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

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

文章来源: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14 10:49:39 点击数:

尊敬的周昌宗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龙南乡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结合我局业务职能,就您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龙南乡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千年的香菇种植历史,积淀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香菇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留存了众多文物古建,孕育了团结、耐劳、善良、进取的菇民精神和状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充分发挥其生态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我局持续推进龙南乡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现将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挖优势发展特色。龙南乡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上具有春季气温回升迟,秋季降温早,夏季短而无酷暑的优势,这里日平均气温较平原低5—6℃且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夏菇生产。龙南乡充分发挥“海拔高、气候宜、生态好”的特点,积极发展生态夏菇产业。一直以来,生态夏菇是龙南乡的主导支柱产业,其收益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上田村是龙南乡最早发展夏菇的村庄,以上田、上兴、蛟垟3个村为中心,辐射至附近8个村的夏菇产业带,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最多时期,有1000多户农户从事夏菇生产,产量2000多万袋,加上冬菇、黑木耳,全乡食用菌产值可达1亿多元。上田夏菇交易市场在交易高峰期间,日均吞吐量达到20余吨。

(二)协同推进产业升级。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以及在外地市场竞争冲击下,龙南乡食用菌栽培数量急剧下滑,黑木耳几乎无人种植。为进一步巩固龙泉市“中国南方黑木耳集散中心”地位,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2023年12月,龙泉市高规格召开全市食用菌产业振兴大会,全域推进黑木耳提质扩容工作。龙南乡积极响应大会精神,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2024年新发展黑木耳70万棒。其中,龙南乡蛟垟村强村公司充分利用龙南乡海拔温度低的优势,在蛟垟上田自然村新建黑木耳液体菌种短包示范栽培基地1个,种植20万包,推广黑木耳液体短包新技术、新模式。由于温度低,菌包比其他低海拔地区提前20余天排场,不仅可以提前采摘第一批木耳,而且可以缓解菌包集中生产和养菌压力,间接提升菌包厂年加工产能。此外,出台奖补政策(龙政办发〔2024〕8号),新建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基地10亩以上,每亩至少补助1200元。在良好的政策引导下,农户种植黑木耳信心十足,龙南乡人民政府成功发动其余9户农户种植黑木耳。

(三)加快提升服务品质。围绕“一个入口形象、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张景区导览图、一套旅游标牌标识系统、一批停车场、一批旅游厕所、一个核心景区、一条游览线路、一个乡村文化记忆馆和一批旅游业态”等十个一标准,不断健全景区镇、景区村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功能,标准化推进、样本化打造。目前,龙南乡被评为省3A级景区镇,有A级景区村12个,其中建兴村为AA级。接下来我们可以借力景区镇、景区村的提升改造,完善村庄旅游厕所、旅游咨询点、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龙南乡整体公共服务质量,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推动乡村发展。

(四)创新培育市场人气。为保证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突出特色、突出内涵和突出创意,一方面,我局围绕龙南乡人文历史、绿色生态自然资源等优势,不断举办“乡村文化漫游节”及其它特色文旅活动,近两年指导培育龙南乡举办菇源圣地 状元登科 百山祖国家公园第十四届香菇文化节暨龙台两地共祭菇神吴三公活动、2024年“龙南山货 万市兴龙”年货大集、龙南乡 2022 年乡村文化漫游节—云耕龙南山货节暨龙南粉皮乡愁味享活动等乡村文化漫游活动,设置木偶戏演出、菇民花鼓戏演出、菇民防身术表演、菇民山歌对唱等环节。同时,龙泉市文广旅体局对文化活动给予相应补助,2023年-2024年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共补助19.4万元。此外,积极指导龙南乡开展各类省级项目申报工作,龙南乡于2023年被评为第四批浙江省戏曲之乡,并成功培育1名省级文化先进户、1名文化能人。另一方面,精心设计推出如兰巨—龙南特色自驾游、龙南“菇源圣地”特色游、“璀璨星河”房车露营游、龙南乡“深山避暑”自驾游等多条精品特色线路全力撬动乡村旅游市场,并充分利用“龙泉旅游”微信公众号、“天下龙泉”官方抖音账号、微信视频号等自身媒体平台,借助与浙江经视、FM93等知名媒体合作,推介龙泉农村乡野生活、特色活动、特色美食菌菇宴等,全力激活乡村旅游人气,实现增加游客量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五)持续做好非遗文章。一是健全食用菌相关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一方面系统展示非遗项目。建立龙泉香菇博物馆等专题馆,该场馆年可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万多人次,通过数字化展示平台提升保护展示传播,实现当地农户的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塑造了龙泉食用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良好形象和平台。另一方面给予食用菌相关项目专项资金补助。对《关于香菇、灵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布展、提升建设项目》提供专项资金补助10万元,为打造龙泉食用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食用菌科普基地及省、市、研学教育基地等,网络、电子平台视频数字化展示提升保护,引领示范作用,投资建设项目。对《龙庆景菇民非遗情景剧》提供专项资金补助3万元,通过对全国唯一的非遗情景剧的精心编排,提升艺术水准,让社会满意,观众欢迎,以戏养戏,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二是建设食用菌相关非遗人才传承梯队。龙泉市非遗中心对全市食用菌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并积极申报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泉菇民习俗于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龙泉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香菇砍花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菇民防身术于2011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龙泉市香菇庙会于2011年被列入第五批丽水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非遗传承人体系。截至目前,龙泉市共有食用菌相关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其中:食用菌相关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丽水市级3人,龙泉市级6人。三是认真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持续做好对龙南乡龙南菇民建筑群(麻竹坑菇神庙、杨山头余家大屋、杨山头柳家大屋、龙井菇神庙、下田菇神庙、凤阳山菇神庙)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龙南菇民建筑群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联合各部门,进一步挖掘龙南乡食用菌文化基础,健全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供给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文旅融合为主线,通过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文旅项目、文旅产品等,不遗余力打造龙南乡特色文旅产业,助力我市旅游经济增长。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系,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旅游工作,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联系人:徐洛,联系电话:7750249。


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