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 人大代表建议 |
一、背景
发源于龙庆景菇民区的香菇文化是浙江省非常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龙庆景菇民区有千年香菇栽培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孕育了团结、耐劳、善良、进取的菇民精神。随着时代变迁,香菇文化整体衰落已近濒危,为把香菇文化体系中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艺术形式和菇民精神集中展现出来,2023年周昌勇、张祖华、项刘松等人用近一个月时间,共同创作编排了龙庆景菇民非遗情景剧,于2023年8月10在龙南乡下田村进行公演。
情景剧集中展示了菇民区的非遗项目。全剧含 “菇神庙会”“三合堂议事”“祭拜仪式”“民谚”“菇民山歌”“舞狮子”“木偶戏”“山寮白”“菇山禁忌”“菇民戏”“菇民防身术”“菇民信仰”“砍花法”“花鼓戏”“搭蕈寮”“设机关”“民间吹打”等非遗内容,以及“接饼”、磨豆腐、戳黄粿、剪窗花、竹器编织等生活与生产习俗。全剧包含菇民深山劳作、五显帝传艺吴三公、革命星火传菇寮、菇民反抗苛政屯溪打街等故事情节。演员主要为来自龙泉、庆元、景宁的非遗传承人。情景剧演出的目的是将香菇文化予以展示和保存,让非遗活态传承,把龙泉的乡土文化建设好,让香菇文化和剑瓷文化一起成为龙泉文化宣传的金名片。
全剧剧情连贯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表现的是菇民熟识的内容,深受当地群众喜欢,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综合性;据了解,无论在龙泉还是庆元和景宁,由菇民自导自演的菇民非遗情景剧还没有编排过,放眼全国,能将十多个非遗项目整合在一部戏剧中也非常少见,其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情景剧编排经费紧缺,创作时间非常有限,其剧本的编写,情节的设置,唱腔的设计及舞台和背景的铺设等都有不足,缺少摄影摄像及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演出前后的宣传不到位。2023年公演的情景剧舞台布置过于单调,难以体现菇寮与菇山特点;道具简陋,无法准确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内容;灯光不到位,制约了场景切换和聚焦主要人物的效果;演员排练时间不够,表演动作不流畅,演唱和伴奏的问题不少。
二、案由
(一)歌颂革命精神,弘扬菇民优秀传统。情景剧通过红军菇寮访贫,将革命火种传到菇寮,激励菇民屯溪打街反抗苛政,是对党领导人民翻身做主的革命精神的歌颂。通过情景剧的公演,宣传龙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革命老区菇民的革命传统。
(二)有利于保护香菇文化体系。香菇文化是丽水独有的地域文化,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剧几乎涵盖了香菇文化全部要素,是菇民传统生活与劳作的集中体现,具有原生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三)有利于保护丽水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香菇文化中的菇神庙会节庆,为五显帝、吴三公、刘伯温立师傅榜,敬畏供奉山魈,菇民山寮白运用,民间信仰与宗教场所管理等无一不体现丽水民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
(四)有利于丽水菇民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情景剧综合了菇民区十多种非遗文化,且大多数表演者为非遗传承人,通过演出,可以使观众近距离接触菇民非遗文化,加深菇民后代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提供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的舞台,并通过交流演出,保护和活态传承非遗文化。
三、建议
(一)建议龙泉市委宣传部邀请电视、报社、网站等各类媒体,对香菇文化和菇民非遗情景剧进行宣传报道,在精心组织和编排菇民非遗情景剧的基础上,推荐情景剧到龙泉、丽水、杭州等地公演,对公演予以经费支持。;
(二)建议龙泉文旅委指派或引荐专业人员对舞美、音乐、编导及视频制作等进行指导,并在预算内予以经费支持。
(三)建议龙泉民宗局对情景剧涉及民族宗教部分进行指导,在民宗系统内对情景剧予以宣传,对情景剧编排与公演予以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