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字解读:关于印发《龙泉市消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索引号:776480259/2023-00249 生成时间:2023-01-09 15:30:21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龙泉市消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龙泉系统实施“1369”战略行动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消防救援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全省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消防条例》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标《龙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和《丽水市消防事业“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丽水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发扬“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浙西南革命精神以及“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为使命担当,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理念,大力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推进打造消防铁军和应急救援工作,全面夯实城乡消防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全面推动消防事业迈出更大的崭新步伐,有效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系统观念。坚持党对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绝对领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市县一体、部门间协作高效运转机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法治思维、协调发展。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提高消防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建立区域消防一体化,推动部门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坚持问题导向、精密智控。瞄准现有问题和短板,科学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加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管控、整改、处置全过程预防控制,全面提升精密智控能力。坚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突出数字化引领工作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助推转型发展,推动消防救援科技创新,提高消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十四五”时期,以消防责任、社会治理、救援能力、消防设施、综合保障、科技支撑、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相适应的公共消防安全体系。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努力实现“一下降两不发生”的目标(火灾总量、火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不发生重大以上群死群伤火灾,重要敏感节点和重大消防安保期间不发生有影响火灾)。

2.具体目标

(1)消防安全形势更加稳定。强化排查整治、防控措施、应急处置、宣教培训,认真落实保安全、护稳定的各项措施,从严从实抓好每个环节的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更加稳定。

(2)消防安全责任更加健全。健全消防工作责任考评体系,将消防安全纳入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考核内容。政府层面每年定期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消防工作,推动将消防安全纳入基层综合网格管理和基层综合执法内容。

(3)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大幅提高。消防指挥中心应与公安、治安、交警三警联动并设立专线通信,与城区供水、供电、急救、交通、环保部门以及消防重点单位之间建立和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大力提高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能力。

(4)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综合救援、专业救援和社会救援力量布局更加合理,“全灾种、大应急”的机制能力有效形成,基本建成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大应急、大联勤”格局。健全灭火和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完善联勤联训联战联保机制,提高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5)消防综合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加强硬件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开发区空间发展,科学合理布置消防站点,完善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消防安全体验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装备建设,配备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消防灭火和救援装备。

(6)智慧消防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依托快速发展的电子和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消防”,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倍增城市火灾防范预警能力。加强消防信息化研发和应用,实现数字化、网格化、高端化火灾预警和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表1:“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基准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消防安全形势

年度十万人火灾死亡率

人/十万人

0.12

低于0.047

约束性

综合应急救援力量

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市总人口比例

人/万人

3.02

5

预期性

志愿消防人员占全市总人口比例

人/万人

24.4

50

预期性

乡镇消防队达标率

%

85

100

预期性

综合保障能力

消防救援站数量

14

20

预期性

新建、改建战勤保障消防站

0

2

预期性

消防安全软环境

消防知识知晓率

%

85

90

约束性

消防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

万人

1

6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消防责任体系

1.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消防工作落实推动机制,强化突出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将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重大风险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及时研究部署、协调解决火灾防控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的消防工作体制机制。

2.强化落实部门管理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基本原则,明确各部门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风险防控责任体系。推动各部门完善落实定期会商、隐患抄告、联动执法等制度,与经济开发区、教育、民政、卫健、文物等部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联合督导,推动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3.强化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将单位在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做出的承诺纳入消防行业信用监管内容,作为银行贷款发放、保险保额确定、星级单位评定等重要依据,进一步推动企业等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切实加强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健全消防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4.强化推进火灾事故倒查。强化火灾事故倒查追责,积极开展典型疑难火灾事故调查与剖析,不断提升火灾调查处理工作水平,将火灾事故深度调查结果转化为火灾防范措施;完善较大火灾事故调查应急响应机制,充实火灾事故调查专家库,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调查处理信息通报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落实火灾事故分级、延伸调查制度,对监管责任不落实或履职不力的部门及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通过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切实提高单位责任人和管理人的责任意识。

