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融媒体中心《来吧,龙泉不一young》大型融媒体新闻采访行动,“99号挺进队”青年记者聚焦“青春品质城市”和“三支队伍”建设,以创新、创业为主线,分青创客、企业家、新农人三个领域,多角度报道其中典型经验、亮点做法,用镜头笔触记录“龙青“”龙漂”在剑川大地的奋斗故事。
在90后青瓷艺人蒋永畅身上,最醒目的标签是“瓷二代”。然而,他却希望能撕掉这个标签——
从小与龙泉青瓷结缘
蒋永畅的童年,可以说是看着窑火里长大的。从记事时候起,他眼前的一切都跟青瓷有关。
小时候,父母常把他“安置”在瓷厂,那里就是他的游乐场。他常常学着父亲的模样“玩泥巴”,将瓷土塑造成各种形状。碰上烧窑的时候,大人没空带他睡觉,他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在暖暖的窑炉边睡觉。
“烧窑的时候,冬天都不用盖被子,爸爸的一件军大衣就是我的被子。”回忆起那种温暖的感觉,蒋永畅至今仍感觉很美好,他认为这大概就是自己命中注定与青瓷的缘分。
2010年,蒋永畅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开启了专业学习之路。“青瓷纯净的釉色和纹饰所呈现出的立体感,与雕塑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年的学习,不仅让蒋永畅对形态美和艺术表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为他在青瓷创作中的雕刻和塑造能力打下了基础。
景德镇是国际陶瓷文化和人才交流的集聚地,在这里,蒋永畅接触了形形色色的陶瓷艺术风格和现代陶瓷艺术创新理念,打开了艺术视野。在蒋永畅的内心深处,于是有了个小小的梦想:要做出自己的艺术人生。
“当时我跟很多景漂一样,想毕业后在这里闯一闯,做点不一样的东西。”看的越多,对陶瓷了解就越多。在景德镇学习了几年后,蒋永畅才真正理解了“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觉得还是龙泉青瓷最好。
于他而言,从事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对龙泉青瓷文化深深的理解和深深的爱。2014年,毕业后的他回到龙泉,毅然决然成为父亲孙坑窑瓷庄中的一名设计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做有追求的自己
“我很想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会说,蒋永畅的作品很不错,有自己的市场。”
回来后的蒋永畅,一直沉醉于跟随父亲学习锻炼和对自己创作设计的打磨。由于父亲蒋同磊在业界有不小的知名度,他也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了“蒋同磊儿子”的瓷二代标签。父亲是他的榜样,是他进步的动力,更是他想超越的目标,而不是他啃老和躺平的资本。
在蒋永畅看来,父亲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为了创作出满意的四羊方尊系列作品,我爸爸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许多外人无法知道的困难和曲折,他让我无比敬佩。在我理解,这就是匠人匠心。”
“我很想人们看到我的作品时会说,蒋永畅的作品很不错,有自己的市场。”蒋永畅说,现阶段的自己很难超越父亲,所以目标就是做自己,做有个人标签的作品。
或许是太急于撕掉标签、急于创新,刚开始,蒋永畅满腔热情做出的作品却因为过于追求“新”,而显得“花哨”,效果不尽如人意。
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工匠?如何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平衡?蒋永畅重新回到童年喜欢的窑炉旁,陷入了深思。“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不断累积和沉淀的过程。”在一次次失败的实践中,蒋永畅逐渐理清了思路。
“薄胎厚釉是龙泉青瓷最核心的工艺精髓,釉色是灵魂,上釉所用的釉水则是重中之重。”沉淀下来的蒋永畅重新开始探索自己的路,把自己钟爱的青铜器纹饰融入到龙泉青瓷当中,通过釉水与纹饰相得益彰,让青瓷在端庄典雅中透露出别样的韵味。
为此,他开始反复尝试调制釉水。“在釉料的选择和调配上,通过反复试验,终于看到器物在呈现出所期待的釉色和纹饰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蒋永畅说,这种青瓷创新表达获得不少认同,让他也自信起来。
在杭州亚运会上,孙坑窑瓷庄有6件青瓷作品入选,其中有一件青瓷作品融合了青铜纹饰。“我的创意能成为‘国礼’作品,我感觉这是我长这么大做得最牛的一件事!”蒋永畅说。
怀惴梦想向“新”出发
“青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瓷的范畴,它更应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几年来,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与扶持不遗余力,从创业政策、创业环境、家庭婚恋等方方面面,龙泉搭建让青年人才挥洒才智、成长成才的广阔事业发展平台,吸引了众多怀揣梦想的外来青年争相涌入龙泉创新创业。
“龙泉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几年,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好,在龙泉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考察有补贴、创业有空间、贷款有贴息……”蒋永畅明显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比父辈们更好,更有发挥的空间。
随着龙泉青瓷的名声日益响亮,都市化、国际范成为龙泉的新标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龙泉开展文化交流。孙坑窑瓷庄也建起了国际陶瓷艺术创新基地,蒋永畅负责接待国际文化交流的嘉宾和团队。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互交流,蒋永畅吸收到很多时尚、超前的创作理念。“我会把他们的工艺精华和审美理念,融合到自己的作品里,丰富自己的创作形式。”蒋永畅说,自己创作的一款青柠茶具,就是受到了奥地利陶艺家Kurt Sprey创作理念的影响。
“青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瓷的范畴,它更应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文化符号,让人们在使用中感受到青瓷艺术的美好,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是蒋永畅参加国际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后最大的心得。
在望瓯·陶溪川入驻自己的青瓷品牌店,是蒋永畅探索艺术瓷日用化发展的新舞台。“这段时间正在装修,快要开业了,这是我的独立工作室和展示交流空间,希望能走出一条我自己的新路来。”蒋永畅说。
记者 邱文君 王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