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 > 龙泉市卫生健康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002656361/2022-59064   发布机构:龙泉市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2022-12-22   文号:龙卫〔2022〕58号

关于印发《2022年龙泉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的通知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22 16:49:37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关于印发《2022龙泉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结果分析报告》的通知

 

市食药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提高我市食品安全质量,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食品安全法》2022年各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会商,现将《2022龙泉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职责抓好落实。

 

龙泉市卫生健康局

20221222


2022龙泉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分析报告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2022年各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卫生健康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和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围绕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食源性疾病等内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会商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食品监测种类和项目

(一)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1.监测食品类别包括茶叶、灵芝、饮料、淀粉类制品水果、食用林产品蔬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豆及豆制品

2.监测项目包括铅、镉、总汞、总砷、铬、镍、锡、铜、二氧化硫、亚硝酸盐、脱氢乙酸、米酵菌酸、甲醛、含铝食品添加剂、瘦肉精、甜蜜素、孔雀石绿、6-苄基腺嘌呤(6-BA)呋喃类抗生素、沙星类药物、磺胺类药物、菊酯药物以及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农药残留检测

(二)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1.监测食品类别包括:即食生制动物性水产品(海产品和淡水产品)猪肝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辅食零食(果泥、米饼、溶豆、泡芙、谷物圈、虾片、奶酪等)生活用水、直饮水、消毒餐具等。

2.测项目包括:创伤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和定量)、副溶血性弧菌(定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沙门氏菌(定性和定量)、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戊肝、诺如病毒、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定性和定量)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食品抽样监测情况

2022年全市各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查监测共1471批次,不合格31批次,合格率97.9%。其中市场监督管理局监测684批次,不合格25批次;农业农村局抽样监测403批次3批次不合格;卫生健康局监测样品264批次2批次合格;林业局监测120批次1批次不合格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

2022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及时开展特定病原体病例监测工作,共上报病例信息及病例341例、样226,对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贺氏菌检测,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菌株13检出5.8%,均为沙门氏菌。

2022年全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1起,东升小学学生疑似进食(一鸣鲜奶吧)三明治聚集性胃肠炎食源性事件,致病因子为蜡样芽孢杆菌

2022年全市未发现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病例。

三、存在风险分析

(一)市场监管部门检测情况分析

从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抽检情况分析,风险主要中在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餐饮环节不合格7批次,分别为瘦肉丸铝残留量超标,牛蛙二氧化硫、恩诺沙星超标,猪后腿肉磺胺类(总量)超标,豇豆三唑磷超标。

流通环节不合格18批次,分别为:紫苏杨梅干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笋尖二氧化硫超标,高粱烧酒非法添加甜蜜素,生姜噻虫胺、噻虫嗪超标,芒果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超标,话梅干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超标,年糕非法添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牛蛙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超标,黑芝麻酸价超标,梭子蟹镉超标,香蕉腈苯唑超标,土蜂蜜果糖和葡萄糖不达标、非法添加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检测结果提示目前重点风险隐患是食用农产品中部分蔬菜农药残留、食用农产品中部分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酸价超标、畜肉及水产品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问题仍较突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抽检和风险分析,强化对经营户的培训和教育,特别是对一些小商小贩或小作坊的从业者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控制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其建立进货验收制度,作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可追溯性。加强对不合格经营的处罚力度,同时对相关经营增加抽检频次。

农业农村部门检测情况分析

从农业农村部门监测结果和日常检查情况来看,检出3批次不合格均为水产品兽药超标,总体上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需要继续加强监管仍然有主体盲目超范围使用农药现象,农药的“隐性成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水产品在流通环节存在着风险,不好把控,基地产品普遍好于流通环节。畜产品风险是兽药残留问题,主要是没有严格遵守兽药休药期和散混养的问题。检测情况提示农业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科学用药的指导,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卫生健康部门检测情况分析

从卫生健康部门对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1批次婴幼儿辅食零食检出阪崎克罗诺肠杆菌1批次集中消毒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通过哨点医院开展特定病原体病例监测,检出13沙门氏菌阳性菌株检测情况提示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婴幼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大对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生产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抽样检测不合格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各有关部门应对公众加强沙门氏菌预防教育;各医疗机构应对沙门氏菌感染症状加强关注,及时诊断治疗

林业部门检测情况分析

从林业部门对冬笋、春笋、土壤、油茶籽和黄精的抽检结果看,有1批次春笋铅超标。该不合格样品抽样地点在公路后,可能受汽车尾气污染,林业部门目前已将该地块调整为毛竹用材林,并对农户进行毛竹种植技术培训。检测情况提示林业部门应结合地块环境特征,加强对高风险区块食用林产品检测,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四、工作建议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机制

相关部门及时交流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后期的监管情况,加强风险领域合作,健全持续质量改进机制,确保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食用整个过程的闭环管控

(二)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各相关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引导公众遵守“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在安全的温度(冷食5℃以下,熟食60℃以上)保存食物、食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减少食源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管控

针对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林业、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推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安全监管,做好基层用药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推广绿色节能技术,严格控制好用药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提升病虫危害治理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非化学的防控技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物,最大限度减少农兽药使用量。及时指导农户对症用药、利用先进的植保药械、选择适宜的用药时机、控制好用药量、合理混用农兽药。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系统和追溯体系,普及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一经发现农兽药残留超标要依法严厉查处。要强化种植、养殖环境用药监管,要对免疫情况、用药情况及种植养殖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监管指导按照药物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规定科学用药。

(四)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抽检靶向性

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梳理抽检数据,定期整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企业,科学制定下年度抽检计划,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靶向性。加强姜、香蕉、牛蛙、蔬菜干制品、蜜饯等重点高风险食品品种和项目、重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检管结合,扎扎实实地消除隐患、解决问题。

(五)加强培训指导,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标准的学习。定期组织食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学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对多次抽检发现不合格的企业或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企业,加大飞行检查批次和处罚力度,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关注生产配料台账和原材料、添加剂库存管理情况,随机抽查产品检验。监管部门应多与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开展方法合作和风险交流,完善食品检测方法,增强发现未知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避免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不了解给不法企业带来制假售假的机会。

 


机构负责人:
机构负责人:
机构地址:
联系方式:
办公时间:
公开电话:
邮  编:
传  真:
邮箱地址: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