(二)完善消防治理体系

1.强化消防安全风险预警。建立消防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与政府建立消防安全工作定期汇报机制,与各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加强对消防安全薄弱环节管控。建立火灾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火灾高风险场所、区域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提升消防救援机构对火灾风险的动态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对房屋建筑使用性质和防火分区的监管检查,紧盯老旧住宅、员工宿舍、城乡接合部等消防安全重点维护区域的动态监测。

2.抓好重点领域消防专项整治。全面深化消防车通道专项治理工作,对城东区块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温德姆酒店等高层建筑、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住宅小区等区域开展全面治理,并按标准划线进行管理。完善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青瓷宝剑节等重大活动消防安保任务。持续推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高层建筑、居住出租房、小微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等高风险场所,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别开展专项治理。到2025年全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达到90%以上。

3.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完善乡镇、街道消防设施建设,在八都、安仁、查田等中心镇开展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监管力量整合试点,将消防工作融入基层自治、网格管理、联防联控等,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志愿者、保安等力量作用。提高基层消防安全监管质效,强化与公安机关的协作,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培训,定期对各地网格员、乡镇(街道)消防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政府专职消防队队员开展消防工作培训。

4.整合拓展社会消防资源。发挥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作用,引导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形成服务规范的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培育社会专业消防力量,引导单位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参与消防安全管理。推行火灾责任保险,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一体化,鼓励、支持高危行业领域单位投保。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建立消防安全“吹哨人”制度,完善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制度,拓宽多元化举报投诉方式,及时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强化消防救援能力建设

1.提升应急救援专业指挥调度能力。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获得更大政策支持,全面推进119指挥中心、消防站通信室升级改造,更新和部署智能接处警系统。修订和完善警情、灾情和舆情信息处理工作程序,警情研判、信息处理、态势标绘、辅助决策等能力建设显著提高;建设移动指挥中心,实现力量调度、辅助决策、实战指挥、信息报送扁平化、精准化。加强防灾、抗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各应急联动单位,开展常态化会商研判、联勤联训、实战演练等,使政府与各部门形成横向协调联动,建立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

2.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以特勤和战勤保障队伍为主、其他队站为辅,组建轻型化工灾害事故处置编队、森林火灾救援专业队、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轻型专业队和空勤救援小组,重点打造一支省级山岳(高角度)救援专业队和一支市级抗洪抢险(水域救援)专业队。配齐配强人员、车辆、装备和保障物资,建立消防空勤救援分队;深化各类救援技术培训,强化救援骨干培养,在综合救援技术水平、装备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保持领先水平,建成一流的综合救援专业队伍。

专栏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

●轻型化工灾害事故处置编队:以特勤站和战勤保障队伍为主要力量,组建轻型化工灾害事故处置编队。

●地震(地质)灾害救援小型专业队,人数不少于20人/队。2022年,根据《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力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配齐相关器材装备。

●其他特种救援专业队伍:按照上级各专业队建设相关要求、标准组建,具备全天候、全地型应急救援能力。

3.提升综合救援技术培训能力。研究提出综合救援技术培训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拟定项目选址并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在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救援技术培训水平。不断优化基层消防站常态化训练设施建设。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作为我市综合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通过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4.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提高乡镇消防救援水平,根据《乡镇消防队标准》着重解决乡镇专职队营房、车辆装备、人员配置等升级改造难题。城市消防救援站保护范围之外的乡镇、街道,要按标准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城镇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标准建立微型消防站。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和人员。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自然村按相关规定建立志愿消防队。鼓励支持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培育和壮大防火灭火救援的社会化、企业化主体,增强消防工作的社会合力。2025年,专职队、志愿队队员人数要达到《乡镇消防队标准》等规定的要求。

专栏2:政府专职队建设重点

●2021年:龙泉市八都镇政府专职队完成车辆升级。

●2022年:龙泉市查田镇政府专职队完成车辆升级。

●2023年:龙泉市小梅镇政府专职队完成车辆升级。●2024年:龙泉市安仁镇政府专职队完成车辆升级。

●2025年:所有一、二级政府专职队车辆全部达到《乡镇消防队标准》的要求规定,完成升级改造任务。

(四)推动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1.优化消防设施空间布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及时组织修编城乡消防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消防站布点,完善战勤保障和综合训练体系,保障消防设施用地,预留发展需求。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等)和训练基地等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效保障规划落地。在中心城区内试点规划设置小型消防站,破解中心城区建站难题。

