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紧跟步伐 打造更具韧性的山城“地瓜经济”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05 16:49:04 点击数: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21年刊发的《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中提到,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并支持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

多年来,龙泉市坚持以“地瓜”的“生长”和“延伸”来思考地方经济“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聚焦拓市场、强产业、优生态三大主攻方向,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相促、产业相融、市场相通,走出了一条内源驱动、内外联动的山城“地瓜经济”发展之路。2023年,全市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全市产业出口额连续三年年均增速超30%;2024年8月,龙泉市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成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张有钢 摄

明确方向,汽配产业拉动山城经济稳步向好

拓宽出海渠道,市场“藤蔓”更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自身特点,认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大开放战略,充分调动各类出口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块状特色经济产品的比较优势,实行市场细分战略,占领不同层次的国际市场。”

龙泉市考虑到山区企业实际情况,抢抓RCEP开放机遇,推出参展补助、应对贸易风险、鼓励吸引外资等8个方面政策扶持,通过搭建跨国采购对接平台补短,企业出海、外商来龙双向发力,引导企业在俄罗斯、沙特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0余个营销网点,打通国外销售渠道,全面拓展汽车零部件新兴市场。

在打开市场的基础上,提高市场占有质量。依托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对标国际知名品牌,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品牌体系,科学制定产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引导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战略,鼓励优势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产品定价话语权,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

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大开放战略指引下,龙泉市已先后获得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现拥有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中平行流冷凝器、蒸发器约占全国出口量的50%,管阀件占国内售后市场份额90%,2024年1-8月,全市汽配产业出口同比增长29.6%,2024年一季度出口货值环比增长44%。

提升企业能级,主体“块茎”更强壮。“着力扶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产品,切实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重视品牌建设,努力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龙泉市坚持集群化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技赋能“第一动力,按照“建库—把脉—服务—提升”闭环式培育路径,建立汽配行业小升规、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开展产业链协调、专家会诊等精准帮扶指导,助力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打造一批“链主型”“链核型”企业,培育形成“头雁领航、强雁高飞、雏雁成长”企业梯队

在内育的基础上,编制“汽车空调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分析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引进补链、强链、延链项目,集中力量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打造“链主”带动、全链贯通的产业生态。借力上汽、中汽、本松签订的共建龙泉研发中心协议,推动龙泉汽车热管理产业占领前沿技术制高点,着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抢抓吉利、科博乐等链主企业带来的产业裂变效应,引导企业向“配套专家”转型。

目前龙泉正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从空调零散部件生产向空调总装生产、从售后中低端市场向配套中高端市场、从汽车制冷系统向全域热管理系统转型,已培育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达4.91%。

优化营商生态,发展“土壤”更丰沃。在2005年浙商论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与‘立足浙江发展浙江’是紧密相连的。”

龙泉市通过更高效的助企服务服务,在“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中间搭建了稳固桥梁。通过充分挖掘长三角地区优势院校专家团队资源,相继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94家科研院校 (所) 建立市校合作机制;与浙江大学共同打造了具有CMA和CNAS资质的汽车空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可检测项目200余项,是目前国内汽车空调行业检测项目最多、检测范围最广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建立了浙江省汽车空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汽摩配行业商会汽车热管理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初步形成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设计、产品智造、检验检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在龙泉的产业格局。

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绘制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一类事”增值化服务清单,依托“汽配之家”“龙财通”等助企惠企平台,持续深化“1+3+6”汽配之家产业驿站,实施“驻企服务员”制度,专人跟踪服务企业,努力打造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链体系。实现企业办事时间、涉企项目审批时间缩减50%以上,如吉利项目通过“极简审批”模式,签约43天即开工,1-8月,解决汽车零部件企业困难问题83项,销号率、满意率100%。

龙泉市坚持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企业“发展指数”,把企业的“问题清单”转换为发展的“成效清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他们不仅筹集了资金,还带回了大量信息、商机、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为促进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作出了新的贡献。”

正视问题,山区地瓜经济尚有进步空间

产业协作深度不够。受人力资源、技术开发、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龙泉部分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难以在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与质量上跟上当下市场的需求,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企业交流合作深度有待提升,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借力发展、借梯登高的意识需要提高,与知名品牌整车企业和热管理领域龙头企业需要进一步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价值变现能力不够。龙泉市区域性热管理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其中大多企业的人员规模、厂房数量、资产规模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规模化效益的发挥上仍有提升空间。吉利项目签约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虽已在全力加快推进,但尚未投产,短期内仍无法快速释放产业集聚带动效应。

产学研用融合成熟度不够。虽然龙泉市已和国内一大批大院名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但本地缺少研发型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深度衔接仍需一定时间的磨合过程,连接侧“衔接专业性”不足,好的研发成果和企业实际需求无法有效对接,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合作项目较少,需要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项目。

积蓄动能,打造更具韧性的地瓜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高质量论述,为龙泉市参与内外双循环指引了方向。龙泉市将秉承“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态度,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紧扣中国热管理智造基地和世界热管理产品集散地发展定位,在培育发展前瞻性新兴产业、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赛道上承担龙泉责任。

提升对外合作能力。持续深化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积极推动龙泉与国内外重点地区开展产业合作与交流,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组织和鼓励企业参加法兰克福展等国际性汽车零部件展会、供应链论坛、学术会议等高层次活动,打造热管理产业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支持龙泉企业汽车零部件产品对外出口,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政策,支持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邀请知名专家为行业人才、企业讲解最新国际动态,交流前沿问题。鼓励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探索境外上市投资模式,鼓励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合作或入股等形式抱团参与海外投资。积极探索与俄罗斯、东南亚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围绕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开展多边、双边合作,促进先进质量基础设施的国际互认。

提升智造能力。切实贯彻落实“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以5G为代表的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特色专业园区信息化水平。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过程的集成应用。推动建设“无人车间”及“数字工厂”,加速企业智能化升级进程,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龙泉汽配之家特色产业驿站,广泛收集企业需求,开发驿站特色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中心。引导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公司入驻综合体,集中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符合条件积极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资金支持。面向重点群体,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针对性、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支持金融服务机构入驻平台,探索“政银企”多方合作新路径,加强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对接频率,为园区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统筹建设官方销售、采购服务信息平台,支持社会资本搭建汽车零部件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推动汽配云迭代升级。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当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体系化、专业化开展“成果拍卖季”“创新挑战季”等服务活动,实现技术成果共享。

龙泉市经济商务局  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