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将龙泉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龙泉从此进入保护发展的新纪元。
地处瓯江、闽江、钱塘江(乌溪江)三江之源的千年名邑——龙泉,境内层峦叠嶂、襟带众流,虽地处偏隅,但舟楫北可至婺、东可至瓯、西可至八闽,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自古即为浙闽赣边陲的商贸重镇。
牛门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陶制器物等表明,早在约6000至5000年前龙泉先民就在此劳作生息。自唐乾元二年(759年)置县,至今已达1250多年。
“一千多年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而龙泉一名,也就因此而传遍天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曾盛赞龙泉青瓷以主角身份参与开辟了中国至东非及欧亚的“陶瓷之路”。除青瓷之外,龙泉还拥有被誉为“剑中之魁”的龙泉宝剑、“山珍之王”香菇、“神奇仙草”灵芝等,物华天宝,他邑莫及。“中国青瓷之都”“中国宝剑之邦”“世界人工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等一系列称号,彰显了世世代代龙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龙泉,这个为全世界创造物质文明和工艺精品之地,自古人文昌盛,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史称“衣冠文物甲于诸邑”。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70处,其中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9处;全市共有非遗项目60项,其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
凤阳山苍苍,瓯江水泱泱。龙泉“山川雄秀,必产英才”,历代名人俊贤层出不穷,处州十县历代进士合计一千一百十名,其中龙泉二百四十八名,占近四分之一。清乾隆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齐召南赞曰:“绾章绶,著声绩者,更仆难数,岂不盛哉!儒者实学,处为端士,出为名臣,立德、立功、立言,并堪不朽。”惊叹龙泉“地灵人杰,固如是耶!”
而龙泉古城更是独具特色,选址于市域内最大的盆地,巧用天险,以山为墙,以水为壕,构成天然屏障;城市布局在遵循传统礼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形成了以县衙为中心、以直街为主轴的空间序列,通过三横一纵的主干道,将古城严谨明确地划分为城北政治区和直街、西街、东街商业区,并筑坝取水设蒋溪堰,引水穿城修云水渠,形成了西街、北河街“街道依渠、小巷傍水、店铺面流”的特殊面貌。古城历经岁月沧桑,至今风貌犹存。街区内原居民仍保持了较为传统的民间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传统业态。
正是有感于龙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名城保护工作,龙泉市政协文史委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本为蓝本,采用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史资料“三亲”整理相结合的方法,着手编辑出版《千年名邑——中国龙泉》。全书以历史沿革、人文底蕴、名城保护和风雅龙泉等四章十六节为架构,全面梳理龙泉古城社会发展的脉络,详尽记述龙泉古城历史变迁、名城特色、文物遗存、山水风貌、非遗文化、历史名人、民俗风情、名城保护等方面内容。历时一年,数易其稿,终于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