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龙泉宋韵》连载(十四):外埠诗人与龙泉诗人唱和(节选)
发布日期: 2024- 12- 16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近年来,龙泉市政协注重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创新载体丰富文史新成果,于2023年编辑出版了龙泉文史资料第三十二辑《龙泉宋韵》。

《龙泉宋韵》以历史文献典籍、地方志乘家谱为依据,以历史传承和遗存、遗址为佐证,采用文史资料“三亲”整理、挖掘和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芜存精,订正错讹,还原史实。全书共分沿革地理、姓氏文化、学校教育、历史名人、特色建筑、风雅龙泉、工艺特产、民俗风情等8章23节,深入挖掘龙泉深厚文化底蕴,全面展现龙泉宋韵风貌。

该书的出版发行,将激发龙泉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保护古城的自觉担当,进一步增强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还必将为“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注入澎湃文化动能和硬核文化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协关于建设“书香政协”的工作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将编纂的《龙泉宋韵》予以连载,敬请关注。

本期刊登第六章第一节《外埠诗人与龙泉诗人唱和》。

第六章风雅龙泉


明成化版《处州府志》卷一三记载:

治内山多田少,昔民力耕种尚俭啬……积书教子,宦业相望,可为十邑首称。惜乎,今不古若,抑教化之未淳,抑亦山川气运之否塞也?

文中“昔”和“古”,指的是宋代。宋代龙泉进士250余人,出外履宦的前赴后继,他们或诗抒羁旅乡愁,或与外埠诗人诗酒酬唱,留下了大量诗篇。

第一节 外埠诗人与龙泉诗人唱和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江宁(今南京)知府、翰林学士兼侍讲。宋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宋熙宁七年(1074)罢相。一年后,再次起用,又罢相,退居江宁,被朝廷封为“荆国公”。龙泉叶涛是王安石弟弟王安国的女婿,两人亦师亦友。叶涛,字致远。

招叶致远

山桃野杏两三栽,嫩叶商量细细开。

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

(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三六)


次叶致远韵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堆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荪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拟延驺。

(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一七)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

叶侯越著姓,胄出实楚叶。缙云虽穷远,冠盖传累叶。心大有所潜,肩高未尝胁。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辟雍海环流,用汝作舟楫。开胸出妙义,可发矇起魇。词如太阿锋,谁敢触其铁。听之心凛然,难者口因噜。抟飞欲峨峨,铩堕今玷玷。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若金静无求,在冶惟所挟。载醪但彼惑,馈浆非我谍。

经纶安所施,有寓聊自惬。棋经看在手,棋诀传满箧。

坐寻棋势打,侧写棋图贴。携持山林屐,刺摘沟港牒。

一枰尝自副,当热宁忘筵。反嗤祧襪子,但守一经笈。亡羊等残生,朽策何足摺。欢然值手敌,便与对匕策。纵横子堕局,膈膊声出蝶。樵父弛远担,牧奴停晏馐。旁观各技痒,窃议儿女嗫。所矜在得丧,闻此更心煤。熟视笼两手,徐思燃长鬣。微吟静情情,坚坐高帖帖。未快岩谷叟,斧柯尝烂泥。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危案。或撞关以攻,或觑眼而厌。或赢行伺击,或猛出追蹑。垂成忽破坏,中断俄连接。或外示闲暇,伐事先和燮。或冒突超越,鼓行令震叠。或粗见形势,驱除令远蹀。或开拓疆境,欲并包捣摄。或仅残尺寸,如黑子著靥。或横溃解散,如尸僵血喋。或惭如告亡,或喜如献捷。陷敌未甘虏,报仇方借侠。滓输宁断头,悔误乃批颊。终朝已罢精,既夜未交睫。翻然悟且叹,此何宜劫劫。孟轲恶妨行,陶侃惩废业。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晋臣抑帝手,授侯何啻涉。冶城子争道,拒父乃如辄。争也实逆德,岂如私斗怯。艺成况穷苦,此殆天所厌。如今刘与李,伦等安可蹶。试令取一毫,亦乏寸金镊。

以此待君子,未与回参协。操具投诸江,道耕而德猎。

(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二)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嘉祐二年(1057),赐进士及第。宋嘉祐六年(1061),应中制科入第三等。历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宋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知登州,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轼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个人交谊不错,与叶涛交游,有诗唱和。

