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青春品质
加快推进我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 2023- 05- 30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新型城镇化趋势、推动青年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浙江省全域建设青年发展型市县背景下,龙泉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青春品质城市”建设目标,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龙泉市委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决定》。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县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更是存在诸多痛点、堵点、难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青年就业吸引力需进一步提升。受制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薪资待遇等因素,我市在就业容量和质量方面存在不足,面临青年人才引进难、本土青年流失快的困境。

二是县域内人力资源需进一步盘活。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需在“育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目前,我市在培养本土青年、发挥人才效用、留住现有人才方面存在欠缺。

三是公共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山区26县之一,我市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优质公共服务缺乏、城市软环境建设滞后、青年生活娱乐资源匮乏等问题。

四是普惠均等导向需进一步践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要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关注和保障整个青年群体,而不应局限于青年人才。

为此,建议:

一、厚植城市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县域发展与青年就业的“双向奔赴”。一是持续壮大剑瓷、汽配等本地特色产业,形成发展差异化优势,逐渐形成由点及面的发展趋势。以汽配产业为例,要紧抓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型浪潮,提升研发能力和精细化水平。二是加大科创、青创政策倾斜,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以特色产业带动人才聚集,让专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容量扩大、就业质量提高”的目标。三是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供应链”,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满足产业链各环节需求,为本土青年提供更专业的学习平台和更充足的就业机会,形成本土人才供需“内循环”。

二、深挖内部潜力,盘活现有资源,激活人才的内生动力,形成县域内资源高效利用的“良性循环”。一是建立形成科学化、可持续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做大做强“基本盘”,发挥其天然优势。二是盘活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底子”,深挖本土青年,以需求为导向因人施教,坚持精准分类,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城市建设人才“蓄水池”,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人才培育上下好“绣花功夫”,建立人才档案,将事业需求与人才能力进行精准匹配,通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落实导师帮带制等途径加速人才成长。四是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以精细化服务和充足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

三、坚持普惠均等,加大服务供给,解除青年的后顾之忧,做好县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后半篇文章”。一是发挥政策牵引作用,坚持普惠均等导向,加大对普通青年、困难青年群体的保障力度。二是谋划普惠性民生项目,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优先解决青年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例如加快建设“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动普惠性托班改造、普惠型养老机构建设,减轻青年群体负担,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三是将体制内引人用人岗位向重点民生领域倾斜,最大程度发挥编制资源效用。着重引进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紧缺人才,实现百姓家门口“上好学”“有医靠”,织牢民生保障网。

四、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专属空间,满足青年的多元需求,推动青年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相融相促”。一是提升城市“软”服务,提供更多契合青年特点的公共服务,创新消费、文娱、社交场景。例如引进新潮品牌、打造创意市集、举办露营音乐节、组织“剧本杀”活动等,满足青年群体多层面、多样化需求。二是打造集咖啡馆、公共客厅、自习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规模社区性青年专属空间,让青年成为“享受者”的同时成为“经营者”。三是由共青团牵头打造青年交友平台,为青年群体搭建更加平等、友好、真诚、健康的交友途径。通过线上自由交流、线下组织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志同道合的青年们聚在一起,拓宽朋友圈、解决婚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