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相关工作

汗简功名耿不磨 ——明代御史中丞章溢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26 15:03:36 点击数:

元明之交,龙泉历史天空璀璨。

元末,深谙“理一分殊”之说的王毅不愿为官,在其家乡西乡盖竹村聚徒讲学,胡深、章溢、叶琛、叶世杰、季汶皆从其学。明代御史中丞章溢,就是其得意门生之一。

元延祐元年(1314),章溢出生于龙泉西乡章府会村。龙泉溪的上游八都溪和横溪在这里相汇,激荡出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四周青山如黛,两溪三岸田畴如砥,是一片适宜耕读传家的土地。章家是村中的大户,家境殷实。

章溢少年时就有异于乡里,嶷然庄重,不像乡里少年刁蛮泼皮,他习文又习武。20岁时,他前往距此处不远的竹垟盖竹村,拜王毅(王刚叔)先生为师,研习理学之道。王毅是一位理学大师,而且还建立了演武场,不但教授学生“理一分殊”之道,还教授学生武功,强身健体,保境安民,同时又带领学生四处游学,以长见识。

在王毅的教导下,章溢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果敢勇毅的青年。

八击叛乱

龙凤四年(1358),章溢44岁,也就是这一年,章溢八次击退叛乱,声名鹊起。

一镇龙泉。湖北蕲州、黄州地区的徐宋陈友谅部出师龙泉县,章溢与侄子章存仁躲到山中,侄子章存仁被抓走。章溢挺身而出,愿用自己取代侄子。谁知陈友谅久闻章溢大名,想招其为部曲,章溢宁死不从,并在夜间设计逃脱,召集乡民,不到十日就击退了敌兵。此后又协助石抹宜孙击退了庆元、浦城、松溪义军。

二镇台城。宁海县民众响应义军反元,攻围台州城,石抹宜孙飞檄召章溢为援。章溢集乡勇数百人,昼夜行军赶到,内外夹击,击退义军。

三镇龙泉。邻县青田潘惟贤起义,而龙泉县达鲁花赤台宝忽丁弃官印而逃,章溢同其师王毅召豪杰击退义军。

四镇松阳。处州路之七县民众蜂起反元,章溢对石抹宜孙说:“松阳县小丑,不速平,将养成大患。”石抹宜孙将松阳平叛交给了章溢。章溢派遣千户曹胜安督兵,授以方略,一战攻克松阳。

五镇丽水。元帅叶琛于丽水县镇压郑氏义军,屡次被其所败,石抹宜孙调章溢及枢密分院都事胡深镇压。章溢与胡深统军至浮云,采用左右夹攻、挥军横攻等策略,击破敌兵。

六镇婺州。长枪军叛,迫近城池,章溢勒令所率军队上路,长枪军闻章溢至而逃。

七镇青田。青田县义军吴英攻婺州路之金华、永康、东阳诸县,人多势众,章溢及胡深与义军奋战,打退了义军,抓获了头领。

八镇遂昌。遂昌县饥荒,大户不肯卖粮,土豪周天觉啸聚叛乱,章溢协助胡深前往镇压,并劝说胡深不要杀害追随者。

章溢每一次取得胜利,元廷都有封赏,或主簿、县尹,或武德将军、浙东都元帅府佥事,但章溢都坚辞不受。

国之谋士

龙凤六年(1360)三月一日,章溢与青田刘基、丽水叶琛、金华宋濂(时称“浙东四先生”)同应召至应天府(今南京)入见朱元璋,被任命为营田司佥事,锐意改革,造福民众。五月五日,置礼贤馆,章溢与陶安、夏煜、刘基、宋濂、苏伯衡等皆在馆中,成为国之谋士。

龙凤九年(1363),始置浙东提刑按察司,擢章溢为按察佥事。是年,章溢的儿子章存厚迎娶了胡深的女儿,朱元璋赏赐极为丰厚,并让章存厚入侍世子朱标。

龙凤十年(1364)十一月二日,置湖广提刑按察使司,朱元璋任章溢为按察佥事。龙凤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胡深于福建战死,处州动摇,吴王朱元璋命升章溢为浙东按察副使,章溢坚辞,遂改为浙东按察司按察佥事,前往镇压,处州得以平安。

吴元年(1367)十月九日,置御史台,任章溢为御史中丞,正二品。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登基为皇帝,章溢兼太子赞善大夫。洪武二年(1369),母殁,章溢援例回乡丁忧,悲伤过度,且亲自背负土石为慈母筑造坟茔,背上长疮。五月二十八日,疾重而亡,享年55岁。

惟德是辅

章溢体恤民情,主张宽民力。他提出“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初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两淮,他推行按田分等纳税。任湖广按察佥事时,他倡导分兵屯田。升任浙东按察副使,巡视处州时,他以处州“山多、田少、民贫、课税累重”,奏准仍按旧额。浙东建造海舶,向处州征集巨材,他力谏罢征。

章溢情系桑梓,倾尽家财,创办了龙渊义塾。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在其《龙渊义塾记》中说:“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樽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畸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龙渊义塾的创办,对龙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章溢进退有度。元末时期,章溢虽然四方征战,但都是为了保境安民,当时这些小股的起义军势力,基本与烧杀掳掠的盗贼无异,所以章溢将其击溃了,这对当地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当征战取得胜利,元廷要进行封赏时,章溢都婉言谢绝。他隐居龙泉与浦城交界的匡山,寄情山水,与刘基、宋濂等交好,谈诗论文,纵论天下。刘基写下了《苦斋记》,宋濂写下了《看松庵记》,两者成了千古名篇,匡山也成了当地著名的旅游资源。

章溢明史有传,著有《龙渊集》。长子章存道,字允德,明威将军、处州卫指挥副使。洪武五年(1372)章存道跟随汤和征讨北元,在断头山遭遇敌人,力战而亡。三子章存厚,字允载,娶胡深女儿,入宫侍皇太子朱标,官至按察使。

文字资料由龙宣提供

来源丨《浙江文史记忆·龙泉卷》

作者 蒋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