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00501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002656273/2023-61000   生成时间:2023-08-15 16:24:01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民盟、农工党与无党派人士界别组: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泉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龙泉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分工协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提升的必由之路。据年报统计数据,全市共有社会化服务组织146个,社会化服务能较好地满足了各类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农业的增产、节支、提效。近年来,龙泉市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物质基础。农业“双强”行动实施以来,龙泉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认真按照省、丽水市有关任务部署,牢牢把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强化机制保障、目标举措,狠抓项目攻坚,全速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力促进生态精品农业提质发展。我市已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强化机制保障,全力夯实农业“双强”基础

(一)强化规划引领。为加大农业“双强”行动攻坚力度,根据《丽水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方案》,在龙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龙泉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统筹协同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我市出台了《龙泉市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方案和龙泉市农业“双强”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根据专班工作要求,强化省市县联动、落实责任、跨界打通融合,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市农业“双强”行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我市相继出台了《深化“机械强农”五年行动实施意见》《龙泉市灵芝、铁皮石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龙泉市农业机械化种植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等文件,支持农业“双强”工作落到实处,为农业企业发展增信心、稳预期。

(二)强化项目支撑。成功争取全省2022年农业“双强”十大重点突破试点项目——黑木耳全程机械化重点突破协同攻关项目和仿生态大鲵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并开工建设,总投资1203万元,其中黑木耳全程机械化重点突破协同攻关项目总投资1000万,项目建设工期两年,预计2023年年底完成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580万,完成资金拨付3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与浙江理工大学技术团队、丽水市农林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完成黑木耳自动采摘机样机研发并开展试验示范,完成黑木耳自动排场设备和风干机研制方案,预计11月底可研制样机并进行试验示范。新建仿生态大鲵繁育基地项目总投资203万,已完成投资110万,已开始建设繁育沟,引水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预计11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成功争取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创建——龙泉浙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项目选址于八都镇松渠村,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工期12个月,主要为全市10万亩水稻提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以上,计划分别在八都镇、小梅镇、西街街街道、安仁镇建成农事服务中心共4个。同时,我市积极创建省级特色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先行县,带动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要素保障。成功争取农业农村厅出台《支持龙泉市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方案(2022-2025年)》,4大支持举措,涵盖18项具体内容,专项扶持龙泉乡村振兴。出台《关于推进特色精品农业高品质发展的若干政策》《龙泉市关于推进灵芝、铁皮石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统筹各类资金超0.6亿元,用于农业“双强”项目,积极引导金融、保险行业开发涉农金融产品,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全力支持品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科技强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浙江大学、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保持深度合作,聘用4位浙大教授分别担任蔬菜、中药材、畜牧和中蜂养殖产业首席专家,拟聘浙江大学、上海市农科院、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5至6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等7家科研院校与龙泉8家灵芝企业对接合作,深化灵芝产品开发;首创以公开招聘的形式招募社会化农技员28名,组建了10支产业乡土服务队。全省首创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全套技术并投入应用,成功选育龙芝1号、龙芝2号等菌株,引进黑木耳黑山、沪农灵芝1号和4号等菌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黑木耳产量全省第一。

(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深入实施龙泉市农业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建设、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等项目,累计实施子项目20个,总投资1.32亿元。成功开发“农智链”应用场景,通过“一舱两端”集成系统实时在线管理农业生产,直接受益农业企业104家,带动“竹茶菌蔬”四大产业线上增益销售额3000万元。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2家,其中食药用菌企业3家;唯珍堂和双益菇业2个数字农业工厂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建成全省首个高山集约化育苗中心,年嫁接茄子、番茄800万株,“龙泉茄”种植面积超1万亩。

(三)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入选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县及土壤健康整治试点和全省“浙农优品”重大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县。大力推广“稻鱼共生”“稻蛙共生”“耳稻轮作”等绿色循环生产方式和“猪—沼—作”“秸秆—饲料”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每年推广商品有机肥超10000吨,绿肥种植面积达2.6万亩。

三、坚持机械强农,全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一)推进“机器换人”。全市拥有耕作、种植、收获、植保、排灌、农产品加工、运输等各类机械近4.68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8.08万千瓦。如食用菌产业,已培育1家食用菌机械生产企业上规,发展规模化菌棒集约化加工厂5家、黑木耳液体菌种短包养菌中心2家,全市菌棒集约化加工率从之前的25%上升到35%以上,每支菌棒生产成本至少降低15%。灵芝实现工厂化生产,突破了空间要素局限、病虫害局限和气候因素局限,推动灵芝大棚种植、林下种植和工厂化发展齐头并进。

(二)提升社会化服务。谋划布局农事服务中心4家,新建城南和祥禾2家区域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其中城南农事服务中心和祥禾农事服务中心2个项目总投资1381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5.5万亩/年。成功争取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家。为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农资销售、庄稼医院、电商平台、农民培训、农产品加工、金融保险等服务,助力良种、良法、良技、良机推广。

四、下步农业“双强”行动工作思路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持续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力争到明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能达到70.5%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能达到7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4%左右,达到3.68万元/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达到17.67亿元。

(一)以项目谋划推进农业“双强”。我市建立农业“双强”的“一库两清单”,谋划2023年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宜机化改造等五大类共27个项目,总投资超1.75亿元;规划实施《龙泉市灵芝、铁皮石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谋划项目26个,总投资超7亿元,其中2022年突破性抓手7项。

(二)以农业“双强”服务产业所需。贯彻落实省委袁家军书记关于“龙泉要积极争取灵芝、铁皮石斛等食药同源试点工作,打造叫得响的、有科技含量的、有标准体系的终端产品,打响龙泉灵芝品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龙泉灵芝、铁皮石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库”,建立灵芝种质资源库,重点加强与上海农科院的合作,加大灵芝引育推体系建设;“一转化”,协助企业开展灵芝食药物质管理试点工作,提升灵芝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一引育”,持续推进茄子,番茄,草莓,茶叶,水稻、黑木耳等新品种的引繁推。

(三)以农业“双强”回应百姓所求。深入开展黑木耳全程机械化技术突破攻关,重点研制采摘机、风干机、排场机等设备,实现黑木耳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研发段木灵芝切割机、菌种清洗机、自动接种机、高压灭菌柜等食用菌新型加工设备。完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龙泉浙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加速水稻、茶叶等产业全程机械化步伐。推进粮食功能区宜机化改造提升6400亩、绿色农田建设1700亩,预计总投资3250万元。

(四)以农业“双强”集聚要素回流。重点抓好“一人才”“两块地”“三标准”。“引育一批人才”:深化市校合作和“两进两回”行动,围绕黑木耳、灵芝、茶叶、蔬菜等产业,加大与浙大、上海农科院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引导乡贤、青年、优秀大学生以及知名企业、团队、专家等投身龙泉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用活两块地”: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租,推进设施农用地的规范使用,全力保障农业“双强”项目。“制订三标准”:制订黑木耳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灵芝工厂化生产标准和灵芝生产技术标准。


联系人:吴志方,联系电话:7766159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25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