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人产城”融合发展 山水品质活力迸发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9 09:59:44 点击数:

城东综合体双子楼、旅游集散中心、城市文化会客厅等标志性项目建成开放,首家按国际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温德姆酒店盛大开业,城市能级、城市品质跨越提升;华楼街东延、龙窑路西延、剑川大道北延等交通重点项目相继全面开工,城市内联畅行“微循环”有效疏通,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绿水青山,是龙泉的家底和宝藏。过去的一年,随着“人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明确,“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完成,逐步形成“一江两岸、一核四区”城市发展新格局。百姓的自豪感、幸福感,这些原本抽象的感性概念,在龙泉也有了细致入微的理性布局,一幅“城市颜值”和“经济产值”共生共赢的魅力图谱正在徐徐铺开。



“一江两岸、一核四区”

城市空间扩容提质

“我一下龙泉市站,就差点认不到回家的路了,变化太大了。更没想龙泉有陶溪川这种‘高大上’的文旅打卡地,连老街三江口都开出这么多年轻人集聚的轻食店,真的是越来越有都市范了。”1月12日,在外工作的龙泉人吴蒋艳回家一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逛了一圈龙泉城,并在朋友圈感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

和吴蒋艳一样,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让龙泉人激情澎湃,对于城市的未来充满无限期待。

2023年,龙泉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深入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战略布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编制,城区面积从14.1平方公里规划拓展至26.1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8000亩。

如今,站在壮观的城东综合体建筑群中,已很难想象过去市区囿于新华街、中山路一带的局促。这片总投资40亿元、用地规模达218亩的崭新区域,在过去的一年中,高档办公楼、住宅区等纷纷交付使用,加上之前已开业的万达广场,人产城融合推动作用愈加明显,已然成为龙泉新的城市客厅和商贸中心。

要塑造一座现代化品质城市,还要有呈现人文内涵的丰富载体。地处龙泉老城区核心区域的西街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在地理上打通了龙泉城区的文化脉络,龙泉以“不停业、不封街、不大拆、不大建,市场化、渐进式、微改造”的方式,循序渐进修复、活化、培育,并通过植入现代文化元素增强吸引力,在保留了活态历史的同时,丰富了城市街区消费业态,成为龙泉人寻找乡愁、外地游客必去的一景。

项目纷纷落地的同时,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完善。2022年以来,龙泉投资38亿元开工建一批交通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打通了多条城市断头路,串起了通往旅游景区和工业园区的风景线、经济线,城市交通便利度和通达度明显提升,彻底释放出了龙泉发展动能。

去年,随着剑川大道北延项目的启动,华楼街东延、龙窑路西延等工程的高效推进,加快了城市内联畅行“微循环”全面疏通步伐,城市框架将实现进一步拉大。“等执中大桥建好与华楼街连接上,从武潭到城区只要5分钟,我们也算城里人了!”剑池街道石武村的村民们倍觉欣喜。

像绣花一样,使用好龙泉的每一寸土地,让老百姓最大程度地享有城市建设开发的成果。过去的一年,龙泉在精心扮靓棋盘山城市中央公园等“城市绿心”同时,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行动,持续优化万达商圈品质,做强城市会客厅文创活力,全速推进水南未来社区建设,加快推动三江口区块、瓯江北岸品质提升,以区域亮点提升品质形象。

同时,针对城市道路绿化空间缺乏特色亮点和整体性规划的问题,通过“拆墙建绿、金角银边、一树一景”行动,建设口袋公园5个、打造景观节点8处、微更新行道树2000余株,成功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构建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15分钟城市休闲生活圈。

城市发展昂首阔步,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月13日晚,龙泉市体育馆人从众叕,山城的第一场明星演唱会吸引了5000多观众前来捧场,高规格的舞美灯光、恢宏大气的体育场馆,带给人极致的视听体验。

一场演出的背后,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实力,正如现场一位观众所说:“我不是因为能看到这些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明星而激动,更是因为龙泉有实力、有能力吸引明星前来开展活动而兴奋,我为自己的城市骄傲自豪!”






