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5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002656273/2023-61009   生成时间:2023-08-15 16:59:45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李润清等 7 位代表:

您们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支持龙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对您们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析和讨论,您们在建议中全面分析了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强化要素保障,突破瓶颈制约;打造科创平台,提高科研水平;培育壮大主体,延伸产业链条;规范市场管理,建设专业市场;突破瓶颈制约,实现产业复兴等5条措施,非常切合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本建议对推动我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对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试验示范推广、菌园建设、钢架大棚建设、菌棒加工厂建设提升、食用菌废菌棒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相关项目给予扶持,有效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食用菌栽培规模已达1.85亿袋,产值达12.9亿元。

今后,我们将以全面打造“食用菌产业集聚区”为总目标,以“三区”(即食药用菌绿色高效示范区、食药用菌精深加工科创区、食药用菌休闲颐养区)和“三中心”(即食药用菌研究中心、食药用菌交易中心、食药用菌文化传承中心)建设为抓手,促进我市食药用菌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转型,营销方式向网络化、直销店、大市场转型,产业链由一产向深加工、品牌化、融合化转型。具体为以下六大工程:

一、实施种苗培育工程。一是继续加强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采取选育、引进、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有效成分高、抗逆能力强、适合南方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在全市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食药用菌菌种核心竞争力,巩固全国主产区地位。二是建设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大力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育种材料创制和育种科研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施基地建设工程。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创新食药用菌生产模式,提升液体菌种养菌中心,建立食用菌“工厂化智能养菌+农户分散出菇”模式,实现液体菌种产业化应用,促进产业由小分散向规模化聚集发展。用地布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等合理安排,打造标准化引领,提升全市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大棚、干制设施设备和基地配套设施,对食用菌产业设施农业用地和食用菌大棚用地选址给予技术指导,涉及占用一般耕地的,予以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并根据《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规定,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以绿色生态循环为中心,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三、实施“双强”攻关工程。继续实施黑木耳全程机械化重点突破协同攻关项目,研发黑木耳排场、采摘、风干、废菌棒回收等生产环节机械化设备,争取实现黑木耳全程机械化生产。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食药用菌数字农业工厂建设,推广菌棒集约化养菌等技术,引导全市食用菌产业从分散型向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型,从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高产的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实施主体壮大工程。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建设塆头区块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鼓励企业组建或引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团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竞争力、附加值。二是开展大户培育工程,引导农户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精细化管理,提高食用菌产量与品质。组织大户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培育了一批懂知识、肯钻研的新型食用菌生产专业大户,以点带面推广实用新型技术。此外,进一步宣传《关于推进特色精品农业高品质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文件,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等主体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进行入库立项。

五、实施营销拓展工程。进一步提升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推进食用菌网上交易市场、供销e城等线上平台建设,谋划建设集展示、物流、仓储、加工于一体,兼顾线上线下交易的食药用菌交易市场,逐步完善我市食用菌交易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力抓好冷链工程建设力度,鼓励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建设恒温保鲜库、冷藏库及冷链物流等。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网对接,鼓励企业在各大城市和各大电商平台设立门店,利用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机会,借助对方销售平台,拓展龙泉食药用菌产品在全国的中高端市场销售渠道。

六、实施品牌赋能工程。加强公用品牌宣传,将“龙泉元素”更多应用于食用菌产品包装和宣传,发挥“丽水山耕”子母品牌运作效应。积极参加国家级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谋划举办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发展研讨会,用好龙泉灵芝、龙泉黑木耳、龙泉农师“三大”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打响中华灵芝第一乡等“金字招牌”。大力推动农文创意型、生态康养型基地组团式开发、抱团式发展,精研细植香菇、灵芝文化内涵,不断提升香菇博物馆、农产品加工园区、锦溪泉灵谷灵芝特色园等主体的旅游功能、业态,逐步形成“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模式。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农业农村局联系,希望您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叶晓菊,联系电话:15057851365。

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28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