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教育局关于市人大十七届二次会议第194号议案的答复

索引号:002656230/2023-60704   生成时间:2023-07-27 17:00:34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叶苏婧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七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关注的建议”的议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龙泉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市校园和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局把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课程化,作为健康促进学校行动的重要抓手,把创建健康促进金、银、铜牌学校创建作为健康促进学校行动的重要平台,把加强“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加强对校园疫情防控及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园“一案八制”把近视率下降情况、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情况、校医配备情况等纳入教育业绩考核。通过多种举措并举,全市师生总动员,并联合市疾控中心、红十字、医院等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了全市师生的健康意识,树立了“健康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了师生良好的健康和行为,提升了健康水平。

一、健全健康教育领导班子,规范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卫生工作,成立了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的科室干部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同时各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认真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每年定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学校健康及卫生工作,明确分工,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计划任务的有效落实,为健康教育提供保证。

二、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课程化,按照健康行动方案,全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开课率达到100%;学生每天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中小学比例达100%;确保眼保健操普及率100%;中小学校卫生专技人员配备达100%,寄宿制中小学或者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配备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100%,6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100%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全市34所中小学校均配备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比例100%。

三、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学校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过程、有效果,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导。

四、全面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把每年学校近视率较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把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对学校教育工作考核。近两年来,投资10864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完善体育、健康教育场地等设施投入,基本上实现了一人一桌可调节桌椅。近年来,教育局挤出资金100万多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了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每年为全市学生及幼儿进行4次视力监测工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监测、防控、宣传等工作。

五、全面开展“正脊行动”。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体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龙泉市教育局、龙泉市卫生健康局、龙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组织开展全市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

(一)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课。各校利用健康教育课,通过观看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廖强俊医生《关注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科普讲座视频,了解了“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危害”“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及预防”等知识。

(二)开展一次“护脊操”的学习。为了保障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各校大力推广脊柱健康操。学生们利用大课间、课间时间跟随班主任老师们一起学做“护脊操”,科学地保护学生的脊柱。该操对脊柱各阶段进行自主牵拉,放松颈、胸、腰、髋关节周围肌群、关节,缓解因久坐导致的脊柱周围肌群疲劳,对调整脊柱各阶段平衡有积极作用,能够达到提升青少年脊柱功能、改善不良姿态的目的,对青少年的视力健康也大有益处。

(三)开展脊柱健康状况筛查。5月中旬开始,我市组织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3、5、7、9年级学生开展儿童青少年“正脊行动”脊柱健康筛查工作。截止5月30日,龙泉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1、3、5、7、9年级学生脊柱筛查工作。

六、有序推进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全市共有中小学34所,已创建健康促进学校34所,其中金牌8所,银牌12所,铜牌14所,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率为100%。

七、继续推进无烟单位建设,全市所有学学校都已经创建成无烟单位,教育局组织人员不定期的进行无烟单位的检查工作。

八、联合多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和检查。定期联合市疾控、爱卫办、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开展健康促进指导和检查。联合疾控中心全市每年进行4次视力检查和筛查工作,根据检测结果作为各校制定下一步的近视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的依据,同时开展树典型,创建近视防控试点单位。

九、积极开展校园阳光体育,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与健康活动。

(一)龙泉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综合改革“10条意见”,切实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组织开展剑瓷之光、剑瓷之风等系列赛事,“阳光体育”“快乐大课间”等活动成效初显,中小学生肥胖率持续下降,学生体魄不断强健,学生心态日益阳光,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扎实成效,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铺路奠基。

(二)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三)组织开展课外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的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真正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如龙泉市二中的排球、龙泉三中的篮球,实验学校的足球,东升小学的科技体育、健美操,城东小学的轮滑项目,江南小学的网球项目都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体育赛事形成体系,“一会一操、六大联赛”体育赛事有序进行,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成功举办中小学生排球、游泳、羽毛球、足球、篮球、健美操、田径运动会等8项校园体育赛事,各校级赛有序开展、基本实现逐级开展、逐级推选的竞赛体系。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认真组织学校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并在龙泉教育网予以公布,全市26506名中小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检测,优秀率为14.68%,良好率为47.37%,总合格率为 97.88%。

十、实施校园安全守护行动。落实校园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定,健全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学校宣传普及卫生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2023年未发生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

十一、心理健康教育。龙泉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目标,构建预防、发展、干预三维体系,借助提升全员心理健教育能力,打造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提前部署 预防先行

1.科学研判,提前部署,狠抓落实。比如:2022年寒假结束前下发《龙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形势下寒假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并召开校(园)长会议做相关工作布置;2021年,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寒假期间研发性教育课程,为全市幼儿园到高中开学第一课性教育做充分准备;2020年,在全省率先开创“防疫心理微课程”预防重大社会事件背景下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等。

