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模式 补齐民生短板
全力推进我市乡镇卫生院转型提升
发布日期: 2023- 05- 29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总体要求;龙泉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大力推进健康龙泉建设和基层卫生院提档升级,乡镇卫生院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也承载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提高,基层卫生院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服务对象数量减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乡镇农村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尤其一些偏远乡镇情况更为明显。我市“六普”乡村常住人口数据约为18.21万,“七普”锐减至11.57万,降幅36.46%。目前,全市15个乡镇共计减少6.64万人常住人口不足1万的13个,其中3000余人的乡镇4个、2000余人的乡镇2个、1000余人和不到1000人的乡镇各1个。村常住人口大幅度减少,导致乡镇卫生院服务对象相应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到乡镇卫生院的医疗门诊业务量。

(二)服务对象年龄老化。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青少年和儿童多跟随父母外出就学,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大以老年人为主。我市1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共有常住人口1.64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60%;农村常住人口9.93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85%,部分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常住人口100%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乡镇卫生院收治的病例主要以老年病、慢性病为主诊疗业务范围明显趋窄

(三)业务重心发生转移。乡镇卫生院作为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直接承担了属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任务,健康教育、疫情防控、卫生宣传等工作,逐渐成为乡镇卫生分院的主业,对患者疾病的诊疗业务基本退居第二位。15个乡镇中有近一半乡镇卫生院日均门诊量不足30人次、住院人次大都为0;20所乡镇卫生服务站(未开设住院业务)日均门诊量不足10人,个别甚至只有1-2人,业务重心明显转移。

(四)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目前,乡镇卫生院服务站)普遍存在业务用房不足或较为破旧,医疗设备缺乏,高层次卫技人员短缺,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难以满足群众进一步的诊疗需求。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分类提升转型。建议根据所在辖区面积、服务人口及其特点、业务重点等情况,按片区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分院等三个类别,有区别、有针对地开展乡镇卫生院的转型提升工作。一是打造“龙头”全面建设提升片区医疗中心,如西部(八都镇为主建设)片区医疗中心,东部(安仁镇为主建设)片区医疗中心等,把它们建设成为准综合医院性质的医疗机构,使之能高质量完成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任务,负责完成卫生类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向患者提供学科较为齐全的门诊和住院服务,解决辖区内危重、疑难病症以外大部分患者的就医问题,较大程度为县级医院分担诊疗压力。二是强壮“龙腰”提升乡镇卫生院,把它们建设成为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医疗门诊业务并重的医疗卫生机构,使之能较好地完成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作,负责完成卫生类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向群众提供相对齐全或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抓实“龙尾”推动乡镇卫生分院转型,工作重心从医疗业务转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卫生类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上来,同时做细、做精、做强特色学科建设,提升全科医疗、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水平。

(二)逐步完善网格分级管理。根据各个乡镇所在的区域位置,以一个拥有中心卫生院的乡镇为核心,就近划入缺乏中心卫生院的相邻乡镇,组成一个区域大网格,如将宝溪乡、上垟镇、竹垟乡卫生院划入西部八都镇为主建设)片区医疗中心。在大网格内,建立分级管理机制:片区医疗中心管理本乡镇卫生分院和相邻的乡镇卫生院、卫生分院、村卫生室,形成网格内卫生院的三级管理指导格局。下一层级卫生院的软硬件建设、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及流动等,统一由网格内上一层级卫生院统筹负责,节约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形成区域一盘棋,协同发展。

(三)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共体改革,进一步整合牵头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与门诊一站式转诊服务中心,加强医共体总院和各分院之间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医共体转诊流程,提升基层就诊率。全面推动“浙丽乡村好医”扩面升级,完善场景建设进一步整合诊疗系统、电子健康档案、预约转诊、签约服务等功能。依托与浙大二院、杭师大附属医院深化合作平台,加强医共体总院重点学科建设,辐射带动片区医疗中心重点学科建设,使之朝着“小综合,大专科”方向发展。探索院长年薪制。建立健全院长绩效考评体系,充分调动管理层积极性。鼓励乡镇卫生院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扶持乡镇卫生院加强中医养生、针灸理疗等特色学科建设。

(四)持续抓好软硬件双提升。一是发挥“山海”工程实效。深化医教协同,密切与温州医科大学、丽水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关系,紧抓“山海”提升工程,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前往浙大二院进修,培养乡镇卫生院院长后备人才。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围绕名额再增加、方式多样化、学科更丰富、委培多层级等方面,强化对偏远乡镇定向培养名额保障。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片区八都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及早开通住院业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疫情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