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抓实抓细
着力助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3- 05- 29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我市社区建设工作始于2000年,通过20多年来的努力,已基本实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设备办事、有政策办事”的工作格局。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三个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社区规模调整工作和村改居工作,全市社区从13个优化为28个,撤销了22个城中村行政村建制。有效解决了社区管辖人口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全市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

但总体而言,我市社区建设正处于由传统粗放的治理方式向适应多元化、多阶层、多需求的现代社区治理方式转变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阵地建设仍需加强。根据省现代社区创评要求,阵地面积方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每百户需达30平方米以上,且总面积要在500平方米以上。目前我市社区规模调整后面积达标的有26个社区,暂未达标的还有贤良、东景2个社区。软件设施方面,创评要求社区要有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或照护驿站,15分钟步行圈内要有老年食堂或助餐点。社区规模调整和村改居后,新设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统一设置了“一老一小”区域及助餐、老年娱乐、照护和儿童活动等软件设施,但由于经费原因,除了城东、凤凰、芳野3个示范社区外,其余的社区暂未配备到位,原有的一部分老社区也存在上述服务功能缺失的问题。

二、社区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目前我市28个社区共148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其中持证社工48名,距离2025年达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8人以及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人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有限的人力使服务提供明显力不从心,导致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弱化,治理效能不尽人意。

三、社区服务职责不够明确。当前社区工作者陷于各条线和街道下派的行政性和临时性任务,社区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同时,社区在开展下派的行政性工作时,因缺乏“费随事转”的制度保障,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大打折扣。村改居后,社区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工作边界未厘清,难以兼顾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受专业性和场所等限制,村改居社区也很难像城市社区一样,能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四、居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城市社区住户、居民、社区间不相识、“零”交流,居民和社区工作者联系不紧密,社区共建的理念还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多为配合上级政府任务要求,以社区为本位的、日常性活动相对较少。村改居后,村民对现在的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了解决这些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问题,全面提升我市社区治理水平,为此建议:

一、持续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一是整合服务阵地,加强资源共享。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梳理整合社区内国资用房和机关单位可共享的活动场所资源,补齐阵地面积,让每个社区整合优势资源形成3-5项特色服务。二是提升配套设施,加强服务功能。通过民生实事项目如品质社区提升工程、敬老服务工程等的建设提升共享餐厅、助餐点、康养驿站等区域,完善“一老一小”活动阵地设施配备。三是坚持党建统领,加强共建合力。把社会资源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导入社区,开展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公益项目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强化阵地功能。

二、持续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社区力量配备,结合前期社区规模调整和村改居的实际,进一步通过社工招录逐步配强配足社区工作者。二是强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培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同时鼓励未持证的实际在岗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三是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关心和关爱,逐步提高办公条件,完善落实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等。

三、持续增强社区服务供给。一是确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厘清社区职责边界,建立健全社区出具证明制度,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二是制定社区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精准谋划“服务项目清单”,投入资金继续打造一批符合现代社区建设标准的“居民会客厅”和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拓展邻里乐、邻里教、邻里助、邻里治等功能,通过服务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三是依托数字化改革优化网格设置,持续推进“剑瓷红·城市管家”数字化应用场景完善提升,建议按照“就近就亲就便”的原则精细化设置网格,减轻社区负担。

四、持续强化社区自治功能。一是主动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居民的才智和潜能,成分发挥社区“居民会客厅”和政协“民生议事堂”等平台在吸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居民有序参与社区自治。二是鼓励居民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主动参与到解决社区内卫生保洁、道路硬化、居民用水用电等社区具体事务中去。除此之外也可充分发挥热心人士和积极分子的影响力,组建一些民间团体吸纳各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三是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利用小区公共场所、文体设施,以“业缘、趣缘、地缘”为纽带,开展“社区邻居节”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载体,让居民从日常文化生活中逐渐增加对社区的需求感和归属感。四是加快村改居后的融合发展,推进居委会选举工作,科学制定《社区工作手册》,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保障新社区日常运转、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