2.做好“融合”文章将预防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位。做到六融合:1)融入培养目标,在各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中“融入快乐幸福元素”,促进学生快乐生活、幸福成长。2)融入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基本技能等融入各学科中,有条件的学校编制心育特色课程。3)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平等、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将心育理念融入学科教学过程,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关爱、感受温暖,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4)融入特色活动,结合学校的资源、特色等,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意识融入学生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5)融入管理过程,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协同意识,教务、政教、工会、团委等各部门共同行动,将心育理念融入部门各种活动,形成全员心育的良好氛围。6)融入校园文化,文化育人,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口号、一标语、一建筑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将心育融入学校全部生活,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也是对师生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育手段。

(二)创新机制 发展为先

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成长,幸福生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了助力孩子成长,做了如下工作:

1.工作机制创新。各校设立心育主任,作为学校中层干部,有效推动心育工作。

2.教研模式创新。全员教研、区片教研、心理骨干教师教研、名师工作室教研环环相扣,梯度化培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比如:我们的区片化教研:2019年,针对心理高危学生信息保密,升入上一级学校不能及时给予跟踪辅导,当学生出现问题需要大量精力倒查、辅导的情况,对心育研训进行改革实行区片化教研。我们将全市中小学分为三个片区,把升入同一初中的小学归为一个片区,再加入高中学校。在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下,片区心育研训时对各自片区的高危学生进行“会诊”,共同研讨辅导方案。高一级学校心育主任实时掌握即将入学的高危学生情况,实现了心理高危学生学段间无缝对接辅导。

各类教研活动开展,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教师、学生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喜获佳绩。2022年荣获省一二三等奖各1个,丽水市一等奖11个。《“全区域推进班主任主体”龙泉山区心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4月出版的浙江省《区域心育的浙江模式——『全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一书,该书荣获“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心理微课程助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入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未成年人“心育”工程》项目被龙泉市宣传部评选为龙泉市2022年度十大文化项目。

3.心育途径创新。利用心理微课堂、微信公众号、心理健康活动周等途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校园心理游戏、中考解压等先后登上《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每年全市各学校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精彩纷呈,我们来看一小段2022年各学校的525活动。此外,我们还突出朋辈心理互助。建立心育委员制度,各学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心理委员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三)筛查到位 干预有效

1.心理普查动静结合。各校每学期开展全员心理普查,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心理委员等进行动态筛查,建立全员心理健康档案。

2.心理高危辅导档案制。对于心理高危学生进行“一生一档一师一结对”管理。

3.心理家访温暖到家。对学生开展心理家访,提供心理服务,促进家校共育。

4.区片联动,对高危学生进行“会诊”,实现心理高危学生学段间无缝对接辅导。5.探索医教结合之路,为转介提供更多可能。2019年龙泉三中被定为浙江省医教结合试点学校(丽水唯一)。开启探索医教结合之路。我们也在积极挖掘相关医院的医疗资源,为高危学生转介工作提供更多渠道。

(四)规划在前 落实为重

1.加强指导、关注差异,提升心理专兼职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提素养。优化教研新样态,脚踏实地、深耕细作,以常态教研为载体,以目标促转变,以行动强落实,充分利用区片教研、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提升专兼职教师专业素养与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增效能。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聚焦课堂、服务高危学生。研读新课标,把握新理念,赋能师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三是补短板。针对心育主任更换频繁,有些心育主任工作业务不熟悉,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落实不明晰的短板,开展专题教研,结对帮扶,入校指导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提升工作能力。

2.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抓基础。指导各学校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全员心理健康档案;高危学生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实行一生一档一结对教师制;建好、用好标准化心理辅导室。二是重日常。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树立重预防、讲方法、求实效,不仅要上好心理辅导课,更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三是强共育。形成心育全方位布局,做到学校、家庭、全员关注,利用家长会、家访、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加强家庭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3.务本求实、守正创新,打造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一是明亮点。进一步亮化心理微课程、区片化教研等龙泉心育新名片。“心理微课程助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入选《浙江省中学小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其课题研究荣获丽水市一等奖。我们将把握优势再出发,力争稳中有进。二是优服务。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龙泉心育的瑰宝,继续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心理服务的同时继续在各个公益平台,做好心理服务。三是推项目。按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完成了县级心理辅导中心硬件建设,2023年努力在软件建设、人员配备、中心运行等方面加以完善,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工作。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龙泉市教育局联系,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联系人:陈春娥,联系电话:0578-7763733。



龙泉市教育局

2023年6月7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