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农二代”返乡 收获了一批田间“粉丝”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30 17:03:22 点击数:

“胡老板,这就是你订的那批番茄苗,你看看,长势非常好。明天我们准备开始嫁接了。”在龙南乡蛟垟村上田自然村的云田种苗基地,95后新农人蔡欢正在录制视频,向客户反馈种苗培育情况。

向客户反馈苗木长势,也是蔡欢的日常工作之一。蔡欢说,这么做,一是联络感情,二是让客户有参与感。正是因为这些小细节,为他留住老客、引来新客。今年,番茄苗已订出去100多万株。

育苗大棚里锤炼出来的“农二代”

2020年,在杭州“打工”了几年的蔡欢,收到龙泉蔬菜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父亲毛月旺“召唤”,回到了龙泉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你以为会按照电视剧的走向,蔡欢即将开启 “躺赢的霸总人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2016年,我22岁,跟着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种苗生意,发现苗棚里的生活太苦、太枯燥了。”蔡欢说,因为太年轻耐不住这份冷清,干了不到一年,他就跑到杭州从事电商生意了。

在繁华的省城,虽然生活丰富多彩,但是高节奏的工作也很内耗,蔡欢开始想念泥土的芳香。随后,在父亲的一再“召唤”下,2020年底,他毅然决定回到龙泉,踏踏实实跟父亲学习育苗技术。回来后,就跟着父亲呆在偏远的龙南乡,从事种苗种植管理。

“做农业赚得都是辛苦钱,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说起育苗工作,蔡欢感慨万千,小小的种苗培育,看似简单,实则门道很深,就水多水少这点小事,都决定着种苗健康和苗株品质。

揭膜通风、喷水打药、移苗嫁接……蔡欢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熟悉和掌握了育苗技术和管理。刚开始那段时间,他总是比工人更早来到大棚,天黑才回去休息,每天累得倒头就睡。正如他所说,“很多时候,做梦都是关于种苗的点点滴滴。”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与历练,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这些经历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和毅力,也让我喜欢上了农业。”如今,蔡欢已经能独当一面,全面接管了家里的育苗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二代”。

摸爬滚打中锻造出来的“创新者”

“农业,也要走科技之路。”这是在采访中,蔡欢说得最多的话。3年多的电商行业经历,让他对科技信息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跟着父亲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蔡欢意识到传统育苗存在生产效率低、种苗存活率低等问题。为此,他四处学习取经,并劝说父亲对传统大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提升,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

父子俩说干就干。首先对苗场进行设施化改造,引入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温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不仅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便捷化,而且降低了育苗成本。

“以前用人工一天只能播种120盘左右,现在用机器,一天能播2000多盘,效率将近提高了17倍。”毛月旺笑着说,有了科技支撑,现在做农业,真的比以前轻松多了。

蔡欢还通过互联网技术,安装了苗情生态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苗场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管理人员能对苗场的各项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随时查看,并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种苗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大大提高了种苗成活率和品质。

“在他这里买回去的苗,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比以前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了不少。”今年,老顾客沈朝松又向蔡欢订购了十万株番茄苗。

乡村振兴路上不断前行的“追梦人”

2月到11月,是种苗培育最忙碌的时期,每年这个时候,蔡欢就要和苗棚相依相伴。

“以前我会羡慕朋友们可以满世界跑,现在想想,做农业就是这样,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干好干出彩。”蔡欢说,在空气清新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村,看着种苗一天天成长,看着农民买去的种苗有了好收成,就很有获得感。

尽管和家人朋友聚会的时间少了,蔡欢却在乡间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龙南、八都两个基地培育出的番茄、茄子、卷心菜等种苗,品质优良,十分畅销,产值达600多万元。

他和农民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信任的朋友。去年,全国各大茄子产区丰收,造成龙泉茄价格暴跌,导致今年不少农户不愿种植。蔡欢积极劝说周边种植农户不要放弃,今年茄子上市后,价格一路飙升,种了的农户都笑得合不拢嘴。

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如今的熟稔,四年时间,蔡欢成长很快,他的科技赋能农业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育苗事业步入正轨。他也彻底爱上了这份曾经觉得枯燥无味的事业。

“这几年,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好。虽然发展现代农业投资大、见效慢,但却依然是有意义、有奔头的事业。”蔡欢说,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新农人队伍,让乡村全面振兴起来。

记者 季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