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力度改善城区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23- 04- 26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龙泉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龙泉浙大中学教师叶龙英反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逐渐成为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截至2022年底,我市相关部门与浙江泊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多个路段统筹协调施划了1224个智慧停车位(其中一类车位1174个,二类车位54个)(因政府短期征用略有小幅增加)和4个停车场(尊龙商贸中心地下停车场、文体厂停车场、银都停车场和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共270个智慧停车位,方便车主出行停车。政府的积极作为缓解了部分停车压力,但停车难仍成为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我市构建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车辆急剧增加,加剧停车位供需矛盾。据调查统计,2020年登记上牌车辆数为295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3辆),2021年登记上牌车辆数为302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28辆),2022年登记上牌车辆数为3123辆(其中新能源汽车816辆),近年来车辆数量增速加快,现有的停车泊位无法满足更多机动车停车。特别是万家惠超市、汽车站出口、行政机关、沿河道路(瓯江北岸江滨路西段)、城东集贸市场、中山街的几家银行等公共场所,由于部分路段缺乏固定的停车场所或停车场所规模有限,存在停车侵占机动车行车道、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等现象,使得原本不宽敞的机动车道变得更狭窄,造成交通拥堵,妨碍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致使交通秩序混乱,给原本就紧张的城市交通增加压力。

二是停车难趋向恶性循环,道路通行功能弱化。由于历史原因,城区街道普遍狭窄,行车路面宽度一般只有7-12米左右。大多道路的人行道被临时摊位、临街商店占用等,而行人只能借用车行道路边通行(如苍松南路路段);部分路段在狭窄的非机动车街道上施划停车位,严重挤占了非机动车道的通行空间(如剑池西路两侧);车辆乱停乱放阻挡了行车视线,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是停车收费标准不尽合理,导致违规占道停车现象严重。目前我市城区路面停车按停车时长收费,15分钟以内免费,超过15分钟1小时以内按2元/小时·车位收费,超过2小时按4元/小时·车位收费,尊龙地下停车场按2元/小时·车位收费。因觉得收费价格过高,很多私家车就选择停在马路边、小区入口、巷子出入口等位置,直接影响居民出行以及城市形象。特别是学生上下学高峰时间,由于幼儿园、中小学门前道路两侧的场地限制,许多接送学生的车辆随意停放,造成短期交通拥堵,再加上周边不定时有货车通行,使“停车难、行车难”进一步加剧。

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网,倡导绿色出行,助推“双碳”进程。建议统筹协调运用融媒体优势和多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动绿色出行,鼓励市民尽量选择公交、自行车、徒步出行,形成全社会低碳出行文明风尚,从源头上为缓解停车难凝聚社会合力。“做强”公共交通,发挥公交出行的积极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城区现已开通1路、2路、6路(分夏令时6:00—21:00、冬令时6:30—20:307路(6:30—18:009路(7:00—19:0018路(7:5021:00)与19路(7:50—18:10)往返客运站与火车站20路与21路万达广场专线和旅游观光1号线等10路公交线路。因各路段乘客流量不同,存在公交班次不够、乘客等车时间过长、换乘不便、部分路段存在公交盲区等问题,可根据时间段延长路线或调整班次,如:1路、2路、6路三条路线都是环城运行,龙泉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布通告高峰期发车间隔时间为6-8分钟,出现其他时间段发车间隔时长较长,导致乘客候车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7路(6:30—18:00,发车间隔15分钟)公交路线可在周六、周日下午时间段延长路线至客运站,方便乡镇学生返校;周一至周五可适当调整减少班次,避免长距离开空车现象,同时可以增补其他路线的班次。进一步“做强做大”公共交通,提高公交车运营时间和运营效率,基本实现“步行三分钟到达公交站,五分钟乘上公交车和下车三分钟步行到达目的地”的要求。根据客流量,可在客运站、火车站定时适当增加出租车的数量,特别是在公交车夜间停运时段,可采取轮班制规定出租车运营,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

二是搭建智慧停车云平台+ETC相结合,推进道路泊车(停车场)停车收费自动化。加快建设道路停车位利用高位视频+APP/微信模式,停车场采用无人收费有人值守方案,基于AI技术的车场智能化改造,对停车车场、车位信息、车辆进出状态实时监测采集,进行智慧管理,并推出“无感支付”的场内提前缴费,出口不停车,非现金收费停车场等,让车辆进出速度提升。同时缓解停车场人工收费慢,导致收费出口严重堵塞的问题,并节省人工费用。加装ETC联网,路过感应点位,助缴设备直接识别车辆进行扣缴,实现“刷车支付”,为车主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支付方式,降低了车主的停车时间,节约车主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部分外县、区)车辆拖欠停车费现象。

三是各部门积极采取多方措施,建立健全停车收费管理机制。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议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尽快修改我市道路停车(停车场)收费管理办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通过差异化收费,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合理停车。同时,幼儿园、中小学门前道路实行局部限行和定时单向,或者划定一个限行区,上下学高峰期时段禁止货车进入,尽可能地扩大限行区域的通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