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厂房建设项目已进入地梁建设阶段,附属工程能否先行施工?”“企业升规有哪些政策指导?”“科技专项资金怎么申请?”在龙泉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收到许多类似的涉企问题咨询。这些“疑难杂症”,由该中心各板块汇集后,再联动相关部门及属地共同解决,为企业发展带来满满获得感。
拼经济,拼的是企业,更是营商环境。去年4月,浙江领全国之先,提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将其作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一年多来,龙泉市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持续创新、迭代、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举措,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龙易办”品牌,引领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向“增值化”蜕变,让惠企政策更加精准、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助企服务更加有力、政商关系更加清朗,营商环境迈向全省一流。
高效办结,彰显政务温度
“如今办事真是方便快捷,不仅材料简化、跑腿减少,时间也缩短了。这些政策优惠,我要带回家好好研究一下。”10月31日,前来龙泉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的刘先生欣喜地收到了服务中心依托各板块窗口涉企服务事项特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
“大礼包”里,包含了龙泉市惠企政策汇编、青年创业政策、科技创新服务指引、工程建设和水利服务指南,以及医保、社保、税务、公积金等涉企内容。
企业服务中心里繁忙而有序。大厅中央,“把事项交给我,把满意带给你”的服务宗旨挂在显眼位置。
去年11月,龙泉市在丽水率先挂牌成立企服中心,整合涉企服务事项,形成项目、人才、政策、科创、法治、开放、金融、数据、兜底等9个增值板块,以及“兰台助企”特色板块,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服务。
中心围绕“人员+机制”,推动高效运行。“首席服务专员制”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各板块“首席专员”,做到“简易事项当即办、高频事项3天办、复杂事项5天办”。同时,配套协同服务、兜底服务等16项运行机制,确保涉企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2024年,企业诉求解决率、企业满意率双双达到99%以上。
目前,中心已进驻涉企服务事项187项,完成餐馆经营准入准营一件事联办、出生一件事联办等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认领,在窗口端、平板端推广应用,上线运行“龙易办·泉城享”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
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支点,龙泉市不断拓展服务半径。聚焦产业需求,建立“汽配之家”特色产业驿站,提供公共检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营销拓展、赋能发展、人才建设等六大增值服务,与企服中心建立双向运转机制,实现“一地接受,协同处置”。
开展“政电银”一体化服务项目,依托农商银行网点,将“19+X”项高频电力业务和71项政务服务便利化事项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推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共享化。
针对跨域办理难,龙泉市与四川省成华区、江苏省吴中区、贵州省榕江县、福建省浦城县等地政务服务部门和商会签订党建联建"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在外龙泉人跨省可办高频事项101项,外省人员在龙可办36项,为省外龙泉人和外省人员提供“回家式”服务。
从曾经的“不容易办”到“容易办”,再到今天的“龙易办”,在一件件事项的办理中,龙泉市企业服务中心将一个个“问题清单”变成了一份份“满意答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后盾。“企业有事就找企服中心”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增效扩面,拓宽服务维度
“这个‘政策计算器’非常方便,惠企政策一键匹配,再也不担心错过扶持政策的申报了!”近日,浙江龙鑫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科科长刘靖试用了“龙财通”的新功能,对此赞不绝口。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是关键。今年以来,龙泉市对深受企业欢迎的网上政策超市——“龙财通”产业政策数字化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增加了政策计算器、政策免申即享等功能,构建了“企业标签库”与“政策标签库”的精准对接机制,实现“政策找企业”“无须申请即可享受政策”,缩减政策办理时限70%以上。2024年,龙财通已累计在线兑付政策资金1.06亿元,惠及企业1042家次。
秉持“将服务链建在产业链上”的理念,龙泉市不断拓展“高效办成一类事”的“新场景”,将涉企服务从“一件事”拓展到产业链“一类事”、从单一环节扩展到全链条产业链一类事。比如,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全产业链,龙泉市系统梳理了产业链问题清单16项,产业链服务项目清单27项,精准缩短汽配企业投资办理时限,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企业项目服务“全流程有人帮、全过程有人跑”。“汽车零部件产业准入准营”入选2023年全省“一类事”指导目录先行先试地区名单,并入选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在扩面上,龙泉市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引领撬动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
龙泉市综合执法局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领域实践运用,将行政指导融入行政处罚制度,有效避免行政机关“一罚了之、以罚代管、只罚不管”行为发生,进一步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龙泉市建设局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以加快项目投产、控制投资成本为核心,制定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匠心暖企”十项举措》,加快构建工程建设领域增值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企业投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赋能发展,提升竞争力度
如果说传统的便捷服务是做“减法”,以“简化材料、减少环节”等提升服务效率,那么增值服务就是做“乘法”,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精准化、专业化衍生服务机制,助力企业攻坚克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年产值超10亿元,每月刀剑出口量40余万把。但刀剑产业潜在的安全隐患、监管难题让企业感到头疼。为此,龙泉推出“龙剑链”管制刀具精准智控系统,形成“溯源可查、认证可用、安全可控”的平安寄送模式,目前已累计注册单位1491家,实现活跃企业全备案,刀剑产品11438种,赋码刀剑332135把。
此外,龙泉市全面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创新数字化标准化增值路径,打造“剑瓷行业产业大脑”构建“剑瓷宝”等八大场景,并与“龙财通”应用互融互通,通过集中发布、推送以及兑付涉剑瓷产业政策,产业资金拨付从半年时间压缩到20天以内。先后建立并实体化运作浙江大学等高校龙泉研究院,攻坚青瓷生产烧制过程温控难、易碎、过重等工艺难题,坯体、釉料配方实验等技术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增值服务,为剑瓷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截至目前,龙泉剑瓷产业共有经营主体7500余家,其中剑瓷企业1260余家,剑瓷从业人员3万余人,千年剑瓷正迎来全新发展时代。
龙泉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素有“浙南林海”之美誉。但受限于传统生产方式影响,竹木产业面临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龙泉市依托市企服中心,梳理面向竹木企业的增值服务事项,“做优”增值服务。市领导挂帅的竹木产业“链长制”,实施链长牵总、会长搭台、团长服务、校长支撑、链主带动“四长一主”协调联动机制,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2023年累计办理林业行政许可1234件,服务企业超300次,解决问题50余批次。
今年以来,龙泉市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进竹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龙泉市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龙泉市竹木产业综合整治提升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园(锯板中心)扶持政策》,支持和推动竹木产业转型发展。今年上半年,龙泉竹木产业规上产值同比增长20%。
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质效,有效激发市场经济活力。2023年,龙泉在册市场主体4.4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6992户,新设市场主体增速达17.12%,彰显了政务增值改革的显著成效。2023年全市无感监测招标投标9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达89%,位列全省第28、丽水第一。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龙泉将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提质扩面增效,通过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擦亮政府服务增值化改革金名片,致力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
记者 邱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