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华 摄
季晓武 摄
我市位于浙江西南部,面积3059平方千米。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低中山占总面积的69.17%,丘陵盆地占27.92%,河谷平原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龙泉区域地质运动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地球形成初期就已形成原始地壳,2014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查田镇下保村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记录了世界最早的变质事件。龙泉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古元古代八都群、中元古代龙泉群、侏罗纪时代和零星的加里东期、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组成,是著名的华夏陆块重要组成部分。
八都群主要分布于锦溪、八都、上垟、查田、小梅等地,是华夏陆块内部目前已知的分布范围最大、变质程度最深、地质演化最复杂、形成时代最古老的变质岩石地,最古老继承锆石年龄为28.03±0.34亿年。八都群在古元古代晚期,曾经历强烈的造山作用过程。
龙泉群主要分布于龙泉南部,大致分布在龙泉至小梅瓯江以东,金村至南弄断裂带以西的谷地内。其演化开始于14亿年前,成熟于5.4亿年前左右,时间跨度达8.6亿年。2014年6月,邢光福等专家在查田镇下保村龙泉群地层中发现了2颗约41亿年的锆石,其中一颗207Pb/206Pb年龄为41.27亿年;另一颗锆石核部结晶年龄约41亿年,变质边年龄为40.70亿年,是目前已获得的最早的全球变质年龄。这表明龙泉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还保存更早的太古宙—冥古宙时期残留岩石。
侏罗纪是我市分布最广的地层,主要分布于住龙、锦溪、城北、道太、安仁、龙南、屏南等广大地区。这一时期,龙泉地区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是现代龙泉地貌特征主要构造期。白垩纪仅在安仁新建、歇场、严山、於头一带分布,另常乐寺、新河、坑背和龙南的五星村一带有零星出露,时代为白垩纪早期。第四纪开始于260万年前至今,仅在瓯江水系两岸存在第四纪洪积地层,主要有小梅镇区、骆庄、黄南;查田镇区、下保、溪口、竹舟、茶丰、赵麻於、住田街、青坑、石玄湖、独田、安吉、五梅垟、市区、八都镇区、安仁镇区一带狭窄河谷盆地分布。
龙泉花岗岩侵入有加里东运动、燕山期运动两个时期。加里东期地球发生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我市境内主要出露于南大垟、蜜蜂岭、梅垟、墩头、坑里一带。在乌岙周边还发现一小块加里东期闪长岩侵入。燕山期运动花岗岩侵入十分强烈,龙泉地区有相当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境内多处零星出露,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台湖山、披云山及其周边,住龙及其周边,柘坑和周际4处,这4处当中披云山和台湖山独特的花岗岩地貌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在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我市境内构造出众多独特或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其中,凤阳山火山岩地貌、八宝山金银矿、东畲—枫坪构造剖面、溪口—骆庄构造剖面、黄南构造剖面、花桥八都群汤源组剖面、上垟—花桥八都群剖面、淡竹花岗闪长岩体、骆庄花岗岩体、狮子坑橄榄岩;查田镇下保村龙泉亚洲最古老的锆石分别入选浙江省第一、第二批地质遗迹,是丽水区域入选地质遗迹最多的县市。
我市在数十亿年的地质运动中经历了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侏罗纪大规模火山喷发,这些运动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构造了现代龙泉雄壮的山川地貌。我市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是浙西南山区核心地带,素有“浙江西藏”之称。境内山川主要由仙霞岭和东部的洞宫山两大山脉构成。仙霞岭为武夷山余脉,从浦城延伸入境内,主峰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披云山。披云山顶悬崖峭壁异常险峻、怪石嶙峋,特别是山顶的石棺极为神奇。除了披云山,还有元代李升结庵处破刀山、云海胜地大岩山、邱鼓食桃处台湖山、地质遗迹聚集区八宝山、佛教胜地昴山等名山胜地。洞宫山脉是江浙沪海拔最高的山脉,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长三角最高峰。在黄茅尖与庆元百山祖之间11座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之间有一条号称“华东第一虐”的千八路线,是令国内户外爱好者神往的经典路线。此外,还有琉华山、天平山、古来山、高驿山、将军岩等名山胜地。龙泉至小梅沿瓯江两岸则是东北向西南延伸入庆元的狭长丘陵与山间盆谷相间的龙庆谷地,自古以来就是龙庆两地的粮仓和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带。自两宋以来,这片神奇的谷地孕育出清河张氏、清源何氏、平昌管氏、延陵季氏、南阳叶氏、上党鲍氏等世家大族。
地处亚热带山区,我市雄壮复杂的山系,勾勒出多彩多样的水景。境内除了西北部有一小部分属钱塘江和闽江水系,大部分都属瓯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境内屏南镇锅帽尖西北麓,自东向西流经南溪、干上、金村到小梅镇,因台湖山的阻拦折向东北。在黄南纳西面的青溪(旧称秦溪),过查田在茶丰纳石隆溪(旧称蜚溪);又在安吉东北纳上游最大支流八都溪,随后纳豫章溪、蒋溪、大贵溪、雁溪、安仁溪等支流从云和出境。良好的生态和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使龙泉的地表水长期保持在Ⅱ类水以上,瓯江上游和众多支流的上游,大多为Ⅰ类水,甚至6-7米的深潭都清澈见底。优良的水质和千奇百态的山川,勾勒出石马大峡谷、石马大瀑布、白云岩、下樟大瀑布、九漈峡、老鹰漈大瀑布、瓯江源大峡谷、周岱大瀑布、青龙峡和高山湿地大小天堂、菖蒲塘等山水名胜。
来源:《浙江文史记忆·龙泉卷》
作者:叶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