉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节为保护传承格局。规划在落实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的基础上,以龙泉市城乡历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和文化关联性研究为基础,落实龙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区域格局要素,以剑瓷文化、革命老区、香菇文化等重要文化线路为骨架,综合考虑区域内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文化源流等情况,构建“一带一城两廊六片”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指明方向。
第五章节为保护名录体系。以全面彰显价值为目标,梳理龙泉市现状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传统风貌建筑、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革命遗址、地名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评估现状保护对象的缺口短板,结合专家公众推荐等方法,普查评估各类线索,大力挖掘潜在保护对象,强化各时期龙泉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以支撑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特征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并建立以“一总图”和“一总表”为核心的“价值-载体”遗存信息库。
第六章为落实保护要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分级分类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与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水利遗产等保护对象的保护传承和管控要求,严格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
整体保护龙泉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格局和环境风貌,将历史城镇村、文化线路、山水环境等资源作为一个体系加以保护,挖掘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加强龙泉整体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延续。保护能够反映因地制宜营建智慧的形态轮廓,街巷骨架、建筑肌理、轴线视廊、空间标志等要素,留住地域环境特色风貌;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延续场所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七章为廊道与分区管控。以龙泉市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自然人文地理格局为基底,以价值遗存的地理分布和内在联系为依托,结合龙泉市城乡建设条件和发展需求,梳理遗产遗址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地段、文物保护单位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成“四廊四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管控结构,并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
第八章节为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探索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与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水利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手段,提出各类遗产的活化利用创新性方式。提升文化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考察、游赏、研学线路,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培育,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传承。
第九章节为工作机制与管理保障。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协调机构策略,明确优化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机构的具体任务。提出完善龙泉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配套管理文件的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管。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财政资金投入和长效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加强监测预警的发展方向。建立公众参与保护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落实社会反馈、监督等方面的建议。
第十章节为重点工作任务传导。坚持“能保尽保、应保尽保”,以彰显价值特色、支撑总体格局为目标,落实浙江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传导要求,衔接相关规划,统筹制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向,对下辖街道、乡镇保护传承专项工作提出指引,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促使城乡建设中保护传承项目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