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街区业态 打造品质西街
发布日期: 2023- 05- 29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我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名城重要部分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于2015年被列为首批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自2019年开始,我市开展了西街街区改造工程一期建设,西街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吸引了一批新的业态入驻。但除节假日外,人气不旺、游客稀少的现状影响了业态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就如何丰富业态、打造品质街区提出如下建议:

一、长远规划业态布局

一是建立机制。近期街区的功能应以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服务为主,外地游客为辅。要充分尊重市场的调节力量,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商户”三位一体的运营机制,形成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新气候。二是统一运营。由文旅投公司对街区的业态、业种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如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运营,很难形成主业和特色,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合理定位。对古街各区块的功能、主业特色、经营档次进行合理定位。在老街区块可以打造老龙泉人“慢生活”,代表最龙泉、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在三江口区块,突出龙泉宋韵,建成中西合璧的精品街区块,也可以打造月光经济,开展年轻人集市、车厢摊位等。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快危旧房改造修缮工作。建议可划分为三个区段,即西街尾至西寺门弄段;西寺门弄至文化路段;文化路至西街头段,集中攻坚,循序进行。二是加强对云水渠的维护管理。建议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或村规民约,成立专门管理队伍进行监督巡查,加强卫生保洁宣传,始终保持渠水流通、清澈。三是对强弱电线路重新布置。解决电线凌乱不堪问题。四是重点解决停车难问题。建议原林业局车队广场、原建筑公司地块按规划尽早完成施工,为游客提供停车、休息场地。

三、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一是恢复原有老字号。诸如“沈广隆壬字号”“陈志成千字号”“万字号”等传统老店,可以集中或者分散的形式予以恢复、引入。二是引入本地美食。如粉皮、手磨豆腐、黄粿、麻糍、查田馄饨等,让人品味舌尖上的乡愁。三是讲好老街故事。寺庙、祠堂、大宅、巷弄等都承载着历史记忆,要保护修缮好谢侯庙、镇西社、永福社、周家大屋、蔡家大屋等古建,可以通过收集老照片、老物件以及收集整理故事等方式把这些记忆串联起来,建立传统民俗文化博物馆或非遗馆(展陈内容可外延至全市范围),吸引客流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四是定期开展活动。恢复如马戏与台阁(挑)、中秋夜“清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举办文化主题展览和沙龙,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演讲座谈,提高展览的层次与高度。将各乡镇(街道)漫游节的一些主打活动移至西街举行,并形成常态化,扩大活动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人气。

三、加大业态引入力度

一是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比如开展西街抖音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为西街代言,发现最美西街,让西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龙泉来西街。二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店面方面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优惠租金,优惠税收等。西街老居民对保护西街更有情怀,可以适当提高危旧房改造补助标准,鼓励老居民回来居住。加大青年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吸引青年返乡创业,为业态注入年轻力量。三是扩大引入业态种类。引入汉服馆、婚庆摄影馆等,让外地游客来西街穿汉服穿越千年,让传统婚俗在西街得以重现,拍美照拍视频。龙泉目前直播产业发展较为快速,主要包括青瓷、宝剑、菌菇类的直播。直播工作室以小团队为主要形式,对于实体人流、位置要求较少,西街目前店铺置空率较高,可以考虑引进一些直播工作室,提高入住率与人气。西街不仅是老一辈的西街,更要变成年轻人的西街。餐饮是最直接,最稳定的导入客流的方式。可以引入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轻餐饮美食,如清吧(相对安静的小酒吧)、咖啡简餐类商铺入驻,形成美食商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