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关于印发《龙泉市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
一、规划背景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首次提出“水网”概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国家层面的水网建设作出部署。2022年8月省政府批复实施《浙江水网建设规划》,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2023年4月18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市、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和先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浙水计〔2023〕14号),要求各区、市编制水网建设规划,并开展先行区创建。
近年来,龙泉市积极践行并着力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实施了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河湖水系连通、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充分利用龙泉水资源丰富的禀赋优势,统筹发挥河流水系行蓄洪水、供水灌溉、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构建龙泉水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用“网”的理念和手段,统筹解决新老水安全问题。为加快构建内联外通、均衡通畅的龙泉水网,统筹协调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突出问题,全面补齐防洪排涝安全短板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为打造“两区四地一园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龙泉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龙泉市水网建设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主要目标
至2027年,推进一批龙泉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更加均衡,防洪排涝突出薄弱环节基本消除,全域幸福河湖持续推进,智慧治水能力大幅提高,全县水网格局基本形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水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服务“一园一带三景群”建设大局。
水资源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县城供水体系全面形成,农村供水水源全面保障,生态用水满足维护河流健康状态的基本要求。城乡供水水源保障达标率达95%以上,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率达到70%。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城区防洪闭合圈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县域内4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96%以上,洪涝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更为健全,山塘综合整治5座。
幸福河湖更高品质推进。水域面积率保持只增不减,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水土流失率控制在3.0%以内,重点河流生态基流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智慧感知提升显著。至2027年,水网智能感知体系加速构建,龙泉市水网建设规划龙泉溪流域数字孪生流域工程基本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基本实现,水库和有重点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中型水库安全监测、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监测加速推进,新建水网工程数字孪生覆盖率达到75%,新建数字孪生工程1项。
水治理体系更高效能。涉水事务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全面强化,水事务智能化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60%,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水利智慧化管理初步实现。投标企业诚信体系、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建设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强化,加快推进规上水利工程三化改革;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水利职工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
至2035年,龙泉水利事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升级,龙泉水利为龙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水资源和防洪安全保障,构筑形成“多源共保、空间均衡”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安全有效、蓄排兼顾”的防洪减灾体系、“绿色生态、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体系以及“管理高效、服务认可”的智慧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打造与“剑瓷之都”相适应的龙泉水网体系。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八大内容。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梳理域内水情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分析水网建设面临的形势与需求,深入分析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智慧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二)总体要求。
强调水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调互济,充分发挥网络化的效益,提出水网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标。
(三)水网总体格局。
按照龙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结合龙泉河流水系、水利工程空间本底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支撑县域“一园一带三景群”的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格局,以龙泉溪母亲河为主干,岩樟溪引水、瑞垟一、二期引水为两翼、岩樟溪一级水库、均溪三级水库、安吉水库、安仁水库为核心,连通龙泉境内十条县级以上骨干河道,沟通“百山祖国家公园、瓷韵文化景群、红色文化景群、生态文化景群”四片区,着力构建“一轴十脉三江源,两翼四枢泽龙渊”的龙泉水网总体格局。
(四)主要建设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除了传统水利工程外,强化“网”的理念进行系统谋划,利用库库连通、库河连通、河河连通等手段,统筹解决防洪排涝、供水保障、水生态等问题,研究提出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治理和水网智慧化建设任务等。从工程建设运营、水网智慧化提升、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方面,提出水网高质量管理的创新举措和特色亮点。
(五)标志性成果
依托“一轴十脉三江源,两翼四枢泽龙渊”的龙泉水网总体格局,打造单村供水站集中连片提升示范、“文化水利样板——宝溪水文化园”、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等三项标志性成果。建设均溪三级水库扩容工程、建设安吉水库、安仁水库工程、八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龙泉市大石溪综合治理工程等五项标志性工程。
(六)空间利用及环境影响
与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充分衔接,做好规划水利重大项目建设的用地保障。
(七)投资估算与实施安排。
包括投资估算、分年度进度计划、实施安排,分析资金与空间资源需求。
(八)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要素保障、责任分工、跟踪总结等方面,提出有关保障措施。
解读机关:龙泉市水利局
解读人:吴林康
联系电话:0578-775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