“十美”行动开启一键美颜模式

美丽龙泉焕发新颜

优良的生态、良好的环境,是一座城市的立身之本,是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的坚实底气,也为县域发展撬动起巨大发展空间。

去年3月,一场以“洁化、净化、序化”为基础,以“绿化、彩化、亮化”为进阶,以“德化、文化、智化”为升华的美丽龙泉建设“十美”行动,在龙泉城乡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这个行动,不止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深化和提升,更是把“美丽”颜值、“美丽”气质、“美丽”内涵提升至全域新高度,以“最美”的标准构筑空间格局之美、塑造风貌精致之美、厚植乡村迭代之美,致力把市域3059平方公里打造成环境优美、交通有序、管理到位、服务周到、正气充盈的“最美大花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围绕建设美丽河道和美丽山林,龙泉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系统推进八都溪、梅溪等6条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并以水为核心,整合山水、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江滨南岸文化长廊等沿溪文旅平台和留槎洲、云水街等网红滨水开放空间,发展夜游瓯江等涉水体验产业,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

围绕建设美丽村庄和美丽田园,龙泉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要求,将青瓷文化、红色文化、畲乡文化融入村庄建设全过程,联动推进美丽城镇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古村复兴示范等“十大工程”,建成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34个,宝溪乡获省和美乡村示范乡镇,宝溪乡溪头村、竹垟畲族乡盖竹村入选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

实施“田园清洁化、田园美观化、田园生态化”专项行动,布局建设美丽田园示范点,对农田进行改造提升,探索“菜+稻”“耳+稻”等轮作模式和鱼稻共生、螺稻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一幅田园环境整洁、农业设施整齐、产业布局合理、农业产业兴旺的美丽田园新图呼之欲出。

围绕建设美丽园区和美丽公路,龙泉积极探索“交工旅融合”机制,将市域内的美丽景区、美丽园区、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提升打造14条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线、3条主题骑行路线,通过建设“交通走廊+骑行+慢行”休闲旅游线路,加快构建“快进慢游”现代旅游交通体系,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3%,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

与此同时,龙泉还依托“浙江有礼 品质龙泉”市域文明实践品牌,开展“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和“最美龙泉人”“龙泉道德模范”“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启动“文明交通、十美有我”、绿色文明生活提升等行动,建立“碳中和+生态宣介+生态司法”等模式,倡导全民绿色衣食住行,全社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蔚然成风。

2023年,龙泉市成功入选全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试点县、全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水质综合指数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二,创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同时,在西街、住龙、竹垟等乡镇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十美”示范点、精品线。

幸福在这里,乡愁亦在这里。“三生”融合的“十美龙泉”建设,从外到内,既美化了城市的“面子”,又夯实了城市的“里子”。


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有新成效

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

“遗留几十年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心里都很通畅,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也更加顺畅了。”说起过去这一年的收获,剑池街道茶坦村党支部书记叶水明说,最欣慰的就是再也不用为留用地处置问题发愁了。

人民至上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石。过去一年,龙泉市委、市政府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责任担当,部署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攻坚行动和“护亚运、清积案”行动,成功破解一批经济、民生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短板和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秉持“对龙泉人民负责、对龙泉历史负责、对龙泉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2023年,龙泉集中梳理解决了群众呼声大、涉及面广的社会治理难题296件,其中历史遗留问题39件,以重点突破推动矛盾纠纷大化解,特别是城区留用地处置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协同联动、集中攻坚,仅用36天就打赢攻坚战,妥善处置留用地3834植,腾出用地空间249.2亩,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受益的双赢局面。

围绕“护亚运、清积案”行动,动态开展信访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梳理出信访积案84件,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班人马、限期办结”和包案领导“亲自接访、亲自研判、亲自化解、亲自督办”解题机制,推动信访积案逐一销号、动态清零,国家、省、丽水市三级交办积案100%化解。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龙泉围绕治理工作格局重塑,将基层治理“141”体系,与“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融通,特色构建社会治理中心+城市运营中心“一体两翼”治理工作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年闭环处置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各类问题事件1.2万余件。巩固发展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联调联处、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矛盾调解“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地”,全年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00多件。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和改革发展堵点难点,2023年,龙泉还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周五开门接访日”机制,对案件汇集、首办责任、流转交办、限时办结、联合接访等信访制度进行流程再造,变“坐等上访”为“定时接访”、“粗放处访”为“精准结访”、“调度听访”为“带案下访”,压实压牢乡镇、部门第一责任,提质提效初信初访办理,推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双向发力、互为补充。

在这过程中,龙泉还结合各地信访生态和党建品牌建设,以信访业务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成功打造兰巨乡“四诊工作法”、城北乡“有事您说话”、龙南乡“书记会客厅”、锦溪镇“草根调解超市”等一批基层特色调解品牌,其中兰巨乡信访纠纷化解工作法获评2023年度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2023年,龙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9%,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9.3%,特别是初信初访呈现“两升三降”良好态势,即乡村访同比上升75.9%、县级访同比下降26.5%、赴省访同比下降34.5%、赴京访同比下降100%、初次化解率提升至99.7%,成为全省唯一“零赴京访”的县,高分夺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聚焦山水品质,在厚植生态本底上争先创优,龙泉正以实干之姿凝聚奋进之力

大踏步向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山水品质城市奋勇前行。记者 王苏珍 摄影 张有钢 季晓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