2.稳步推进消防站点建设。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发展水平,同步规划和建设消防站。落实《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按照“建精区域专业站、建强城区中心站、建密镇街卫星站、建实战勤保障站建站”原则,采取新建、改建、配建、租赁等方式增加一批站点,提高消防救援站覆盖密度。优先在商业区、老旧城区、历史街区和消防专业力量不足区域建设小型消防站;在高层建筑密集区、商业综合体核心区、工业企业等重点区域建设消防站。

根据初步规划,拟新建1座金岗消防救援站,按照一级标准建设。

3.加强消防取水设施建设。加强消防部门与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将塔石消防供水能力建设纳入相关的规划中,推动市政消火栓与道路、给水管网等同步规划,完善市政消防水源经费保障和维护保养机制。同时加强对社区消火栓的日常管理,依托瓯江、水库或河流建立消防取水口,乡镇结合实际情况建设消防取水设施。到2025年,按照标准补齐市政消防水源,完好率达到100%。

4.强化消防车通道建设管理。实施消防通道专项整治,推动建设部门将消防车通道标识标线和警示标牌纳入消防验收范围;建成小区消防车通道标识划线工作全面完成,车道两端和中间部位设置警示标牌,实施清单化管理。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对道路限高、街道(公园)隔离装置等障碍设施进行处理,确保紧急情况下消防车通行。完善协同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安交警、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对小区消防车通道管理职责,探索开展非接触式、智能化执法,推动从单项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提升监管综合效能。

专栏3:消防车通道建设重点

●到2021年,100%的住宅小区全部完成消防车通道划线、标名、立牌等工作,实行标识化管理;

●到2023年,消防车通道智慧管控平台在全市推广运用,50%小区纳入平台管理,2025年前,全市小区全部纳入平台监管。

(五)提升消防综合保障水平

1.优化主战常用装备结构。坚持适用、可靠原则,制定装备更新计划,推动装备物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具备专业功能的专勤消防车、战勤保障消防车和适应复杂地形区域的消防车辆配备比例,按需配备消防摩托车、航空器、机器人、舟艇、特种救援车辆等。到2025年,特勤、一级、二级、战保消防站供水链路分别不低于330L/s、270L/s、160L/s、490L/s,灭火与抢险救援车辆比例达到1:1。消防员防护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业化、轻量化、集成化、数字化应急救援装备满足“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

2.强化特种攻坚装备配备。结合我市城市规划、消防重点防控区域特征以及火灾形势等特点,配齐配强高层、地下、大跨度、石化、森林等特殊火灾扑救和山体滑波(泥石流)、台风、旱涝、堰塞湖、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应对的特种装备,满足特殊区域、极端环境下的处置需求。加快列装多功能消防机器人、攻坚灭火机器人、危险作业机器人等智能无人化装备,形成水陆空立体无人救援装备体系。到2025年形成水陆空立体救援能力,一级以上普通消防站具备2项以上专业化的特种攻坚能力。

3.提升车辆装备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智慧平台研发,实现消防装备管理、维护和调度的“数据化、智能化、便捷化、实战化”。依托物联网技术,及时掌握消防车辆的位置、状态、性能、随车装备等数据,实现各类数据的集成化融合和智能化调取。推广应用装备远程保障技术,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等仿真操作维护模拟训练系统运用。为灭火救援提供坚实有力的装备保障,推进应急救援力量持续大发展。

4.建立高效集约保障体系。推进市(县)级、乡镇街道级战勤保障消防站及机构实体化建设,市级战勤保障消防站要满足100人的全要素、全链条、立体化的保障能力。科学制定应急物资储备标准,统筹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生产力储备。健全应急物资紧急调拨调用、储备轮换、生产供应、征用补偿等机制。整合协调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和物流仓储设施,建立适应现代应急救灾需求的保障机制体制。