次韵致远

长笑右军称草圣,不如东野以诗鸣。

乐天自欲吟淮月,怀祖无劳听角声。

(《东坡全集》卷二九)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

平生无一女,谁复叹耳耳。滞留生此儿,足慰周南史。那知非真实,造物聊戏尔。烦恼初无根,恩爱为种子。烦公为假说,反复相指似。欲除苦海浪,先干爱河水。弃置一寸鳞,悠然笑侯喜。为公写余习,瓶婴一时耻。

闻公少已悟,拄杖久倚床。笑我老而痴,负鼓欲求亡。庶几东门子,柱史安敢望。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囊破蛇已走,尚未省啮伤。妙哉两篇诗,洗我千结肠。

黠蚕不作茧,未老辄自僵。求谢汤火厄,泠然超无方。

(《东坡全集》卷一四)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赣州司户参军、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少监等。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与龙泉何佾有交游。

何佾(1114—1166),字德献,何执中胞弟何执文的孙子,以荫入仕。《浙江通志》卷一七○记载:

何佾,《两浙名贤录》:字德献,龙泉人。以荫调福州古田簿,时方弱冠,遇事通解,摄县事,取滞狱决遣之,轻重得情。改于潜县,治以最闻。迁通判庐州,就差知黄州,黄多盗,桴鼓夜鸣,佾乃连乡舍保伍,尽破其根株窟穴,盗无所容,奔走北境。除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事,会盗发广西,陷藤、浔、高、化四郡,都督张浚奏佾有戡乱才,遂除经略安抚广南西路,盗闻风解散。佾抚摩疮痰之民,奉宣宽大之诏,剔蠹除罅,缮甲厉兵,一路赖以保障者二十余年。

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何佾由湖南转运判官转任福建提刑,时任湖南零陵县丞的杨万里有诗赠别。

寄别何运判德献(名佾,处州人)移闽宪二首

再岁三移节,千山一据鞍。梅花锦囊古,霜月绣衣寒。民欲刑几措,公于此岂难。谁令清庙器,未著侍臣冠。

薄技工奚取,知音一已多。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

梦里关山月,吟边楚水波。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杨万里《诚斋集》卷一)

杨万里与龙泉吴飞英有交游。吴飞英,字德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官国子监、太学博士、秘书郎、将作少监、吏部员外郎、提举福建茶盐司、淮东转运副使等。

谢福建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

黄金白璧明月珠,清歌妙舞倾城姝。

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壁环相如。

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席皆让渠。

儿时作剧百不懒,说著读书偏起晚。

乃翁作恶嗔儿痴,强遣饥肠馋蠹简。

老来万事落人后,浪取故书遮病眼。

病眼逢书辄著花,笔下蝇头成老鸦。

病眼将奈故书何,故书一开一长嗟。

东坡文集侬亦有,未及终篇已停手。

印墨模糊纸不佳,亦非鱼网非科斗。

富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

纸如雪茧出玉盆,字如霜雁点秋云。

老来两眼如隔雾,逢柳逢花不曾觑。

只逢书册佳且新,把玩崇朝那肯去。

东坡痴绝过于侬,不将一褐易三公。

只将笔头挂月胁,万古凡马不足空。

故人怜我老愈拙,不寄金丹扶病骨。

却寄此书来恼人,挑落青灯搔白发。

(杨万里《诚斋集》卷一六)


叶适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祖籍龙泉,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官至兵部侍郎。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叶适与龙泉陈垓交游,陈垓(生卒年不详),字漫翁,宋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官知兴化县、温州教授、知泰州、左司谏、殿中侍御史等。

送陈漫翁

笠泽老龟蒙,蛹卧丝自裹。君从莲叶畔,亲领末后语。怜我未得闻,独茧授长绪。因兹服英悟,郁郁副奇许。士于沦胥中,抟手架栏柱。一瓦不漂零,百世保风雨。转圆信无难,灭木犹有惧。高翔要深泳,厚积堪重负。狂波浸三伏,回壑万流阻。旅情方夷犹,霁色待舒吐。

樵峰浓黑散,蓼岸微红聚。进舟石门滩,小泊看佳处。

(叶适《水心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