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龙泉:进工厂也很香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2 14:56:39 点击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动龙泉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进阶。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人才需求强劲。

在龙泉,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积极寻求“进大厂”。大厂真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吗?在流水线旁,人才有机会增强技能并充分释放个人创意吗?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年轻一代对“职业发展”有了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认知。他们相信,能穿越经济周期的“好工作”并不一定与“稳定”相捆绑,而更需要清晰的自身定位、职场规划,靠着自律、勤奋和判断力前行,同时还要不断学习、自我更新,将目光投向远方。

三田订单班学生进厂实习

虽然身在生产一线,干的很多是脑力劳动

就业环境吸引年轻人入职

就业环境有多重要

要吸引年轻人入职,就业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企业而言,强化这种吸引力的手段是非常具体的——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便捷的生活服务。

作为浙江省大输液产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非常看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因为“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关键在人”。

“420名员工里,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60%,分布在生产、质量、研发、设备等各个岗位上。我们每年都会招聘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国镜药业综合管理部副部长万芬芬告诉记者,员工的薪资待遇会随学历、专业技能而提升。

为了让年轻人安心工作,龙泉市也暖心为企业“解忧”,给这些重点企业的人才同等享受龙泉市里的人才招引政策,有人才补贴、能免费入住人才公寓、学历技能双提升补贴等等,千方百计帮企业留人才。

“在这儿上班完全不用为住宿发愁,直接拎包入住,很省心。”24岁的王豫洛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去年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之一,目前在包装车间工作,因为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她很快就适应了职场节奏。

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青年员工对就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效、便捷、安全、健康的用餐体验是他们所追求的。下班后,记者随王豫洛来到员工餐厅,只见窗口内热腾腾的饭菜令人食欲大开。

“这是食堂的打菜区,今天一共6个菜,可供我们自由选择,一荤两素只要5元,不够吃还能免费添加。”王豫洛告诉记者,除了饭菜外,食堂每天还根据员工需求提供面食,打菜区旁边还设有自助饮料机,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记者注意到,整个食堂使用刷脸支付,有效减少了排队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国镜药业还非常关注员工的用餐需求,通过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提升食堂服务。

年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样是对就业环境的考验。一本好书、一杯咖啡,是许多企业白领的午后日常,如今在浙江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能看到。走进三田办公楼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开放式休闲吧,整个空间有50多平方米,入口处的半球形小亭充满设计感。向内走去,中心区域摆放着茶几、椅子和沙发,正对着落地窗,视野开阔;最深处的吧台则是自助茶水区,员工可以在这里打一杯现磨咖啡或泡一壶好茶。三楼则是文体区,不仅有藏书近千册的共享书屋,还建起了配有跑步机、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的健身房。

“让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在行政人事部负责人杨志慧看来,当年轻人感受到企业人性化的一面,就会愿意留下来长久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也能因此收获更大的效益。”

持续成长的前提

一座有意促成“青年发展”的城市,既会致力于为青年的生活兜底,也会在创新创业上为青年提供支持。

青年与企业相互需要,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培养更多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青年,浙江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还与龙泉市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合作办学,推出了“订单班”——让年轻人既能在企业车间实训实习、了解行业最新动向,也能拓宽就业渠道。

首届“订单班”的35名学员,是从20级数控技师、3D打印和数控高工三个班中择优选拔的。前不久,三田公司安排了21位“订单班”实习生进厂,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在车间实操培训。

经过轮岗培训的李文俊,如今已成长为技术部的骨干。他告诉记者,在校期间,“订单班”的学员能获得企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毕业后既能获得大专同等学历,又不用为就业而发愁。

“我们的技术人员、开发人员会到‘订单班’给学生授课,让大家学习到就业后所需的实操技术。”杨志慧说,这种培养模式能让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系更紧密,还能为企业储备“人才库”,是多方共赢的有益探索。

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着年轻人活跃的身影。在龙泉,创新青年力量的集聚在特色产业集群中尤为突出,青年人才逐渐成为各企业科研科创的主力军。

在国镜药业的实验室、车间里,每天都能看到青年员工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从事产品研发,有的专注于质量控制,还有的负责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升级优化。王豫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不到半年便在同批青年员工中脱颖而出,如今作为管培生的他,已经有了清晰的培养方向——技术经理。

王豫洛的快速成长,得益于企业独特的培养模式。“我们对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制定了‘英才计划’,从人员选拔、培养与晋升,总经办领导亲自参与;而普通院校本科及大专生也会交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传帮带’。在此过程中,我们人事部门会持续关注大家的工作表现和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解决和职业引导。”万芬芬说。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公司人事部门会根据员工的不同培养方向组织述职会和座谈会,让青年员工结合工作经历谈谈体会,也可以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出建议。公司中高层领导都会参会,与青年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青年员工需求、解决问题。现场还会出现“挖人”重新分配岗位的情况,气氛民主,级别扁平,所有一切都指向一点——企业尊重知识和技能,期待年轻人释放创造力。

“青年员工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成长也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万芬芬看来,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引导,为他们提供试错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年轻人在各个岗位摸爬滚打,练就十八般武艺,能解决企业经过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系统固态的‘板结化’现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团队,都是很有价值的。”

细化就业服务的价值

如果说企业的员工关怀和搭建成长平台是“养分”,那么鼓励青年就业的政策和服务就是“土壤”,每一条都是吸引青年留下来的“心动理由”。

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去哪儿住、从事什么工作是年轻人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在龙泉,人才驿站因此应运而生。

今年6月,龙泉在望瓯·陶溪川建立了首个青年人才驿站,通过合作运营,为有意来龙就业创业、参与短期实习、社会实践、培训研学等活动的青年人才和专家学者,提供短期住宿和综合服务,每人可在指定酒店享受最多7天的免费食宿,综合服务包括政策宣传、就业支持、城市融入等。记者在现场发现,站内房间舒适温馨,配备空调、衣柜、电视、无线Wi-Fi、独立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年轻人拎包即可入住,非常方便。

“青年人才驿站是一个综合性的交流空间,我们希望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享知识与经验,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再孤单。”龙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望瓯·陶溪川,目前,园区的青年锻造公寓、意境居酒店也纳入了青年人才驿站统筹使用。

此外,龙泉还通过一系列细致服务,帮助和引导青年就业。今年,龙泉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59场,共服务企业660余家次,提供岗位1万余个,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3873个。

同时,当地围绕灵活就业领域,整合各项资源着力用好白云社区、望江社区、人力资源市场三个“龙易找”零工市场和“龙泉市掌上就业”公众号,形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零工就业服务圈,助企用工、促民就业。

22岁的吴秉毅便是其中一位受益青年。今年6月,他到龙泉市人力资源市场登记了求职信息,求职方向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随后,龙泉市人社局就业服务管理处工作人员结合需求,筛选出与其专业相关的工种,助力吴秉毅成功入职华晓精密工业(浙江)有限公司。

当年轻人把工作视为养家糊口的手段时,很难从工作中获得自主性,也很难获得成就感。而当年轻人认可工作的价值、使命时,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也会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而享受自己的工作,关注能力的提升和职位的进步。事实上,让年轻人形成对工作意义的追问、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和对发展出路的探索,也正是大厂形成“就业光环”的关键所在。

文/付名煜 蒋加丽 陈艳燕 周洲

张有钢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