(六)健全数字智慧消防体系

1.完善数字化智慧消防体系。大力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消防工作融合应用,着力推动“智慧消防”系统建设,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对接城市大脑、消防内部业务系统及其他平台,打通网络和信息屏障,整合各类资源和数据,建设共享、包容、开放的数字化智慧消防平台。在条件成熟区域开展运用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高新技术集于一体的智能消防系统试点,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利用5G、物联网、北斗卫星等技术,加快5G专网、消防专有云和应急指挥骨干专网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高铁骨干网。建设可容纳全市消防救援目录的数据仓库,汇聚全市开放消防、民生消防和专题消防的主题库。构建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强化运维队伍建设,加强安全隔离、病毒防范、网络监管和等保测评,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完备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

3.加强信息装备技术应用。配齐卫星电话和北斗有源终端,推动装备4G向5G模式升级。探索应用新型融合通信装备,强化通信保障效能。推动与政府相关部门、电信运营商和社会专业单位的“一键响应”“一键护航”应急通信保障协作机制。大力推广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运用,通过将设有独立消防控制室的单位消防设施进行远程联网,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监测。

4.提升消防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校的联系和技术交流。鼓励“产学研用”合作,对于科技创新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通过政策和管理办法的改革,鼓励其在消防行业内推广应用,切实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依托大数据花园云(城市大脑)平台公共数据支撑,推进多业务协同应用、119智能接处警系统、消防智慧管控平台建设,提高消防隐患治理和智慧调度“软实力”。

(七)推进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1.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动“清廉消防”建设,始终做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以战斗力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构建具有新时代消防救援职业特点的队伍正规化建设标准体系。

2.建立消防队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大局、突出育人导向、激发人才活力的思路,加大消防队伍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与政府、高校、党校、社会组织、重点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消防救援人员在职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大高中级专业技术干部培育力度,分岗位设立人才储备库。将消防救援专业人才纳入人力社保部门人才队伍并享受相关政策优待。

3.健全职业荣誉体系。将消防救援队伍(集体、个人)纳入日常地方政府表彰奖励范围,特别是对执行重大灭火救援、重大活动安保等任务的,应予以表彰奖励。在全国消防日、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安排走访慰问消防救援队伍。大力发展特色消防职业文化,加强消防救援队史馆、荣誉室等宣传场地建设,开展悬挂“消防员之家”光荣牌,强化职业荣誉感。

4.保障落实优先优待政策。严格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在消防队(站)建设中重点将公寓房建设纳入规划。保障消防救援人员基本生活待遇,在平移军人待遇和严格落实消防救援队伍优待政策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切实保障消防救援人员在个人住房、子女入学、家属随调和安置就业、看病就医、交通出行、参观游览、人员退出安置等方面的优先优待权益。按属地原则研究制定消防救援人员值班备勤、高危行业、职业健康、重大安保、绩效考核等地方性专项补助政策。

(八)优化消防安全宣传体系

1.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机制。继续将消防安全作为普法、科普、学校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等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和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将涉及公共消防安全领域的宣传教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内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设立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和自动消防设施操作等技能培训。

2.扩宽消防安全宣传渠道。启用全民消防安全学习云平台,2022年前,实现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上线使用全覆盖,辖区常住人口上线使用率不低于5%。每年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分别开设不少于1个消防专题(专栏),经常性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隐患曝光,进一步提升消防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3.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推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基层综合治理体系,督促网格员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消防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营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持续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到2025年,全市注册消防志愿者不少于5000人,消防安全知晓率达到90分以上。

4.提高消防安全宣传质量。提升消防宣传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整合各类场馆资源,持续丰富场馆体验,加大消防队(站)开放力度,推广“全国消防体验场馆预约平台”。到2025年,力争建成1家市级、10家县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充分履行职责,把“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政府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切实抓好落实。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及时研究规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任务按期完成。

(二)加强规划衔接

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对接,确保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和消防专项规划顺利推进。在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中重点做好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训练基地的要素保障。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机制,将结果作为改进消防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经费保障

健全权责明确、规范高效的经费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消防经费投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适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保障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车辆装备建设,促进消防事业发展。

(四)加强考核问效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消防规划推进落实情况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及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范畴。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十四五”期末,市政府将对消防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附件:
附件: