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城乡布局
促进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 2023- 05- 30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按照坚持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全市教育项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及教育资源集约化管理、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科学规划中小学校布局。

当前,全市共有小学31所(含7个教学点),城区小学7所,农村小学24所(含7个教学点,另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在校生数14779城区小学生11508占比77.87%,农村小学3271人,占比22.13%。共有寄宿制小学13所,寄宿生300人,均分布在农村。从城区小学布局分析,城区7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288个班级12420个学位。结合现有人口发展趋势来看,城区学位供给2023年略显紧张,2024年以后新生生源下降明显,基本可以满足城区就读需求,但城西区块龙泉溪北岸只有西新小学,龙泉溪南岸只有南秦小学,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城西区块可以考虑适时增加一所寄宿学校。从乡镇小学布局分析,农村小学24所(含7个教学点分布在13个乡镇,2个乡镇(屏南镇、岩樟乡)无义务教育段学校。有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15所(其中3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8所),存在小规模学校点多人少教育资源分布散乱现象。

一、存在问题

1.就读条件限制。一是小规模学校就读学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等情况,跟随年迈的祖辈留在农村生活占比过大,没有外出就读的条件;是假设学校撤并,学生往城区就读的意愿较大,但城区小学均无住宿条件,校网调整难度加大。

2.安全管理问题。校网调整以后,上学距离普遍较远,需要解决接送问题。目前我市没有专用校车,客运站的班车不得作为校车使用,不能办理许可证,以班车形式解决学生接送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3.发展优化问题。前期针对拟撤并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外出就读意愿调查,当地村民及部分人大代表等对学校撤并持否定态度,担心学校撤并以后会加剧人口的外移,影响当地的发展。部分村委及人大代表以提交建议书的形式要求保留学校。

二、对策建议

坚持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既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入学困难,又避免出现新的农村“空心校”,在确保稳定前提下,科学规划城乡教育布局。到2025年,计划建成布局更加合理、质量更加优质、保障更加全面、教育治理更加完善的高质量农村义务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改建寄宿制小学。2023年在城区改建一所寄宿制小学,以解决小规模学校撤并后学生的食宿问题。主城区小学中,南秦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条件最为成熟,学校已建食堂餐厅无法满足现有学生就餐,2023年已谋划“南秦小学学生餐厅、宿舍扩建项目”,在原南大洋小学用地红线范围内,计划新建一幢4层2200平方米餐厅、宿舍(一、二层为餐厅,三、四层为宿舍),可新增500人左右就餐、150人左右住宿。每个寝室考虑安排6个学生,低段设单层床铺、高段设高低铺、阳台和内卫,每层设一个管理房,总投资约1254万元(包含设备)。

2.妥善解决接送问题。小规模学校与承运公司签订营运合同及安全监管责任书,在各小规模学校原校址所在地设置一条周末班车专线,定时、定点、定车接送撤并学校学生。同时,各学校委派跟车教师为安全员,监督营运,专车不得搭乘其他乘客,不得超速、超员。驾驶员、安全员每次接送学生情况签字背书,责任到人

3.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目前农村学生住宿条件普遍较差,重点考虑对八都镇中心小学、安仁镇中心小学、查田镇中心小学、凤鸣小学等学校的宿舍、食堂进行改造、修缮,改善住校条件,扩大住校生规模。同时考虑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强化住校生管理和服务。

4.发挥属地乡镇积极作用。根据前期小规模学校校网优化调整调查,部分家长、村干部等不理解、不支持态度,需要属地政府积极介入,支持配合校网优化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